复员军官“命运”变因探析
复员军官“命运”变因探析
复员军官,一个由国家机器脱胎的特殊人群,转眼间从共和国“最可爱的人”,变成了可怜人。反差之大,令人惊叹不已!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的“命运”发生如此变化?这种变化又意味着什么?要解开这些迷,就必须弄清:复员军官、保障制度、企业改革的三者关系。
一、全面理解军官退役保障制度的科学内涵
退役军官安置分配后,与保障制度是否还有联系,这是解开谜底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对军官退役保障制度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1、关于保障的性质
军官退役保障与普通的社会保障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保障:
(1)必然性。国家需要军队、军队需要兵员、兵员需要流动、流动需要保障,这是一个相互关联又密不可分的系统。这个系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只要国家存在系统就存在,系统存在军官退役保障就存在;
(2)补偿性。由于职业的需要,作战时冲锋陷阵、训练时摸爬滚打、抢险时勇往直前。一年360 天,天天职守、服役数年数十年,年年战备。军官职业风险之高、受累之多、约束之严、牺牲之大,各种社会职业难以为比,客观上有补偿的需要;
(3)保护性。复员军官把大半生最好的年华献给了国防事业。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年龄,决定了他们退役后学习掌握新技能的局限性,客观上有保护的要求。
2、关于保障的标准
维持保障对象的生活水平,不低于或略高于社会总体平均水平,这是军官退役保障的国际惯例,也是我国现行的法规标准。
在国外军官退役时,除了一次性发放退役补助金(也称安家费)外,还逐月领取退休金。退休金一般以本人军队工资为基础,按军龄计算比例。如俄罗斯最低为50%,最高为85%;葡萄牙最低为80%,最高为100%;法国退役军官享受的退役金,比相应级别政府官员的退休金要高出10-20%。
在国内分配到党政机关的退役军官,“其工资待遇按照不低于接收安置单位与其军队职务等级相应或者同等条件人员的标准确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第五章第三十六条);自主择业的退役军官,“由安置地政府逐月发给退役金。按照本人转业时安置地同职务等级军队干部的职务、军衔(级别)工资和军队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为计发基数80%的数额与基础、军龄工资的全额之和计发”(《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第五章第三十八条)。
仅就国内部分的对比,常规退役军官的收入,是下岗、失业军官的3-4倍。可见下岗、失业军官的生活水平,已经远远背离了退役军官的常规标准,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退役军官的待遇,是个人对国家特殊贡献的回报,是受法律保护的。除非个人原因(违法乱纪受处置),其它任何改变退役军官待遇的做法都是不允许的。
3、关于保障的期效
生活水平的保障也是生存质量的保障。军官从退役到生命终止的生存期,就是保障的有效期。
(1)从性质上看。复员军官的保障,是国家对其服役期间所做贡献的补偿,如果按照市场价格和价值关系来论,下半辈回报上半辈,并不为过;
(2)从生理上看。复员军官是活生生人,尽管已接近中老年龄,但毕竟还在活着,中断保障就是取消他们赖以生存的条件,等于断掉他们的活路;
(3)从现实中看。国外退役军官的退休金一般都领取到终生。在国内,分配到党政机关的退役军官,终身享受接收单位与其军队职务等级相应或者同等条件人员的标准待遇。自主择业的退役军官,由安置地政府逐月发给退役金直至终生。
由此看来,把安置分配当作军官退役保障结束的认识,是不符合实际的。今天可以给予,明天也可以抹去,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要求,不出乱子才怪。
4、关于保障的主体
军官退役保障,是国防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军队建设和国家安全。所以,复员军官保障的主体是国家而不是企业和社会。
企业是国有性质,有条件承载国家的委托,保障退役军官的权益。改制后企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国家载体不复存在。作为政策的设计部门,十分清楚这种变革的含义,本应采取配套措施,让退役军官的合法权益合理的衔接起来。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反而把他们推向市场,并且还认定这是“改革”的需要。复员的退役军官,至死都搞不明白?他们把大半生最好的年华奉献给国家的时候,可没有谈价论市呀!为何到了陆续步入暮年的时候,却要跟他们叫板起市场规矩呢?
以上的分析说明:安置分配,只是军官退役保障的开始不是结束。就业保障,或生存保障,不是一次性保障,而是终身的保障。
二、正确把握军官退役保障与改革的关系
退役军官的复员,始于企业和军队安置的改制过程。他们的“命运”该不该如此变化?有了就业保障或生存保障是终身保障的前提,再进一步了解保障与改革的关系,就不难找到答案。
1、目的一致
军官退役保障,是为了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军队,给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改革是用市场的办法搞活经济,增强国力。两者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不能用改革来否定保障,也不能用保障来排斥改革。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只能用统筹的办法而不能用否定的办法。把退役军官处置失业,用改革来否定保障,这种一边倒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2、属性不同
军官退役保障属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市场改革属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领域不同规矩也不同,同一规矩不能在不同的领域中使用。军官退役保障讲的是补偿保护,市场改革讲的是优胜劣汰。用市场的办法可以搞活经济,但不能解决保障的问题。复员军官把大半生奉献给国家以后,需要的是补偿保护,不是优胜劣汰。市场竞争是经济的竞争,经济竞争是复员军官的弱项,这种弱项是国家需要造成的。明知道这个理,还要硬把他们往市场上推,显然是不合理的。
3、载体一样
军官退役保障与市场改革尽管分属不同、规矩各异,但两者都是通过人的途径来发挥作用的。一个正常的自然人,同时也是有多种属性的社会人。退役军官虽然人在企业,或自行就业,但不是普通的职工,他们是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作为国家载体接收的特殊保障对象。企业制度的改革,改的是企业的性质,不是退役军官的属性。所以,企图采取“买断工龄”的方式把他们复员推向市场,更是江湖郎中的作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无故中断复员军官保障,是复员军官“命运”变化的根本原因。
三、深刻认识复员军官保障中断的社会后果
军官退役保障,作为一项国家制度的存在,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无故的中断必然会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影响。
1、对个人的影响
原有退役军官的待遇随即烟消云散。复员后,由于没有收入来源,生活陷入了困境。少数省地复员军官几经艰难的维权获得的政府补贴,虽然解决了部分困难,但日子仍然十分窘迫。以月收入800元为例,五口之家平均每人不到160元。现在随着公务员工资的调整,物价水涨船高,依靠补贴的生活越来越难。
2、对军队的影响
一是征兵难。上半生做奉献、下半生没保障,除非白痴谁都会算这笔帐,与其白忙活不如直接进市场,只要是正常人,在付出同样的代价后,生活质量最差也不会落到解困的程度;二是尽责难。眼前现役军官的待遇虽然有了改善,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谁都有退出现役的那一天。政策制度的多变性,让谁都无法把握自己的未来,后顾之忧解决不了,何以安心尽职尽责;三是安置难。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讲的是优胜劣汰,半路出家的退役军官不具备竞争优势,唯有到党政机关才能获得生存质量的保障。近几年退役军官的安置分配,没人愿意到企业的情况就说明了这一点。
3、对社会的影响
一是道义。不管理论上如何阐述爱国主义的重要,退役军官特别是复员军官的遭遇却活生生地告诉世人:为国家利益牺牲,并不受到尊重;二是信仰。同是退役军官,因为职业分配不同待遇却有天壤之别。如果把这种没有个人努力的差别,作为“改革”来推崇的话,那么宿命论岂不成了我们社会的精神主宰;三是诚信。同样一个制度,却把同类人的命运支解得前后不一、左右不同,让人如何适从?
复员的退役军官,“命”实在太苦了。人的一生只不过几十年,为国防事业奉献后,安稳的日子没过上几天,又再为“改革”献身。如今,他们的生命年轮已经屈指可数,能否让他们歇歇脚?还给几天本来就属于他们自己的日子呢?
相关文章
- 外国有没有国宝流失 差点流失海外的国宝,在电视上大放异彩,无数观众为之倾倒
- 流失在外的国宝是否应该回家 德惠男子前往日本追討流失海外第一國寶
- 流失在外的国宝是否应该回家 国宝之殇:盘点流失英国的中国国宝级文物
- 流失在外的国宝是否应该回家 我国近代流失的1000万件国宝在何方,这6个国家最多
- 外国有没有国宝流失 痛心,流失在日本的中國國寶何時歸?
- 谁有权力决定让千千万万的职工下岗
- 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十大问题
- 糜芳糜竺孙权吴懿 糜芳为了刘备拒绝曹操,为何投降东吴?或因「 ”护身符”消失了19年
- 糜芳糜竺孙权吴懿 三国糜芳为什么叛变刘备投降东吴,最后结局怎么样?
- 诸葛亮有没有背叛刘备 刘备背叛曹操之后 曹操是怎么处理刘备的两个女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