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探讨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火烧 2011-06-26 00:00:00 网友时评 1035
文章探讨中共阶级基础是否牢固,分析党员结构中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比例,质疑党员数量与阶级基础的关系,同时关注流动党员管理问题。
   中组部24日举行记者招待会,美国之音记者提出了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中共要求党员和党中央思想保持高度的一致与当前中国社会思想日趋多元会不会禁锢党员思想的活跃?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党章》中“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并认为工人党员不到700万感觉是偏少,这样会不会影响到党的性质?第三个问题是2010年全国发展党员300多万,党员总数比上年净增200多万,中间差额包括去世的,也应该有包括退党、脱党的有多少,是什么原因?
    中组部副部长王秦丰回答说:第一个问题,我相信在任何国家,不管思想怎么多元,但它总有一个主体精神在。主体精神的一元和思想文化的多元是不矛盾的。在中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二个问题,从统计上说,我们的工人人数在8000多万党员中有700万,这个工人人数是指一线的工人人数。同时,我们还有2400多万名农民党员,他们也是我们党的阶级基础;而且,知识分子本身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综合起来说,我们党的阶级基础是牢固的,坚不可摧的。
    作为对外宣传口径,这样说当然没问题,但我们细细地研究,仍然有很多问题,不知部长先生是否有忧患意识。苏联2亿多人口有2000万党员,结果是亡党亡国,中国13亿人口8000万党员还没达到这个比例,党员数量庞大并不标志着一个政党的强大。这是第一个问题。
    关键的问题是工人党员仅698.9万,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681.2万名,这样一个庞大的劳动大军与机关工作人员的党员比例极不相称,难道共产党是“官僚党”吗?农牧渔民2442.7万名,工农党员不足党员总数的40%,又如何体现工农阶级的主体地位?暂不讨论“知识分子是不是工人阶级”,他们应该就是王部长所称的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共有党员1841.3万名,上述这些“工农阶级”的总和刚过党员总数的60%,按考试成绩算及格,这也许是王部长认为阶级基础牢固的一个依据。而“一线工人”在这个“工农阶级”中仅占14%,不足中共党员总数的9%。这样的比例如何体现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用?此外,退休人员的党员是1485.2万名,这一部分中肯定没有农民,因为农民没有退休的,他们中原先有多少人属于“一线的工人”呢?
    提出阶级基础是否牢固的另一个问题,中共党员中有其他职业人员623.6万名,这个其他职业是什么职业?此外,1841.3万名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党员中有多少企业人员,因为按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私企数量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5%以上,在整个这两类人群中,有多少私企人员,他们是占有生产资料的,这是否意味着资本家也可以入党,或者说资本家也已入党了?他们会否成为党的不确定的炸弹?
    接下来要讨论一下“知识分子本身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如果按王部长的逻辑是否可推断有知识的都是工人阶级,资产阶级中肯定是没有知识分子的?在过去中共的发展历史中,知识分子一直是争取的对象,因为知识分子具有两面性,他们既能成为党的理论建设的维护者,也可能成为党的理论的颠覆者。苏联的亡党亡国的历史首先是从意识形态和理论颠覆开始的,也首先是从知识分子开始的。没有经过大浪淘沙,这样的阶级基础牢固吗?
    最后要提到300万流动党员,这是日本的记者提出的。“我们日本共产党,特别是基层组织很努力的开会议,可能的范围内一个星期一次有点困难,可是我们很努力的。”如今,我们的基础党组织有多少能保证正常过组织生活的,更不用说是流动党员了。即便如王部长所说,但流动性决定了组织的松散,也意味着不可能形成组织堡垒。当然不论人在何地可以不改其志,可以坚守自己的信仰。在当今信仰缺失的时代,难得听到王部长再提“马列主义”。因为有很多年在“不要问姓‘社’姓‘资’”,因为几乎没有人再提共产主义了,因为有人入党是为了招工升职的方便而不是为了信仰。
    工人阶级是共产党最牢固的阶级基础,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这是由工农阶级的性质决定的,脱离了这个阶级就意味着动摇了党的阶级基础。这种基础不是建立在理论上,而必须建立在实践行动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