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逐一批评《<唐山大地震>的十大恶心处》

火烧 2010-07-29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逐条批评《唐山大地震》的十大恶心处,针对网络评论中的争议点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电影中重男轻女、情感刻画等话题,引发观众对电影及社会现象的思考。

逐一批评《<唐山大地震>的十大恶心处》

昨天看了“红警苏红不懂爱”贴出的“《唐山大地震》的十大恶心处 ”,今天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有些话不得不说。

下面是之前的两条回帖:

 33 楼【齐越超】 于 2010-7-28 20:59:09 评论说
对于王登的评价欠妥!我们怎么去刻画一个重生的女孩如何面对或接受被母亲抛弃或放弃的心理伤害!我们不是经常说“穷养小子,富养女儿”吗?
这篇文章大概是男性的手笔,女孩丰富和更脆的情感不是易于理解的。别太绝多(绝对)啊!!

54 楼 --【齐越超】 于 2010-7-29 16:05:53评论说: 
以上是我没有看电影之前写的,现在看完了电影。
我只想对此文的作者、楼主说一句话“你只能去看A片”!

原文见: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2/201007/168900.html


以下,让我逐条批评。

第一条。首先,这个你不懂,说也是对牛弹琴,就如你的网名一样“红警苏红不懂爱”。但我是懂的,我跟老婆认识20年,相恋15年,结婚8年,我们非常恩爱,至于怎么爱,就不告诉你了,反正你又不懂。

再给你提供点知识,几年前有个世界性的关于性爱次数的调查,结果香港最低,只是2次/月。这说明什么,香港人生活压力大,没时间、没精力去“干那事”。同样的,当前国内的统计也是,生活在小城市的人,最有激情“干那事”。没有一个相对舒适的生活、没有爱,“干那事”也就少了,附带着说明幸福指数也降低了。

当然,也可以挑个更好的情节,展现当时生活的美好,但关键的是,那些才是能够被最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呢?

第二条。“红警苏红不懂爱”先生(姑且用先生称之,我要称呼师太,估计灭绝也不答应)看不懂这一点,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先生没有经历过童年,生下来就身长8尺,面如黑炭,手提两把开山板斧……第二,先生小时候属于那种抢人冰棍、专门欺负比自己小的孩子的主,对于那些小时候不怎么滴、只能被人欺负的小屁孩的记忆和心理是没有办法体会的。
至于该挑选那些事情,来展现对过去最深刻的记忆,先生“家有妙招”?教教大伙啊,没准那天,还能混碗饭吃。

第三条。这里,如果不质疑先生的IQ,就只能怀疑先生偏执了。重男轻女,中国人的传统,世界人民的传统,即便到了摩梭人那也是这样滴。不知道什么是摩梭人,那学去啊。虽然是种陋俗,但能回避得了吗?
很可惜,对于母亲,我并没有任何要“控诉”的;我也不认为“灾难的因果逻辑线”被转移了。
面对天灾,面对必须做出的选择,母亲没有逃避,没有回避,没有拖累营救其他受难者的进程,没有呆若木鸡,去满足先生的“逻辑”,去博得先生的理解免于被“控诉”!
先生似乎忽视了影片末尾的一个场景,还是IQ有限,没能连贯起来。王登在四川灾区亲眼见证了另一个母亲大公无私的选择。救灾队员冒着危险去救一个腿被压住的女孩,一个队员为此受伤,被担架抬走。这位母亲为了不让救灾队员再做牺牲,而要求截去女儿被压住的腿。母亲说:“我要对得起你们(救灾的战士)的父母,让我女儿恨我吧”。直到这时,王登也许才明白了当年母亲的为何要做出如此的选择,并隐约的感觉到自己母亲可能要为此遭受怎样的痛苦。也正是有了这份特殊的历经,在这样特殊的场景当中,王登心底多年的结症才有了松动的迹象。

第四条。这里,还是表示对先生的敬佩先,敬佩先生明知“不懂”,还敢于展现自己愚昧和莽撞。
继父母为何收养王登?原因不外乎两个,一个是不能生育;另一个是为了收养而收养,即为了给予这个孤儿一个家,而收养了王登。而我认为,后者的可能要大些。虽然电影没有去交代这些,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王登的继母一直对自己没有亲生的孩子心有芥蒂。提醒继父在王登面前要注意形象,实际上也是在提醒继父,“我们没有自己的孩子!”。这似乎可以理解为埋怨继父为了王登而放弃了生育自己的孩子。干嘛一定要理解为继母认为继父对女儿有非分之想呢?知道法印和苏东坡的故事否?不知道,学啊!反正联着网呢,一搜就知道了。再不济,继母当时的年龄,也接近更年期了。夫妻之间吵架,需要理由吗?
这表现的,实际上是王登继父母在养育王登的问题上付出了很多!往高处走,可以说这展现了中华民族所拥有的一种大爱!哦,忘了,先生不懂爱。

第五条。我怎么没有看到“讴歌”?儿子不是一直劝母亲再婚吗?我们希望母亲能够忘记过去,继往开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等一下,怎么有点那个什么“贱民”评价中日关系的味道了。但母亲没有,因为母亲既智且明。非先生的IQ所能理解,妄自揣度,何止谬以千里、万里!何为“明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母亲知道,自己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对美满恩爱的夫妻,一对龙凤胎的儿女(我老婆最大的愿望啊),一个幸福的家庭……在这样的状态下,生活突然戛然而止。不知先生能否明白,某些艺人选择当红时急流勇退的行为呢?扯远啦。

母亲知道,随便找个人凑合一下,回复不到过去美好的生活状态……随便找个人凑合一下,是不是在亵渎过去的美好生活,是不是对别人的不负责任呢?
不知道先生是用那把道德的尺子来度量母亲呢?

第六条。就如我对先生的评价,先生对于A片一类的东西的确颇有天赋。隔着门也能看到“匆匆整衣”这一动作,然后就想到了“艳照门的情节”。老实交代,“艳照门”的艳照我是看过滴,但是看到的只是“场景”,至于“情节”,还真没有去发掘过。还是先生高啊!
母亲当年的做法,是压住王登心头的一块巨石。王登直到孩子都5、6岁了,也就是王登在26、27岁时,才首次对继父说出了当年发生的事情!而之前,正如她自己说的“不是不记得,而是忘不了”。
这里和先生交流一下人的成长过程。我喜欢用一句话“人不教人,事教人”,不经历一些事情,人是成长不起来的。被自己母亲放弃的经历,王登需要时间去化解,王登需要社会经历的支撑去面对。不移开这一压在王登心头的巨石,王登就难以面对父母,不论是亲生的父母还是继父母。话说回来,这又是不懂爱的结果啊!王登无法面对继父母的爱,选择了逃避,于是两年不回家。孩子不懂事,因为她还小,不像先生,生下来就身长8尺……

第七条。这里不再质疑先生的IQ了。但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生应该知道吧。被自己的母亲放弃,是王登心底最大的伤痛,而当王登也要成为一个母亲时,她选择了不放弃!这有什么问题吗?难道把曾经受到的伤痛,转加给腹中的孩子,就正常了?但是,个人认为,先生可以追究一下,为什么两个学医的,一个还是研究生,还出这样的事故?

第八条。这里,又得质疑先生的IQ了。先生不都已经认可“影片里的陈道明代表了观众,狠狠地给了王登男友的一个耳光。”既然该被打的人,因为做了该被打的事情,而被打,那有什么恶心的。难道我搞错了,先生应该是小姐,而且最近……
当然,电影里可以加一个细节,就是王登的女儿告诉王登,盘子不是她打烂的之后,王登应该带着孩子返回,告诉另外那位母亲,为自己的孩子主持公道。这也许能够更好的表达出王登的“拧巴”、对曾经遭受的“痛苦”的感受。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可以说,王登的很多棱角已经被磨平了。毕竟一个人带孩子,靠做教最初级的英语家教度日,而雇主明显非常富裕,至少有两个孩子,宽大的房子,雇主的不近人情……这样的生活不易啊。

第九条。如果没有这条,我也就不会来写这个帖子了。从这条里,我看到了一种让人毛骨悚然的阴暗。先生似乎要说:王登与其嫁给一个外国老头,不如嫁给中国的这个曾经养育过她的老头,并且这个老头对她还有某种不伦的念想!
王登之所以这样做,原因大概有这么几条:1、逃离她无法面对的爱。因为她一方面经历过被母亲放弃的痛;另一方面又体验到了继父母无私的关爱。2、她的经历太惨痛,鲜有同龄人能够理解,于是她只有找个老头。3、她的心理结症注定了她可以被归入“问题少女”之流,也许和她同龄的国人,难以接受和理解吧。
而王登的继父,对王登只有无私的爱,父爱,没有任何的不伦念想。否则,在先生构想的“艳照门情节”一场戏中,王登的继父,至少应该要表现得有些嫉妒和懊恼才对吧。或者继父应把王登握在手心里,不支持王登外出求学才对啊。而继母说的是什么:女儿大了,就要离开了。要留住王登的恰恰是继母。

王登的继父,正是知道女儿心中的阴影太大,才在爱王登的基础上,多了一份放任。请不要用《雷雨》的尺度来度量一个38军、中国王牌军的大校军官。请先生自重!另王登的继父,再不济也是进干修所、内三科,沦落不到敬老院。

第十条。前面第五条已经批评过了。这里只想告诉先生,磨平如此巨大的伤痛,32年不长,一点也不长。没有亲生父母的养育,没有中国军人父母无私的大爱,王登能长大成人?希望先生不要忽视这点,或有意的转移视线。先生可以不喜欢这部电影,但电影希冀表达的这种大爱和亲情,请先生不要忽视。
母亲虽然骂出了“老天爷,你个王八蛋”,但她没有放弃作为一个母亲对孩子该有的责任与爱护。因此,即便面对的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她也下跪了,也说出了“对不起”。这比之某些遇事先找客观原因,自己置身世外的朝三暮四之徒,是不是更有讴歌的价值?如果不“母女相通”,让她们都带着深深的伤痛进坟墓?先生有如此的冷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