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当今社会,“红歌”好唱口难开啊!

火烧 2010-07-23 00:00:00 文艺新生 1032
文章探讨红歌在当代社会的演唱困境,分析其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指出红歌情感表达需真实,而非做作,强调红歌与时代变迁的关系,引发对艺术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当今社会,“红歌”好唱口难开啊!  

   

所谓“红歌”多半是那个特定年代的歌曲;之所以叫“红歌”,也许是因为产生于那个红色的年代。歌曲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艺术总是反映阶级关系和一定的社会力量的要求,歌曲艺术也是如此。 “红歌”就是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那个年代的社会生活与斗争,鲜明地表现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情感。  

   

当年,许多“红歌”正如毛泽东所说,“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例如在战争时期创作的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八路军军歌》、《新四军军歌》、《游击队之歌》、《志愿军军歌》,等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作的一些歌曲,如:《我们走在大路上》 、《唱支山歌给党听》 等等,更是久唱不衰。人们满怀激情,从心底里歌颂伟大的党、伟大的的祖国、伟大的领袖,伟大的时代。  

   

艺术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如今,我国的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要建设的是和谐社会。有人说,唱“红歌”是“培养高尚情感、振奋革命精神”。“培养高尚情感”姑且不谈,然“振奋革命精神”却不合时宜。因为,党已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振奋革命精神”,难道要“继续革命”搞阶级斗争不成?如果那样,又如何建设和谐社会?  

   

唱歌要有感情,声情并茂才有艺术感染力,唱“红歌”更是如此。可是,感情不是做作,只能发自内心深处。试想:如果组织农民工大合唱《我们走在大路上》,他们肯定没有真情实感,他们和观众都会感到滑稽可笑;因为,农民工的道路并不宽广,农民工的前程很难预料,又何谈幸福与荣光?!   

   

“红歌”,毕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当今社会,“红歌”好唱口难开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