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者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和解释历史
每个人看待历史的立场和方法不同,对历史的认识、学习、研究和结论也是不同的,其中有唯心主义的,也有唯物主义的,而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就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去观察和研究历史,这样的立场和方法才是正确的。
我们有些同志,明明懂得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去观察历史,嘴上也常挂着历史唯物主义,却反其道而行用唯心主义去观察历史,结果是闹笑话,解释不了历史。马克思说“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毛主席说“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阶级斗争的历史呢?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非常长,有两千多年的时间,在这两千多年的过程中,农民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阶级斗争贯穿始终并推动历史的进步,从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到清末太平天国起义,农民阶级和封建大地主阶级的全面公开的暴力斗争有四十多次,然而农民阶级为什么每次都是以失败结束呢?农民阶级夺取的政权,最终均被大地主阶级所篡夺。是因为农民阶级不断被某个阴谋家、野心家所利用吗?不是,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封建主义社会,土地为第一生产资料,人主要是依附于土地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也是根据其所占有的土地数量进行划分。在资本主义社会,土地仍然是生产资料,只不过不是生产资料的主要方面。不管是在封建主义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占有的生产资料——土地,并没有发生变化,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农民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却“自动”属于了或小资产阶级或民族资产阶级或官僚买办大资产阶级。那么封建地主阶级是被资产阶级消灭的吗?显然不是,封建地主阶级是被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改变“消灭”的。
因为对土地这个生产资料的占有,在一定意义上,农民阶级就是农村小资产阶级,或者说是具有小资产阶级性质的阶级,正是因为农民阶级的小资产阶级性质,它的阶级本性决定了由这个阶级所领导的革命是一定不能进行彻底的。农民阶级同样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当这个阶级的革命领导集团通过革命成为新的封建官僚大地主阶级后,它就会背叛农民阶级转而维护大地主阶级的统治,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通过革命产生的新的大地主阶级就会出让一部分利益——以土地为主给农民阶级(但是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绝不会动摇,继续实行剥削和压迫的经济和政治基础不会改变),而农民阶级由于暂时的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对土地的要求),也与统治阶级妥协,放弃了革命。农民阶级的失败根源是由它的小资产阶级性质所决定了的,这是历史的必然,而绝不是什么被一个两个野心家所利用导致失败的,那样解释的话,恰恰是避开了阶级斗争,而投向了人物斗争中唯心主义的怀抱。
现在有一种论调,认为农民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中农民阶级不可能获得胜利因为农民阶级无法拥有这样的阶级觉悟,而必须由独立于这两个阶级之外的第三个阶级——如资产阶级来领导农民阶级进行革命。这种观点是没有认真分析农民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阶级性的结果。现今资产阶级,是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他不是凭空的在农民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之外横空出世的,而是在这两个阶级的发展和斗争中产生的,是“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它部分的继承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阶级性。现代资产阶级其实就是封建地主阶级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基础改变而产生的新的继承者。
那么有人就要发问了“既然是继承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衣钵,那么资产阶级就没有革命吗?那历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你又作何解释?”我的回答是,资产阶级当然有革命,在一个历史时期它还是很积极的革命。资产阶级在很大程度上与封建地主阶级相同,但是同时又和封建地主阶级有矛盾。现代资产阶级,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随着这个生产力的发展,依附于土地的封建的生产关系已经不适用,而且是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继续发展,这是现代资产阶级所不容许的,这也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主要矛盾。现代资产阶级,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打碎了这种依附于土地的落后生产关系,取而代之的是依附于以生产工具为主要生产资料的新的生产关系。在上层建筑已经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资产阶级改变了上层建筑使其为资产阶级发展所需要的生产力服务。以对土地的占有为主要生产资料和剥削手段的封建地主阶级,随着这个上层建筑的改变,成了资产阶级中的一份子,并且转变到了矛盾的次要方面,不再占有主导地位了。
虽然现代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有矛盾,并且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仍然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继承者。虽然资产阶级破坏了很多封建社会的坏的东西,如一家一姓的世袭制,绝对的集权专制等等并且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但是却继承了两样东西。经济基础的私有制,即一切生产资料(无论是土地还是生产工具或其他)的私有制和政治基础的官僚机构(保证了少数的精英统治,是对无产阶级实行专政的有力的上层建筑)。这两样东西,无论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还是为现代资产阶级服务,都是保证他们继续进行劳动剥削和阶级压迫的最根本的法宝。在这一点上,他们是一脉相承的,也正是因为资产阶级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封建地主阶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继承者,现在资产阶级把这两件法宝完好无损的继承了下来并且发扬光大,继而把封建社会的露骨的东西去掉,再转身披上一件“民主的”议会制的外衣,然后继续着封建社会中的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的勾当。
在现在的世界上,在欧洲、亚洲、美洲和大洋洲,仍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两个对抗的矛盾的阶级是不可能调和的同居上层建筑的统治地位的,两个对抗的阶级之间不是这个阶级对那个阶级专政,那个阶级就要对这个阶级专政。而日本近代的明治维新更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革命,更是封建地主阶级主动让位给现代资产阶级。这些证据有力的证明了资产阶级是从封建地主阶级的原有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继承人。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对抗性的矛盾。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历史的进步,是一个阶级和另外一个阶级的斗争所推动的,而绝不是被某个人所推动的,忽略阶级斗争,强化人物斗争,就是离开了历史唯物主义,而掉进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泥潭。农民阶级不能独立领导革命取得彻底胜利的原因,同样不是被野心家利用,而是农民阶级的小资产阶级本性的必然。资产阶级能领到革命取得政权,不是因为它是独立于农民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之外的阶级,资产阶级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两个阶级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阶级,资产阶级和这两个阶级是千丝万缕的联系着的,不是彼此孤立着的,封建地主阶级和封建主义被消灭,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必然。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历史和现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它的对立的阶级——无产阶级也越来越壮大,越来越成熟了,而且这个对立也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尖锐明显。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关系确实完全不可调和的对抗,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最本质的两个问题上,及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上是截然不同的对立的态度。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你压迫我就是我压迫你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现代资产阶级在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了,当封建主义的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时候,资产阶级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破坏和消灭了封建主义,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现在,资本主义已发展到了它的最高阶段,即及其腐朽和反动的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了,其经济基础的私有制已经走到了它的对立面,开始阻碍起生产力的发展了,无产阶级一定会通过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改造上层建筑使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个历史的必然。这场无产阶级革命,是一定会到来的,是任何反动势力都阻挡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