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同衾死同穴
生不同衾死同穴
刚刚一口气看完了cctv-11频道的《空中剧院》栏目播放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虽是老剧情了,而且也都知道,但还是忍不住留下了泪水。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留给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但封建糟粕也是很多,特别是在婚姻问题上几乎没有多少可以让今人感到自豪与骄傲的。有的话,却多是悲剧,像《孔雀东南飞》、《牛郎织女》、《天仙配》、《杜十娘》、《莺莺传》、《白蛇传》等等,都是一些凄美的爱情故事。《梁祝》尤其如此,最终的结果是生未同衾死同穴,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凄美的爱情故事。也有结果比较圆满一些的,像《红娘》、《女驸马》等等,但总是少数。这些爱情故事,无不处处向外勃发出一种反抗的精神,这种反抗无不是以妇女的呐喊和控诉为表现形势,在和吃人的历史抗争。
“君权、父权、神权、夫权”像四座大山压迫了中国妇女几千年,就是在清王朝被推翻,民国建立后,1930年的国民党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中有关婚姻家庭的规定也是延续了封建婚姻家庭制度。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继续作为包办强迫婚姻的合法形式,把 “夫为妻纲”“父为子纲” 继续作为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的伦理纲常。
1931年,在苏区,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把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等制度在法律真正的予以体现出来了,这是共产党解放妇女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建国前,中央就安排起草有关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1950年5月1日,第一步婚姻法颁布实施,这是新中国诞生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足以证明共产党对妇女解放和保护妇女权益的重视。
真的,海恋对于封建糟粕最耿耿于怀的便是这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于自小生长在农村,对这点的体会是非常之深的。小时候,四里庄乡经常发生要么喝药、要么跳井、要么上吊自杀的妇女,大多是婚姻不幸造成的。更多的是为了反抗包办婚姻,在被逼婚前自杀的。自杀成功了也便成了仁,要是死不了就更倒霉,很少能随了愿的。更见过婚后不幸福跑回娘家寻求保护,娘家却自觉丢得抬头不起,被夫家一路追过来,用麻绳绑在独轮车上推回婆家,就像绑生猪一样,满嘴的吐着白沫,在独轮车上死命的挣扎,哭骂。这情景并不遥远,就在80年代初吧。
改革开放后,一切都变了,最惊讶的是不再自杀,抗拒不过就大多私奔了。也是很丢人的,婆家娘家都觉得丢人,非得跑的远远地,直到生了孩子再和家里联系,争取原谅,而且也能被原谅。不知各位网友怎么认知的,海恋以为私奔,至少在我们乡下是冲破父母包办婚姻和原始的买卖婚姻的最直接贡献者。而且慢慢的,媒人的市场越来越萎缩,直到男女双方自由恋爱的差不多了,才找相熟知的人做个媒人,就是名义上的媒人,在外界好听些罢了。到今天,连这个名义上的媒人也不要了。
但更坏的也更多了,那就是社会风气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拐卖妇女儿童的多了,包二奶的多了,农村女孩进城后被尊称为小姐的多了,这在封建社会可都是丫环的命的。这不能不说是党和政府的失职了,更别扭的是正是这些失职的人在玩弄着这些极端。
不管怎么说,除了拐卖的以外,捆绑成夫妻的确实不多了,自由恋爱,自由婚姻已经成为共识,再也不会复辟了!
只要两个人相爱,生可同衾死可同穴,梁祝的凄美悲剧再也不会出现了。
再一次为祝英台流泪,虽然梁山伯相思而逝,但真正肠断心碎更甚于他的却是英台九妹。
为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呐喊,呼号!
静下心来,好好爱自己的妻子,儿女,还有母亲。
静下心来,好好爱所有的女人,还有所有的孩子。
——这是所有男人的责任,否则,就不配做男人!
海恋——二〇〇八年七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