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关于唱红热的热思考

火烧 2011-06-27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探讨唱红热现象,分析其社会影响与文化意义,对比黄歌热,强调唱歌与政治的深层关联,引发对文化多元化的反思。

关于唱红热的热思考

老百姓自发“唱红”唱了好些年了,特别是薄熙来在重庆一支持一组织,成了大气。再遇上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大红日子,更是红潮涌动,挡也挡不住了。于是有些人对唱红热发出了一些冷思考。

大多数冷思考对“唱红”的态度是比较宽容的,认为“唱红”不是不能接受的,红歌确实具有社会教育功能的特点,有些红歌唱出大家的心声,特别是中老年一代,唤起了对革命历史的追忆,对激情年代的怀念,体现出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

冷思考之冷主要体现在对“唱红”意义的评价上。认为红歌如同其它音乐一样,本身就是文化产物,红歌的出现只是一种文化多元化的表现,不要动不动就将唱歌与政治联系起来,更不应该强迫人人必唱等等。

大于是坚决反对强迫人人都来唱红歌的,否则又会搞得像“三忠于”那样没意思了。这个“没意思”指的就是没有革命的政治的意思了。所以大于不同意什么唱歌与政治无关系的说法。

有些问题,从正面讨论不如从侧面讨论。比如把“红歌”换成“黄歌”(黄色歌曲)来讨论。所谓 “黄歌”,指的是那种色情的、堕落的、庸俗的,给人以病态感官刺激的歌曲。

历史资料说,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黄歌”中国泛滥的时代。几乎是有井巷处就能听到《桃花江》、《毛毛雨》、《特别快车》、《何日君再来》、《夜来香》、《郎是春日风》的靡靡之音。其原因是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为满足资产阶级腐朽的享乐生活的需要,产生了舞场、歌厅、妓院之类的“娱乐行业”,使“黄歌”有了市场需要。加上革命转入低潮,许多人对民主革命的前途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失去信心,需要精神麻醉,“黄歌”自然成为了最理想的麻醉剂。可见,唱歌不仅与政治有关,而且关系非常重大。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大红日子,形成的不是“红歌热”而是“黄歌热”,到处听到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应乘早”,“那有十八岁的姑娘没有郎,那有十八岁的姑娘守空房”,“郎呀快把奴怜”的靡靡之音,甚至是《十八摸》、《纵欲》《初夜》那样的淫腔烂调,我们的冷思考家们还能够说唱歌与政治无关,只是一种文化多元化的表现,与向左、向右转没有任何关系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