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思维”说“社会”(续 —— 耗散了谁?)
                文章从理工思维角度分析社会与熵增现象,探讨普利高津耗散结构理论在国际社会的应用,揭示全球化、贫富差距及两极分化背后的熵流机制,强调系统开放与反馈调节的重要性。
            
            “理工思维”说“社会”(续 —— 耗散了谁?)
那天写《“理工思维”说“社会”》,眼瞅着人民网强国论坛的版主们要下班了,所以也就草草结束了,在版主下班前递交了我的帖子。但是关于“熵”的絮叨还是意犹未尽,所以现在再来絮絮……
笔者在那个帖子的最后段,有这么一句话:“真正的智商是‘知熵’”!克劳修斯所说的系统,是个孤立的、封闭的系统,那么“熵增”是肯定的,结果也是残忍的,那就是“热寂”了。什么是“理工思维”?就是在某个假设的前提下,由逻辑推理来演绎的思维模式。所以“理工思维”不仅注重逻辑,也注重前提。真正的大师更注重前提!有些大师没来得及精细进一步逻辑演绎,人却走了……不过,“理工思维”的人们称他们是学科的创始人。
中国历史的后两千年“独尊儒术”,所以也就缺少这样的学科创始人,中国古代科技也兴旺过,但这个功劳可不是“儒家”的。从鲁班那里算起的古代中国科学家,几乎没有“儒家”血统,多数来自于“墨家”(墨家创始人是“反儒”的),所以在世界“三大逻辑”,墨家算一家,那就是“墨辨”。“墨辨逻辑”始终是个系统论,我喜欢看《毛选》,《毛选》一个很明显特征就是“墨辨”,“相比较而存在,相比较而鉴别”是典型的“墨辨”,这个“相”连着系统的“内”与“外”。
走出“克劳修斯孤立系统”的是“普利高津”。再普利高津眼里,“克劳修斯”的熵(dS)以≥0开始随时间单调上升,最后达到极大值(即“热寂”)。那是由于克劳修斯的系统是封闭的,如果将系统开放呢?“普利高津”的熵有两项,一项是本系统内的“克劳修斯”的熵(现在用 diS 表示),另一项是本系统外的熵(现在用 deS 表示),那么一个开放系统的熵应该是这样的 dS=diS+deS ,deS就是内外交换的熵,可以是“+”,可以是“-”,也可以是“0”。
以地球为例,deS 是“-”,也就是太阳能(主要的)输入给地球了,如同上文所说“地球人都头顶一片‘艳阳天’”。然而,以国家为例,太阳能给予的大家也就不必去比较了,因为上苍还是公平的。而其它的 deS 对于各个国家来说那就不一定了,这还要遵守“热力学第一定理”的。
你说,美国打伊拉克为了啥?有人一语道破,为了“石油”!当然,美国佬还是嘴里还是“振振有词”的。荷兰为何占领台湾?那个年代航运,跑到中途煤烧完了,要加煤是自然的,汪洋大海只有台湾岛上有,于是荷兰就上了岛,台湾不仅有好煤,还是好地方呢,荷兰就把它殖民了,当年的列强都那样!这一点不是“普利高津的原创”,只不过“普利高津”把它移到了热力学的系统论中间去了。
空下来有时翻翻给孩子买的那本《世界上下五千年》,用“熵”的观点看,就是一部“熵”征服的历史。也分为两项,一项是 diS ,社会制度从野蛮无序逐渐进入文明秩序,有效发展(熵减)得到进一步发展,“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另一项是 deS 的流动过程,过去是“利舰大炮”说了算。现在“文明”些了,不过骗子多起来了……
美国的“索罗斯”们很有代表性,他可以在南美、东南亚拿回那么多美元回家,在美国他是最大的慈善家和社会行动主义分子。要不然宋鸿兵也不会去写那本《货币战争》。有人说,国人“好赌”,而且在“美国赌馆”里去赌,腰缠万贯进去,穿着裤头出来,见了馆长还千恩万谢呢?这些人没有“智熵”!原因是“儒家思维” —— “克己复礼”!
“复礼”?复什么“礼”?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主导的“礼”!最有代表的就是“全球化”!从“熵”的观念来看,就是“ deS ”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方法嘛?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那么“全”了吗?其实,不可能“全”,也不会“全”,美国的军火是卖给亲美的!转基因主粮、种子可以卖给你,还贴上了“美国专利”标签,明的叫“知识产权”,暗的是不是个“套”?根据“WTO”协议,还必须开放你的市场。“复礼”,以市场换技术!换来了吗?咋见那么多的“脏乱差”呢?典型的“熵增”!
“全球化”浪潮起源于“普利高津”的合成熵!确切地说,是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这些理论提出是在冷战时期的1969年。普利高津主要贡献在于化学与生物,所以普利高津获得了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然冷战以苏东集团瓦解而告终。冷战结束后以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应用于国际社会。
西方第一个走出这一步的是美国的尼克松,国际上称为“尼克松主义”,他一改往日美国所奉行的“杜鲁门主义”,尼克松手里牌子就是“大外交”,“大外交”就是“系统开放”。没有系统的开放,这个“熵流”是没有办法进行的。1972年初,尼克松、基辛格来到中国,这一幕不会忘记吧?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周在毛的面前像个学生。其实尼也像个学生。这就是说,毛是个大战略家。基辛格也承认,那个时候在“人权”问题上,中国是攻势,而美国是守势。从美国军事最高学府的西点军校开设“毛泽东战略思想”课程,就能看出这一点。
“尼克松主义”在东欧的推行,加上像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结果戈尔巴乔夫把自己连同“苏东”都装进了美国的“口袋阵”了,这也就是十多年时间。“杜鲁门主义”也好,“尼克松主义”也罢,其实都是“美国利益主义”,只是方式不同而已。由于“尼克松主义”极大成功,才能演绎“全球化”,全球化其实就是西化。
按照“普利高津的熵流”理论的一个术语叫“涨落”,“涨落”就是“偏差”,好比“富国”与“穷国”、“富人”与“穷人”之间偏差,“偏差”越大,“熵流”越显著。“富国”与“富人”需要“负熵流”,“穷国”与“穷人”得到“正熵流”,“知识”就是“力量”,“耗散”了谁也就一目了然了……
当然也有例外的,那就是“日本”,一度日本牛气冲天,要买美国的“自由女神”!拿中国俗语来说:“你也想姓赵?”哈哈,他不清楚在“普利高津的熵流”理论中还有一个术语叫“突变”,没有“突变”,这不“共产主义”实现啦?没有“突变”哪来新的“涨落”呢?这一“突变”不要紧,把日本打回20多年前,要不是中国的开放系统,日本的日子不知道咋过?就这样20年过去,日本还是没精打彩的。想“脱欧入亚”?呵呵,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哪个首相不服哪个首相就得下台!“你也想姓赵!”
问题的关键在于“参考系”的选定,美国佬有自己的逻辑与原则,他们的“参考系”就是自己的利益。问题的严重性是“贪得无厌”,结果美国还是引发了“全球危机”。关键时刻对日本不手软,对欧盟也不手软。国人有些人就眼馋美国的“得天独厚”,一觉醒来似乎自己也是美国人了,起码也要有这样“做美国人”希望。奥巴马心里明白,都“做美国人”地球咋承受得起呢?奥巴马反对十亿中国人像美国人那样生活!全球都像美国人那样生活,那就需要三个地球“有效能”,更需要八个地球来输出“正熵流”。
垄断的有序性来自于“涨落”与“突变”的过程,从系统的层次分析来看,都是十分清楚的。谁“涨了”?谁“落了”?那么下一个谁又要“突变”了?从最高层面来观察,“普利高津的熵流”是守恒的,“普利高津的熵流”应用于社会,那么这个社会形态必须是“哑铃型”,也必须是“两极分化”的。唯有“两极分化”才有“涨落”的“势能”,才有“熵流”!然而不停地“突变”,形成新的“涨落”,这样“熵流”才是源源不断……美国佬才是这个世界动荡的“总根源”!
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从原则上看是有序的、低消耗的、是一种好的经济体系。但由于计划经济历史太短,没有经验,走了弯路。然而比起同经济水平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要好得多。这如同上文开头说的“蒸汽机”也是从“纽可门”、发展到“司蒂德”,最后发展到“瓦特”。从“瓦特”的蒸汽机设计理念看计划经济的“初出茅庐”,缺啥?缺一个“反馈式的调节器”。如果给计划经济也安上一个“市场反馈的调节器”,那么这样的计划经济不知要比“无序的市场经济”强多少倍!
许多人搞不懂,全球的“富国”与“穷国”,国内的“富人”与“穷人”,这“两极分化”怎么越演越烈?拿国内的“两极分化”来说,根源是“突变”!“突变”是如何演绎的?最典型的政策就是“扶优”!这“一扶优”,那么“涨落”凸现!新一轮的盘剥就开始了……国内也叫唤“扶贫”,就是“只听雷声,不见雨下”……“耗散”就是从“强势”释放到“弱势”的,这条路径是十分清楚的,还需要解释什么?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