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发展经济,其余不在话下?
“无论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诚然这话的确有他的合理性,但细品起来总觉得不那么对味;逮老鼠固然是猫的天职,但是否就决定了猫的一切呢?即使它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这种表述总给人一种主观武断的感觉。
这个论调反应到经济上就是“唯生产力论”。马克思主义的确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最重要的矛盾方面。但是,从整个宏观历史过程来看是如此,是否就意味着任何国家的任何历史阶段以至任何历史时期都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唯我独尊的位置呢?历史发展规律是必然的,但是这种必然性要通过无数的偶然性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其实历史的许多阶段的发展都是“不按套路出牌的”。如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而不是当时物质文明程度比俄国高得多的西欧北美国家,这就是历史阶段发展的偶然性使然,然而它并没有否定历史整体发展的必然性。
建国之初,新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国内国民党残余势力、土匪势力还没有肃清,台湾的蒋介石集团还不间断地叫嚣要“反攻大陆”;国际上,美帝国主义仍然对我虎视眈眈,企图扼杀我于摇篮之中,并在我国周边悍然挑起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在那种情况下,国家政策绝不可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后来,除了上面的形势,苏修又与我反目成仇,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并未好转,又哪能闷着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呢?在那时,过分强调“以发展经济为中心”显然是与那种严峻的国内国际环境相脱节的。
改开之后,中国能够享受40多年的和平环境并致力于发展经济其实是在吃着“毛泽东时代”与帝国主义针锋相对、毫不退缩斗争的红利。然而,台湾还没有回归祖国,中国仍处于分裂状态;美国苦心经营三个岛链,对中国进行战略围堵;苏东剧变导致的欧亚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变色,中国成了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显得非常势单力孤,这些都是当前中国的“外患”。改开之后,经济是发展了,然而贫富两极分化急剧加大,“资本”的发展在政策的纵容下泛滥成灾,工人阶级受其压迫无处申告,失业问题渐趋严重甚至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社会上“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盛行,干部系统腐败问题严重难以逆转……这些都是当前中国的“内忧”。
和平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无可厚非,但是许多问题并不是随着“经济发展”就能迎刃而解的,发展经济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应灵丹”,上述的“内忧外患”如果不拿出实际的手段去解决,而只是搁置在一边,推下去、拖下去,它们就能自动消失吗?前人的和平红利终有吃尽的一天,真到了那样一天我们该怎么办?如果战争不幸真的降临,承平日久的中国还能不能保证打赢?这些都是中国现今或以后不得不面对的实际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土里逃避现实、不管不顾,这样的态度是消极的、危险的。
因此,即使在承平日久的当下,除了“发展经济”仍还有许多同样重大的问题需要去解决,只顾强调发展经济的“唯生产力论”仍然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