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黎明前的黑暗”的考证
我对“黎明前的黑暗”的考证
关于“黎明前的黑暗”,难道还有什么“典故”,还需要“考证”吗?答曰:有,需要。
首先说“黎明”这两个字。《汉典》的解释是:“天将明未明的时候。”并且举例:司马贞索隐:“黎,犹比也,谓比至天明。”“比”的意思就是接近。所以,“黎明”就是接近天明的意思。既然“黎”就是“接近”,那么“黎明前的黑暗”这句话就有问题,“前”字就是多余的,应当说:“黎明的黑暗”或“黎明时的黑暗”。我曾经同一位同事讨论过这个问题。他用语言的“约定俗成”甚至“将错就错”的“事实”说服我。这倒是不可否认的。
比如,我们常说:“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说“我胡汉三回来了”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加个“又”字?我特意查了《闪闪的红星》电影文学剧本,那里写的就是“我胡汉三回来了”。原文是:
胡汉三肚子一挺,双手一背,不可一世地:“众位父老乡亲没想到吧?我胡汉三回来了!这柳溪还是我胡汉三的天下!过去,谁拿我的什么,再给我送回来,谁吃我的什么,再给我吐出来。有些人欠我的账,我得一笔一笔慢慢算!……”
可见经典艺术作品的文字是多么严谨。加个“又”字,是不是强调他再一次回来,多次回来?——阿弥陀佛,他回来一次就够我们呛了!
以上考证的,还仅仅是“皮儿”,下面才是“瓤儿”。
黎明前的“黑暗”,不同于一般的“黑暗”。
我曾经在农村住过一段时间。一位老农对我说:“在天亮前的那会儿,天特别的黑,比整个黑夜还黑。”为了证实这句话,我就在一个“黎明前”,披衣走出了住处,站在田野上,遥望东方……
大地是黑暗的,没有一点光明。只有天上的几颗星星疲倦地眨着眼睛。忽然,整个大地在刹那间变得更黑、更黑,比子夜还黑,比午夜还黑。天上的星星不见了,被黑暗吞没了。这黑暗像一块巨石向我压了过来,又像一群魔兽把我紧紧地围了起来,使我窒息、惊悚、战栗。我好像被钉进了棺材,被埋进了坟墓……
时间过了大约一分钟,太阳就猛地跃出了地平线,黑暗就退却了,光明就到来了,我的身上披满了霞光。——哦,原来黎明前的“黑暗”是这样的呀!原来“黎明”是这样到来的呀!
彼时,我的心情既沉重,又兴奋。是的,黎明前的“黑暗”太使人难以忍受了,就像“胡汉三回来了”一样;而“黎明”的到来又太使人惊讶、猝不及防并且兴高采烈了,就像胡汉三在茂源米店里被烈火烧死一样!
以上,就是我对“黎明前的黑暗”的考证。亲爱的朋友,当你读完我的这篇文章之后,对“黎明前的黑暗”是不是有了新的理解了呢?
选自【一个为穷人歌唱的文学博客】:http://qiongrenzhiyou.bokee.com/viewdiary.56503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