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请问熊上将:“韬光养晦”的“正解”是不是这样的?

火烧 2010-09-20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围绕‘韬光养晦’的正解展开,探讨其外交战略含义及国际误读,引用熊光楷上将观点,分析其背后意图与影响,强调中国无领土野心,呼吁理解真实战略意图。
请问熊上将:对“韬光养晦”的“正解”是不是这样的?

无名星123网友转贴了一篇关于熊光楷上将的报道《熊光楷上将称国外错译中国韬光养晦致负面影响》。

报道一开始,熊上将就介绍了外国对于“韬光养晦”的“错误解读”:“美国政府在2003-2009年有六个年度的《中国军力报告》中,都把“韬光养晦”翻译为“hide our capabilities and bide our time”,意思就是“掩盖自己的能力,等待时机东山再起”。此后,国外还有一些英文书籍或文章进一步翻译成“隐藏能力、假装弱小”,或者“隐藏真实目的”,“隐藏野心、收起爪子”等,其潜台词无外乎说“韬光养晦”是中国在特定的内外形势下所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是在“隐蔽自己的真实意图”,“等待时机成熟再出手”。”

然后,熊上将强调这些解读会造成“不应有的负面影响”“熊光楷说,上述解读完全歪曲了中国和平外交战略方针的内涵和实质,给我们的正常对外交往造成了不应有的负面影响。“我在出国访问和参加国内外一些学术交流活动时,多次就这一问题做过解释和说明。2006年,我在中国外交学会代表团赴美访问期间,与美前国务卿舒尔茨、基辛格和前驻华大使芮效俭等会谈时专门提出,美国政府在《中国军力报告》中对‘韬光养晦’的翻译是错误的,美方应当重视这一问题,避免因此引发双方的战略误判,影响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大局。””

最后,熊将军介绍了“正确解读”:“熊将军接着说,去年9月我国出版的第6版《辞海》中,首次增加了“韬光养晦”的辞条,就解释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本网友看了熊上将的上述论述,最初是觉得外国政府似乎并未误解“韬光养晦”的含义。

按照熊上将的介绍,去年9月我国出版的第6版《辞海》对“韬光养晦”的解释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那么,这个解释,与“掩盖自己的能力,等待时机东山再起”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要知道,任何外交战略都是有其希望实现的目标的,“韬光养晦”作为一种战略当然也不可能没有目标。
“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希望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呢?
如果说,韬光养晦就是为了韬光养晦,就是要隐藏才能,永远隐藏下去,即使别人天天站在面前扇耳光也要隐藏下去,那何必把这个战略公开呢?
即便打定主意,面对强大国家的羞辱要唾面自干,那也该偷偷地决定这么做。满世界嚷嚷,使得阿猫阿狗都敢来扇耳光,那不是讨打么?

同样的道理,只要考虑到韬光养晦作为一种战略应当有相应的目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也与“隐藏能力、假装弱小”、“隐藏真实目的”、“隐藏野心、收起爪子”、“隐蔽自己的真实意图”,“等待时机成熟再出手”这些解读并没有多少区别,只不过这些解读说得比较直白而已。

因此,本网友看了熊上将的论述,最初的想法是:外国政府真的没有误解“韬光养晦”的含义。

然而,熊上将作为解放军将领,代表解放军和政府发表言论,应该不会是无的放矢,也不应该是信口开河。
他还专门利用国际交流的机会去解释,而且认为这种误解会导致“战略误判”,可见应该不是危言耸听。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呢?

本网友想来想去,认为对于“韬光养晦”只有一种可能的正确解读,那就是:中国政府说要“韬光养晦”,并没有任何目的,就是为了“韬光养晦”。
再直白一点,就是:中国政府之所以要说“韬光养晦”,完全是为了表白自己对于任何有争议的权益都是毫无野心的,希望各友邦完全放心。
遗憾的是,友邦们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由于他们自己说“韬光养晦”的时候都是有目标的,就想当然地以为中国政府的“韬光养晦”也是有目标的,从而产生了误读,于是就要麻烦熊上将利用国际交流的机会到处澄清真相。

因此,熊上将的上述言论,意思就是希望向友邦们表白:中国政府对于钓鱼岛、南海、东海、黄海这些有争议地区的权益都是没有野心的,即使有能力采取行动,也要永远隐藏能力,永远不采取行动,永远地口头抗议下去;而且,这个战略是“外交战略”,适用于所有的权益,并不仅限于领土主权。

请问熊上将:这是不是“韬光养晦”的“正确”?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