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尊孔,无以尊毛(二)
上一节从正面谈了毛泽东与儒家的关系,主要是谈他老人家的文化背景、人格特征上深深的儒家烙印。这一节谈谈毛反孔的问题。
众所周知,反孔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近代化问题”,是中华文明遇到外来的异质文明后如何应对的问题。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体,作为两千多年的文化长河,她里面的东西太多了,你想夸她、骂她,都能轻易地找出例证。就是儒学内部,也学派纷纭,不能处处相同。孔子去世后不久就“儒分为八”,孟子与荀子在性善还是性恶这个基本问题上截然两立,最有意思的是,法家后期最著名的两个思想家,李斯和韩非,竟然都出于儒门间,是荀子的学生,不过,他们忘记了荀子为人民服务的儒家宗旨,只为帝王服务。后来儒家更是派别曾出,汉唐经学、宋明理学,这是说大的,经学中又有古文经学派、今文经学派、王安石学派、蜀学学派;理学里面又有气派、理派、心派。那些动不动就反儒的,我想问问,你反的是那一派、,反的是哪一个观点?我估计很多人不屑于往下思考,会回答“凡是跟儒沾边的,我就反”,对啦!早期毛泽东他们反儒,也是这样的,就像一个男孩子进入青春期,提到父母就烦!不过,跟陈独秀、胡适他们比起来,毛泽东是当时青年中最不反儒的那种了。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打工时 ,跟那些趾高气扬的西化知识分子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土包子!也就是说,比那些人离本土文化都近。
当然,毛泽东也说过“孔丘名高实秕糠”这样的话,我不反对一些崇拜毛主席不得了的人现在还说主席的话“一句顶一万句”,但实在不能支持“句句是真理”,因为一个人一生要说太多的话,里面有矛盾是正常,没矛盾才不可能,所以不可能“句句是真理”。毛主席也说过赞美孔夫子的话,也不能因此就说他完全没有反孔因素。
毛泽东真正的反孔是在他的晚年,这次是他自己发动起来的,我们不好说他这次问什么反孔,而且还和林彪联系在一起,“批林批孔”,但是我们知道,林彪恰恰就是那个说出“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的人。我此处很希望反孔高手来给解释一下,反孔就反孔得了,为什么要拉上林彪?是孔子给林彪陪绑,还是林彪给孔子陪绑呢?如果是后者,我要代表自己大声说:他不配!历史上能陪孔子的叫“入庙陪祀”,那可是不得了的,如果林彪是最后一个入庙陪祀的,那真是教人苦笑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