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且听低谷新潮声--读《法律中的政治》有感

火烧 2009-11-19 00:00:00 读书交流 1025
本文围绕《法律中的政治》一书展开,探讨批判法学在美国法学界引发的激烈反响,分析其译介背景与学术价值,突出法学研究与译著分析的深度结合。

且听低谷新潮声--读《法律中的政治》有感  

------------------

发布时间: 2009-11-19

   《法律中的政治》(美)戴维·凯瑞斯信春鹰译

   出于种种原因,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批判法学著作,译著寥寥无几。屈指可数的几种,也似乎少有人问津。与美国自由主义法学和法经济学风景这边独好,走红学术译著市场相比,反差极为强烈,颇值玩味

俞飞


  三十年来,中国法学译事大盛,数量之多,种类之繁,热情之高,堪称全球独步。信步来到书店,纵目骋怀,只见西方法学著作琳琅满目,令人如行山阴道上,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真有应接不暇之感。可惜出于种种原因,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批判法学著作,译著寥寥无几。屈指可数的几种,也似乎少有人问津。与美国自由主义法学和法经济学风景这边独好,走红学术译著市场相比,反差极为强烈,颇值玩味。

  十年苦磨一剑

  日前偶见美国批判法学名著《法律中的政治》中文译本问世,怎不叫人喜出望外?作为中美元首法治计划中大型法律图书翻译项目的美国法律文库,主事者慧眼独具,邀请法理学家信春鹰女士独译此书。译者上世纪80年代访美后持续关注批判法学,1987年于国内率先发表专文———异军突起的美国批判法学。加之对本书情有独钟,爱不释手。她十年磨一剑,保障本书翻译质量,不至失色走样,自不待言。与国内译界多见的率尔操觚者,一月译完一书迥然有别,真可谓高下立判。相较另一法学翻译大国日本,虽早在1991年由风行社出版日文版,九位学人也只译出原书十章而已。中文译者不畏艰险,一人苦译三十余章的精神委实毫不逊色,反而凸显中国法律人的难能可贵与后来居上,有为者应如是!

  爱恨两极反应

  1977年美国成立批判法学运动会议,宣告批判法学诞生,向来封闭狭隘的美国法学界随之掀起轩然大波。支持者固不乏其人,为其创新勇气摇旗呐喊,击节叹赏。反对者则群议汹汹,兴师问罪,引发自由派、保守派和激进派法学者的大论战。1982年本书第一版一面世,更将各方的对立情绪推至顶点。数年后杜克大学法学院院长卡林顿放出狠话:作为法律虚无主义者的批判法学家,既然宣称法律原则无足轻重,就负有道德义务离开法学院。1987年哈佛大学法学院拒聘三位批判法学家,新英格兰法学院解聘四位从事批判法学研究的教员。让《时代》杂志惊呼美国最好的法学院,沦为枪林弹雨中的战场。在种种争议烟消云散之后,大洋彼岸的中国读者不妨深入思考,为什么批判法学能引发如此强烈的爱恨两极反应?
  打开本书第三版,所涉及的三大领域涵盖传统法理学和法学教育、诉讼与法律程序、自由、财产、平等、犯罪与司法、商业、劳工和社会福利,直到法律中的激进传统、法律的性别、法律在进步政治中的作用,不一而足。纵观全书,内容厚重、论证有力,新意迭出,为近年来法学译著之仅见。编者强调本书绝非抽象的理论之作,而是重视多学科交叉,强调背景分析的论文集。众多作者观点容有不同,但心系弱者的拳拳之心,一以贯之。一书在手,收获之多,当不言自明。

  作者匠心独具


  其中肯尼迪教授的雄文———为等级制提供训练的法律教育,批判法律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揭露法学院等级关系无所不在,最为脍炙人口,至今依旧振聋发聩。如今已是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密诺女士,其政治和程序一文,从常人习焉不察的民事诉讼中,选择三种最具代表性的程序与实体关系理论,条分缕析,敏锐的洞察力让人心折不已。萨拉特直指自由主义法治有关公民诉诸法律获得司法救济的理论,虽不可避免地陷入意识形态的自相矛盾,最终却依旧保持霸权。语重心长,提醒人们对自由主义法治的强大力量,应保持足够警惕。至于环境法、医疗保健法、言论自由、同性恋者的权利、国际人权、财产权、知识产权几章,相关作者均匠心独具,值得一读。与反歧视法相关的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五章,是本书一大亮点,建议重点阅读。
  在美国的犯罪与惩罚一文中,柯里教授破除四大常见迷思,指控美国刑事司法制度的虚伪和悖论,抨击犯罪率居高不下的真实原因正在于美国是个弱肉强食的达尔文主义社会,发人深省。阿贝尔教授的大作侵权法,指出当代侵权法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个人主义和商品化的演变要求,对法经济学的简单化解释予以严肃批判。作为意识形态的契约法,更是从三个世纪契约法的沿革出发,批判性重思契约法。西蒙教授大胆阐释公司法原则中合同与政治,展示背后所隐含的政治承诺。随后两章,涉及劳动关系法和批判理论,福利与法律权利,均是难得佳作。读来引人入胜,饶有兴味。最后五章,兼具理论性与历史感,充满信心展望未来,阅后不觉精神为之一振。

  行动迎接勃兴

  犹记得,1989年柏林墙倒塌,世界局势丕变。西方法学界主流弹冠相庆,批判法学旋踵陷入低谷。一时间消沉者有之,变节者有之,反戈一击者更不乏其人。只有少数法学家以撑待变,期待以实际行动迎接左翼法学思想的再度勃兴。
  著名的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感慨:马克思主义缺乏一个令人满意的法学传统,是左派要记取的最重要教训之一。老牌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家亨特沉痛表示:“1989年以来发生于共产主义世界的那些重大事件强调了这样一点,即社会主义者必须重视法律。人权和法治是一个经得起辩护的社会主义的必要前提。”西方左翼思想家公认,造成社会主义危机的,首先是对法作为现代社会中主体间交往的最重要规范、作为人类历史进步最重要成果之一的忽视。此后为填补马克思主义中“法学的空白”,哈贝马斯出版法哲学巨著《在事实和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
  《法律中的政治》已来到中文学术界,感佩译者不跟风、不炒作的严谨治学态度。至于左翼法学思想能否在国内风云再起,不妨拭目以待。正是:且听低谷新潮声,堂堂溪水出前村!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周末》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