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者如无师德,师真不如妓——我对于“宁可为妓,决不为师”言论的看法
从教者如无师德,师真不如妓
-----------我对于“宁可为妓,决不为师”言论的看法
9月10日,应当是我们的节日-------教师节。本来应当好好庆祝一下,可是,今天-----今年的教师节,我刚上班,有人就告诉了我一个令人不快的消息。杭州的一名女教师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宁可为妓,决不为师》,网上反响很大,这个女教师现在都成名人了。通报完了之后他接着说,现在当教师的也挺可怜,象那位女教师,持有名牌大学双学位,月薪只有两千多元,在杭州只能住「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的出租屋,过着热得大汗淋淋都舍不得开风扇、摔掉门牙也没钱去补的「狼狈生活」,确实让人气愤。听了那位同事的话,我无话可说。反复思考了好几天,只到现在,才有空写这篇关于教师,也就是关于我本人这个行业的文章。
这种事发生在9月10日(教师节),发生在持有名牌大学双学位文凭的女教师身上,无论如何都是不可思议。当今社会是个重教育的社会,当局者在毛泽东同志逝世不久就确定了全国教师节,让教师们在9月10日好好地庆祝一番,本身就是对教师的重视。教师的工资现在社会上还算高工资,君不见考公务员,包括考教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壮观得很。没有那么高的工资福利待遇,能吸引了社会上那么多人的眼球吗?教师的工资、养老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齐全,后半生无忧无虑,不象普通百姓终日劳禄。我原来是这样想的,也没有多少心思去想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教师还会有什么生存危机。现在有人在教师节前夕提出“师不如妓”的问题,这不是给教师节抹黑吗?
再说了,现在是重视文凭的社会,一个持有名牌大学双学位的大学生,尚且只能挣二千来元钱,心生归去从妓的想法,那么那些学历低的,如大专、中专、高中,还有初中生文凭的人又如何生活呢?是不是说她们早该去当妓女,靠色相赚钱?如果靠色相赚钱被社会许可,又轻松如意的话,这不是又告诉你的学生,你们都不要学习了,只要有长相好些就行,将来都去出卖自已的身体,这比十年寒窗苦读书强多了。在色情这个行业,难道还看文凭?总之,持有名牌大学双学位的女教师之所以能够说出“师不如妓”的话,是对当前的文凭社会的辛辣讽刺。她告诉人们,即使拥有名牌大学双学位文凭,见识也不过如此,和妓女一般见识。
我记得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的老师就一再教育我,说我们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期了,比前几年“国民经济频临崩溃”的那时期强多了,那时期,连饭都吃不饱,老师们还要整天劳动,受“迫害”,顾不上教书,荒废了大家的学业。只到前几天,我的孩子还告诉我,说学校老师一提起现在就是怎么怎么好,一提起毛泽东时代,就是怎样怎样苦,好象他们都是从苦水里捞出来的一样。可见,现在的老师与那时的老师的观点是一脉相承。忽然之间,社会上又冒出了“师不如妓”的提法,这让我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即使是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也不能这样出。到底是教师们一再抹黑当今发展的伟大成就,还是他们所受的待遇确实如此。如果他们的遭遇确实如此,那么他们为什么还卖着良心向天真孩童一遍又一遍描述那段“国民经济频临崩溃”的时代呢?这样描述又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不想就杭州女教师说事,那样太不道德,我想就整个教师行业,特别是从事全日制教育的教师谈谈我的看法。我也是个教师,只不过从事企业培训。我的职业告诉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其中“传道”是老师首要的任务,这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先生早在1200多年前就给教师们规定的教育职业道德。一代代的中国教师,都是遵循这样的古训,教书育人,走到了今天。一代代的中国学生,都是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走向了社会。因此说,老师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谓师道、师德,也就表现在老师们的一言一行中。
早在小学时期,我的老师就告诉我,当教师的就得具有蜡烛精神,照亮别人,燃烧了自已。这就是告诉那些准备做老师,或者已经做老师的人们,只要你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苦,选择了奉献。我的一位小学老师曾和我谈起他年轻时的求学历史,说为了当老师,他自已步行300华里,到山外的城市去上师范学校。在上学期间,每次回家他都长途跋涉,不以为苦。在我上小学五年期间,每天见老师批改学生作业到深夜,也没见叫一声苦。这样的老师赢得了我的尊敬,终身难忘。也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做教师,就意味着选择奉献,选择蜡烛精神。正因为这样,老师才赢得人们的尊敬。如果老师一味强调自已如何如何受委曲,在学生面前叫苦连天,那么当学生的又如何看待你呢?社会又如何看待你呢?
现在,杭州女教师之所以有“师不如妓”的想法,也是社会上“一切向钱看”意识在学校的突出表现,当然也是近三十年来师德不断滑坡的结果。就现在的老师看来,教师的职业与其它人的职业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为了挣钱,只不过是挣钱的方式不同而已。如果教师能够想到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神圣职责,他们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祖国花朵”成长的话,那么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民教师,无论如何也不会将教师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与“伤风败俗的妓女”等同起来,甚至认为当教师的还不如妓女的观点。可见,当今的教师,已不以教书育人为重,以教育下一代怎样做人为重,把教师作为一项事业来做,而以不择手段挣钱为重。有了这样的想法,怎么能指望教师教好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簇壮成长呢?如果教师都这样,设立老师这个职业又有什么用呢?
教师能够坠落如此,我认为与教师这个群体近三十年来疯狂反毛非毛有很大关系。以我的亲身经历看,小学时代的老师,职业道德是很高尚的,很有奉献精神的。可以说那个时代,即毛泽东时代是中国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最高时代。而从笔者初中开始,到高中,只到现在,感觉到教师开始一路反毛,只到今天。如果联想到前一阵北京中学的袁腾飞,联想到法大的四教授,你可以看到他们在反毛上面的疯狂表现。从他们的言行中,透露出他们的思想是多么的浅薄,灵魂是多么的肮脏。除了他们嘴巴功夫外,师从他们的学生又能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做人的道理,灵魂深处受到多少启发。相反,学生从他们身上还学到了不少坏东西,如骂人,如情绪化,如不加调查研究的杜撰瞎编,如抄袭和造假。如学会拉关系与吹迎奉拍。“一切向钱看”应当是这个时期最大的教育成就。一位房地产老师就告诉他的学生,在社会上挣不到四千万不要来见他。公开传授“一切向钱看”的道理。
社会上人们曾说,现在的年轻人被洗脑了,由谁洗脑了,首先被这群被称之为“教师”的群体洗脑了。这种洗脑的过程是随着“非毛化”的过程而完成的。就整个教师行业来说,他们非毛,不仅仅是反对毛泽东个人,而是对毛泽东时代整个价值观的颠覆:
在毛泽东时代,教师的价值观就是奉献的观点,是蜡烛精神,可是今天的观点就是索取的观点,如果不能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如住在「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的出租屋里,过着热得大汗淋淋都捨不得开风扇、摔掉门牙也没钱去补,就是狼狈生活,就不能忍受,就会产生“还不如去做妓”的想法。
在毛泽东时代,教师并不否认生活艰苦,而是选择吃苦,以艰苦为荣,通过艰苦奋斗去改变自已的命运,去创造条件,改变环境,并把这当作一种精神来发扬。因此,那时的教师甘以“艰苦奋斗”为荣,因此有了山村教师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几十年而无怨无悔的事例。而现在的教师以怕苦为荣,不但他们怕苦,而且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还时时向学生灌输“怕苦怕死”的思想。并以“毛泽东时代”的艰苦说事,一再恐吓学生,不好好学习,就要回到“毛泽东时代”,使学生对毛泽东时代产生恐怖,同时也对“艰苦奋斗”产生恐怖。有网友曾曾这样发问,你愿回到“毛泽东时代”吗?可见,他们对于“吃苦”有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恐怖意识。我估计杭州女教师也是毛泽东时代之后的第二代教师,也就是他们的教师,在学校时已经向他们灌输了怕苦的思想。因此,在她发表的文章中,充满了怕苦的字眼与情绪。
第三,颠覆了毛泽东时代追求工作进步的价值观念,充满了娱乐与享受的意识。这名女教师写道,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我也没办法,因為在杭州这样的高消费城市,我无法让自己的生活愜意,晒着名包、开着豪车炫富。可见,在她教书育人的职业生活中,“生活愜意,晒着名包、开着豪车炫富”还是她关注的重点内容。由此我想起了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的徐特立,一个身穿布衣,脚登草鞋给学生们上课受到同学嘲笑的故事。那时,徐特立先生本身就是湖南省议会副议长,工资收入不菲,而且还在湖南长沙各大中学兼课,收入更是可观。即使这样,徐老师也没有象这位女教师一样,将眼光转移到 “生活愜意,晒着名包、开着豪车炫富”的攀比享受问题上。当同学们明白徐老师家乡还办着一所义务小学,通过徐老师的节衣缩食,供奉那些孩子上学的义举时,所有人都对徐特立尊敬起来。后来,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出去的学生大都走上了革命道路,不少人成为了新中国的开国元勋。由此可见,由于价值观的不同,对于教师的清苦认识就有所不同,那时的教师以教书育人为职责,所以虽然生活清苦,但是乐在其中,现在,由于充满了娱乐与享受的思想,眼光整天盯着别人生活如何如何,攀比别人,这样,不但自己徒生烦恼,而且忘记了自已的职责。使教育工作日益滑坡。
更何况,这位教师还散布这样的观点,「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样的语言只会出现在童话故事里,生活教会我们的,不是拚爹、拚背景,就是拚谁最能豁得出去。「床上一躺,黄金万両」,简直是斯文扫地。拿这样的价值观去教育学生,不是误人子弟吗?
当然,如果有人还真认为“师不如妓”的话,那么只能说明她们的价值观真的发生了颠覆,挣钱享受占据了她们的整个心灵,师德滑坡到了谷底。在这种情况下,从教真不如从妓。从教还得遮遮掩掩,从妓则能大胆暴露。
这名女教师价值观的颠倒,可被理解為是一种堕落,反映出整个社会都在為钱疯狂,但换一个角度看,也难怪女教师斯文扫地,因為生活确实对她不公。有人说在一个大城市,月薪二千元,教师收入只能与物业保安看齐,不能让人安心执教?需要呼吁社会重视教师生活状况,改变贫困状况。但是教师师德的下降,又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在一个将“教师与妓女等同起来”价值观混乱,不敬业贪娱乐的群体中,又有哪位家长敢把自已的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去教育,去把自已的孩子教育成为了挣钱不顾廉耻的废物?到现在,任何一个家长,都已明白,不管将来孩子能否成才,教育成人已是第一条,也就是说德育重新提到了重要日程上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让社会重视,让家长重视,还得注重自已的师德,人品,用行动重新赢得人们的真正尊重。也就是说,教师要想走出困境,还得从他们自身做起。
由此,我们又想到了毛泽东,他号称我们的导师,他致少给我们做出了三个榜样;第一,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榜样。最著名的学校是他在陕北窑洞中创办的中国抗大。那时,所有的办学条件均不具备,他硬是带着大家亲自动手挖出窑洞当教室,自已动手写教案,亲自上课当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将抗大办成了全国一流的大学。那时的学生后来都成为新中国解放与建设的栋梁,成为后世教师们应当效妨的艰苦办学的榜样;第二,他非常尊重他的老师,特别著名的是他写给徐特立老师的那封信,“徐老先生,你是我二十年前的老师,现在仍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成为社会上尊师重教的典范;第三,深情回报教育他的老师。特别是对待当年他率领年轻学子们驱逐的湖南第一师范校长张干。特别是建国后等他得知张干在被他驱逐离开第一师范后,并没有凭他的才干投奔反动阵营,为祸人民,而是继续在湖南各大中学任教,过着清苦的教师生活时,对他的师德敬重起来,并对他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供养他的晚年,尽到一个学生敬师之责。从毛主席的行为中我们应当知道,教师的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
师以生为荣啊!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第一,首先是教师的价值观受到颠覆,注重生活攀比而不安心从教,导致心灵受到伤害,并导致师德、教育质量滑坡。第二,社会需要重整道德,规范行为,特别是需要注入艰苦奋斗、认真工作、奉献社会、团结友爱的精神,需要从教师重整师德开始。第三,教师希望受到社会的尊重,价值得到体现,需要从教师自身做起。
如果教师单纯地认为,只要求诉于社会,引起社会的重视,认为教师行业清苦,处境可怜,遭遇困难,引起人们的同情,就能解决问题,这只是一种目光短视的表现。这样只能解决个别人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整个行业的普遍问题,因为教师“教书育人”的行业特点就决定了他们必须自律自救,为学生做出表率。
相关文章:
从女村官下跪到邢燕子下乡——谈当代青年的就业出路与人才选拔问题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精神领袖---纪念毛泽东同志逝世35周年
挣钱!挣钱!挣钱!
青年是上午十点钟的太阳--对中国新青年为什么对毛泽东没印象的深度思考
富士康事件-----中国青年教育的大失败
我看袁腾飞--从青年教育的角度深层次分析袁腾飞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