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小农思想解析

火烧 2011-06-30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解析小农思想的历史影响及土地制度变迁,探讨集体所有制与包产到户的利弊,分析三农问题根源及农业现代化路径。

    什么是小农思想?小农思想就是认为理想状态就是自己拥有土地,自由发挥生产。朱元璋时期曾经顺应了这种思想。打下天下后,朱元璋将土地平均的分给了农民,并严厉的限制农民的自由流动以保持耕地所需劳动力的充足。这种措施获得了老百姓的支持。

    但是几代以后,由于每块耕地上的生产水平不同,各家的生老病死等客观原因,导致土地占有的差别重新出现。比如甲乙两家,开始同样5口人,10亩地,但几代以后,甲4口人10亩,乙10口人10亩……

    差别的继续扩大,导致有些农民靠有限的土地无法生存,只能靠出卖劳力甚至土地维持生计,土地占有重新出现不均。 在新的既得利益集团的推动下,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大地主集团庞大和赤贫队伍越来越大,大批农业人口失去生存的来源,沦为流民,,朱元璋制定的限制流动措施也无法阻止。

    社会陷入暴动-镇压-再暴动—再镇压的恶性循环,内忧外患,直至王朝更替,重新洗牌  这就是小农经济的必然结果

    所以,49年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并没有实行多数人传统想法中的人人占有土地的做法,而是把耕者有其田诠释为劳动者有在土地劳动并享有劳动果实的权利(这也是现在很多人不能理解的概念)

    土地集体所有,共同劳动,这就是集体所有制,这种土地制度下,,新增人口由集体安排生产,获取劳动报酬,这样至少有3个好处

1、为以后的土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创造了条件,

/2、可以用集体采购降低生产成本,单块地的风险也可以集体共同承担,

3、集体可以组织富余劳动力从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会出现农民工涌向城市、春运难题……

    由于新增人口由集体另外分配土地,这样就避免了土地占有随着时间推移产生新的不均衡,也成为中国社会稳定的一块基石 

    81年之后的包产到户相对于明代是有进步的,表现在土地仍是集体所有,新增人口可以从集体分配土地,不会有土地占有不均产生,但相对于之前的3个好处则没有了,所以才有现在的三农问题的产生。(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资料购买成本提高了,产品销售竞争加剧了,卖不出价格;没有风险共担,实际是福利的损失;今年重提水利建设,实际是水利荒废了30年,不得不重视了;农村这么多的事情要做,单干环境下没人组织去做,只好去城里打工,春运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了&,联产承包本质上仍然是小农经济模式

    正是由于小农经济模式已经走到尽头,靠化肥催产、进口粮食虽然能将农业倒退掩盖一时,但不能掩盖一世,,最终2亿多人吃进口粮食无法维持的时候,必然要寻求粮食增产的办法,这就是为什么明知道转基因有害,仍然硬着头皮推广的深层原因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