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关于“三农”问题的思考

火烧 2009-05-01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文章深入探讨三农问题根源,强调所有制与科学投入分配的重要性,提出公有制规模化模式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主张在社会主义框架下合理利用市场,保障农民利益。

 “三农问题”根本就是所有制问题和科学投入以及公平合理分配问题。当前的农村,缺少有效的组织、引导、规划和科学的保障机制、体系,把一切都寄希望于市场和竞争,而土地的主人——农民则处于盲目和盲从状态,就好象市场上摆在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这样的农村怎能不出现“三农问题”?中国农村的根本问题就是所有制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则农业没有出路,社会不能和谐。

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几千年的土地私有制历史,是一部剥削、压迫与反剥削、反压迫的血泪斗争史,也是中国不能稳定、不能和谐、不能快速发展的根本所在,这就迫使人们开始了对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统称为公有制)的探索;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求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处于“规模化”状态,以利于科学发展和公平有序地生活。“规模化”状态有两种可能的形式,一是在私有制条件下,以资本为标志的极少数资本拥有者主导和统治下的“规模化”。这种规模化在封建社会(甚至奴隶社会)早就实行了,但没有解决农业的根本问题。二是在“公有制”条件下,以多数人意志和利益为标志的大多数人“人民民主”式的“规模化”,这种规模化形式从我国建国以来不到30年时间内,从互助组、合作社、一直到人民公社的实践来看,它的生产效率、抗灾抗风险能力以及基本的农田水利建设、优良种子的研发等都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支援抗美援朝、支援越南等第三世界国家、还清苏联的债务、人口的发展、解决近10亿人民的温饱均被世界粮食组织称为“世界凯模和奇迹”。很显然,公有制条件下的“规模化”才符合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方向。第三、农业处于社会发展的基础地位,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但农业又是全社会最艰苦的产业,社会要求农业产多利薄。这就需要全社会在利益分配、科学技术、工业(特别是农资机械行业)与农业的平衡,而这种平衡只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体制下的计划调节和统筹安排最为科学、最为合理,同时其社会效益也是最为显著的。


当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不要市场经济作为补充呢?我看是需要的,但必须是有选择的、为我所用的、经过改造的并在有效控制的范围之内,总之,社会主义是在发展的同时,切实维护好全体人民的利益,特别是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利益。中国的大多数劳动人民就是工农,特别是农民,他们是我国当前社会的基础。不解决好“三农”问题,民怎能安?社会怎能和谐?国家怎能发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