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战略第一:论思路决定出路

火烧 2010-07-2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思路决定出路展开,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对经济的关注,揭示舆论引导下国民思维被塑造为以赚钱为核心的现象,强调经济思维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战略第一:论思路决定出路》

 

(一)、轻松回顾些许杂碎的东西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常听到这样几个关键词/字,“场”、“道”、“圈”、“决定”,每每听到这几个字眼的时候,就感觉到一种发言者极为“成熟”的感觉。

    什么“场”,比如“商战如战场”,“考场如战场”、“情场如战场”、“官场如战场”,但就是不再讲或极少讲到“阶级/政治立场”问题。

    什么“道”,“人有人道,蛇有蛇道”,“红道”是官场,“黄道”是商场,“白道黑道上边都有人”,但就是少有回顾毛主席的“人间正道是沧桑”。

    什么“圈”,“圈子圈套”,“影视圈”,“娱乐圈”,“交际圈”,就是不说“本质上”是政府下了一个个大骗局。比如“医改、教改、房改”、比如“国企改革”。

    什么“决定”,“屁股决定脑袋”,“性格决定命运”,就是不太讲“民心向背决定”问题,到现在中国人还限制舆论自由。

    中国的民间舆论其关注的焦点,从“场”、“道”、“圈”、“决定”这几个字眼中可以反映出来。可以反映出三十而来中国人都关心些什么,相信些什么,兴趣是什么,或者更直接地说是“被迫关注”了哪些东西,因为大的社会舆论是被政府引导和塑造的。

    更重要的是,或者说最重要的是,这些“舆论”“关注”“焦点”直接反映了这三十年来,政府通过“伟大”的“改革开放”,塑造了些怎样的国民,中国人普遍的思维方式被塑造成了什么样子,塑造到了哪个水平。

    中国人三十年来最关注的就是“经济”,因为国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然而这个“经济”因为被过度放大而被扭曲了,“经济”就是“经商”,就是“下海”,就是“赚钱”,就是“发财”,三十年来,中国最终形成了几亿“农民工”,人们相互问候时说,你在哪里“发财”呀,中国还有一句话,叫“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结果人们的相互问候,成了你在哪里“发展”呀,“发展”了没有?其实现在是中国人都明白这个“发展”的意思,不是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学习进步,不是指搞出来了科研创新,不是指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而是指有没有赚到钱。于是乎,中国人的脑袋里,就装了一个字“钱”。谈“经济”就是谈赚“钱”。

    同样,中国人喜欢谈论“价值”,人生价值,社会价值,结果和上述问题一样,“价值”就等于“钱”。中国人被严重扭曲了。

    同样,中国人要结婚了,谈婚论价,女人首先就是看男人有没有钱,至于人品、才华、勇气、奉献精神都是次之又次的东西,没有钱,人品等于零,才华等于零,勇气等于零,奉献精神等于零,因为女人们的思维方式成了“……又不值钱”,不值钱就等于零,等于零就等于迂腐,谈人品谈道德等于迂腐,书读多了等于迂腐,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等于迂腐……于是一系列的迂腐就出来了……这就是女人的价值观。都说“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结果,女人的价值观,同样也就成了男人的价值观,最终也就成了整个中国人的价值观——“价值的问题,就是值不值钱的问题”。而“钱是什么?”人们不会去管它的本质,因为有一个伟大的理论是这样说的“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钱是什么?钱的来源是什么?钱是财富,是劳动成果,是创造发明”大概中国人都是懒得理会的了。人们的头脑里和思维方式, 变得极其简单,“有钱就有价值,有钱就等于成功”、“钱就是钞票,钱就是自由,钱就是上帝,钱就是安全……有了钱就有了一切”。这就是当今的中国人,“庸俗”而“肤浅”,不但如此,中国人现在还都有理了,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义正辞严、理直气壮”的话,“我庸俗、我肤浅怎么啦,我就喜欢庸俗,我就喜欢肤浅,你不庸俗,你不肤浅,你不爱钱试试?”是的,中国人都“庸俗和肤浅”了,不这样还不行,谁也离不开钱,没钱就无法生活,这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让中国人“普遍地受制于钱”这个东西。

    表面上看,所有的问题都是“经济”问题,是“钱”的问题,有没有价值,成不成功,都成了有没有钱的问题。而放在更大的范围和格局里考察,我们其实可以轻易发现,是“竞争”问题,是“国家竞争”的问题,然后不断内化,衍生出其它的问题。

    “竞争”有很多种方式,有经济上的竞争、政治上的竞争、文化上的竞争、军事上的竞争,但总体上讲,最大层面讲都是“国家之间”的竞争。制度不是问题,问题是哪一种制度更优越,可以使一个国家可以拥有竞争优势;武器不是问题,问题是哪一种武器系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军事竞争上拥有竞争优势;开放与闭关锁国不是问题,问题是在什么样的国际竞争格局或状况下,需要开放与闭关;一切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国际竞争”的最终结局,你是胜利还是失败的一方。“竞争”是残酷的,国家之间的竞争同样如此。

    为了“赢得竞争”,就得有“竞争实力”,就得有拥有“实力”的立场与战略,方法与手段,途径与路线,努力与付出。

    中国人,在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就会教“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的区别,而对于“改革开放”这样的词语,整整三十年来,中国人却都瞎了眼。一提到“改革开放”就是好。其实只要稍稍想一下,“改革”“开放”两个字,都是中性词,中国人普遍把“改革开放”当成是好的举措,显然是国家强势政策与舆论引导的结果。这显示出中国人普遍地“不成熟”,因为缺乏“常识”,而常识都基本上近乎是不言而喻的东西。中国人普遍地“不成熟”,直接反映的就是中国政府运作上的“不成熟”,而“运作上的不成熟,又本质地反映了战略上的不成熟”,宋朝范仲俺在《岳阳楼记》中就说“居庙堂之高”,政府就是“庙堂”,官员从本质是讲都应当有高瞻远瞩的能力,然而他们不成熟,中国政府里的官员普遍站得不高、看得不远,他们眼睛向下,想着捞钱,腐败现象无论政府如何掺假,都已经被民众熟知是普遍的现象,而且民众都知道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常识。

(二)、“战略”从何谈起

    不能说中国人不勤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工厂,中国人供养着世界人民,然而中国人却普遍地贫穷,因为中国两极分化极其严重,基尼系数常居4.0以上,甚至更高,比如4.5,5.0。

    不能说中国人不勇敢,中国上下五千年共计一万年的文明史可以作证,然而如今引狼入室、以敌为友作榜样的政策,使得中国已在自毁长城,自废武功。

    中国人不可谓不聪明,然而当封建文化卷土重来,官僚主义盛行,中国人又只能忙着窝里斗了,于是什么样的聪明都成了小聪明。

    中国人不可谓没有原则,80年代中国元首就立下了“四项基本原则”,可是“高墙之外缺少护城河、护城河之外缺少守土重兵”,中国人什么都不关心,只关心钱,最后原则只能被不断侵蚀以至没有原则。 

     一个国家如果战略上失败,就已经注定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失败,甚至是百分之八十的失败,甚至就是等同于失败。国家战略格局就是国家大局。

    最大的竞争是国家之间的竞争;国家之间最大的竞争是大国之争;大国之间最高的竞争是“文明的冲突”。三数为大,因此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三个大国,一个是中国、一个是俄国、一个是美国。

[1]、新四项基本原则

    第一条: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美之间的关系首先是竞争关系,而不是合作关系,中美之间本质上的关系是竞争关系、是势不两立的关系。如果这一点都认识不到,则这样的任何人都是不配做中国的元首的。反之,同样成立,如果这一点都认识不到,则这样的任何人,都是不配做美国的元首的。

    第二条:美国人,从来就没有忘记对世界的控制和掠夺;从红色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人从来就没有放弃过以中国为假想敌。如果连这样的常识都还需要讨论和商议的话,则任何这样的人都不配做中国的领导人。

    第三条:中国从来都是大国,美国从来都是大国,中国人从来都不应忘了自己应有的大国梦想,美国人从来都不应忘了自己应有的大国梦想。如果连这都可以忘记的话,则任何这样的人都不配中国或美国的领导人。

    第四条:中美之间的竞争与较量,从根本上讲,从内心处讲,从长远上讲,从来都只争第一,不争第二。如果一个知识分子活到三十岁,连这都不明白的话,则任何这样的知识分子都缺少中国人或美国人应有国民属性。

    说俗一点,任何要做中国元首的人,任何要做到中国中央领导人的人,首先只有坚持以上四条基本原则,深深地明白以上四条现实的最高真理,才配得上,才够格。以上四条,反之同样成立。然而,美国人坚持了,美国人一直就没有忘记,而中国人三十年来却培养出了为数众多的买办甚至汉奸。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