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五十年代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我们这些五十年代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这段历史的艰难和激情岁月贯穿了我们的青少年时代,我们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个特殊时代的洗礼。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时对那里的青少年说过:“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最重要时期,一个人在青少年树立的理想和学到的知识、陶冶的情操、练就的体魄、会让人终生受益。“所以,我们的身上一直散发着浓郁的理想主义气息。又经过了改革开放几十年社会环境的磨练,复杂的社会政治形势的大起大落,使我们这一代人对我们信仰的追求更加坚忍不拔。中国正处于一个伟大的转折时期,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应当肩负起的历史重任。
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近平同志也是五十年代人。他不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毛泽东思想领会和研究的比较深刻和透彻,而且还由于他在陕西下过七年的乡,对农村和农民的生活情况有着切身的体会而非常熟悉,他对如何解决当代农村社会中诸多深层次问题肯定有着更正确和更符合客观实际的解决办法。
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前就曾经预言:在中国一定不出修正主义?这也难说。儿子不出,孙子出。不过也不要紧,孙子出了修正主义,孙子的孙子就要出马列主义了,按照辩证法,事物总是要走向反面的。
毛泽东看问题是非常长远的,但他看总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辨证的看问题,说儿子不出孙子出。不过不要紧,孙子出了,孙子就要出马列主义了。为什么惟独毛主席会这么说呢?因为已经看透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情况,走资本主义是根本走不通的,是一定要走社会主义的。即使走一段时间还是要回来的。资本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至于那个“特色”只是资本主义的另外一种叫法,也是照样走不通的,还要回到毛主席创立的真正属于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来的。
毛主席的这话可能会应验到习近平等五十年代人的身上吗?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