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戳穿鄢烈山的谎言

火烧 2006-11-15 00:00:00 思潮碰撞 1028
文章揭露鄢烈山歪曲改革开放历史,质疑其对市场经济的片面解读,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结合的重要性,指出公有制现状及按劳分配改革的影响,呼吁理性看待改革开放成果。


戳穿鄢烈山的谎言

黄万华

《当初我们为什么要改革开放?》是鄢烈山先生发表在06年4月18日《杂文报》头版的文章。此文堪称奇文。奇在什么地方?奇在它肆意歪曲事实,胡编乱造历史,胡说八道!

鄢文一开头就胡说,回顾这次关于改革开放的大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否定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主要有两种人,一种人以思想僵化的过气精英为代表,……他们的臀部都带着旧的封建徽章,今天,这种人臀部露出的时代徽章便是计划经济,甚至有斯大林时代的思想印记。另一种人,是在不合理的改革方案或被扭曲的改革过程中感觉利益严重受损的普罗大众……两种人的相似特征是“怀旧”,共同指向则是怀疑乃至反对市场取向的改革开放。

刘国光是市场取向改革的最先倡导者之一,但他始终坚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路向。九十年代初期,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和市场都得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4、373页)由此看来,邓小平同志并没有否定计划经济的作用,而是把它看成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以后邓小平一再强调:“我们要继续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6页)“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8—149页)据此,鄢先生就能有幸看到邓小平同志的屁股(用鄢先生文雅的话语应称作臀部)露出的时代徽章都全是计划经济了。这算是个新的大发现吧?光荣啊鄢先生!

被鄢烈山贬损的所谓思想僵化的过气精英和在不合理的改革方案或被扭曲的改革过程中感觉利益严重受损的普罗大众,认为他们的相似特征是“怀旧”,共同指向则是怀疑乃至反对市场取向的改革开放。这就怪了。鄢先生在奇文中不是写道:“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吗?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要怀疑乃至反对市场指向的改革开放呢?想必是鄢先生和那些主流经济学家和霸气的改革精英,是在打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旗号,贩卖新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黑货,其目的是要挤垮社会主义制度。君不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个主要标志: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公有制只占26%,相当于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时的水平,而私有制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按劳分配也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所代替了。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创造和积累了丰厚的社会财富,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是有目共睹的。可是这种成就有多少是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经济道路成分带来的?有多少是原来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成分带来的?这值得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是用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代价换来的,有的是吃了子孙的饭。

市场经济有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有新自由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区别。鄢先生再怎么不济也不能不知道两种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吧?从他们对引进的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政策设计和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结果看,正是地地道道的私有化、市场化的新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其基本政策走向就是“甩包袱”。

医疗市场化,把免费医疗制度当作包袱甩掉。现在只有政府机关和一些事业单位还可以继续享受公费医疗的好处。

教育市场化,放弃面向全体大众的免费教育承诺。收取越来越高昂的学费,把广大贫民子弟挡在学校门外;

住房市场化,房价一路高涨。房地产商、银行和地方政府组成“联合收割机”,把城市白领多年的积蓄和未来的收入都“收割”了。

对于政府来说,每甩掉一个包袱,都可以减少一大笔财政支出。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却是增加了一笔沉重的负担。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已经成为压在广大公众头上的新的“三座大山”。只要还有一点点实事求是的态度,且不说严重的腐败,且不说名列世界前茅的两极分化。就凭国企私有化、股份化这一条,就可以说中国已经走在资本主义的道路上了。这正是九十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改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如果不加以反思,不予纠正,中国的未来完全有可能陷入社会动荡,国家将陷入各地诸侯分割、各自为政的巨大灾难中。对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上述不正常情况,邓小平同志似乎早已预料到。因此他曾告诫全党:“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8页)他还针对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资本主义化的改革指出:“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做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他们改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化”(《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7页)。

九十年代以来的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的改革,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别的不说,单是国企改革,推行私有化、股份化就使数千万工人失业下岗。再加上实施买断工龄,使千百万职工的几十年积累转眼间落入个别“企业主”的腰包。出现这样的严重情况,难道就不应该进行反思吗?为什么提出对9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进行反思,鄢烈山和那些霸气精英就很紧张。硬说这是在否定改革开放呢?就是因为他们鼓吹的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实际上是新自由主义的改革开放,它在人民群众的眼里和心目中,已经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因为新自由主义是中国的某些主流经济学家和霸气的改革精英从英国贩卖过来的。新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就是实行私有化和自由放任的市场化,反对政府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美国的一些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甚至已经制订了中国私有化的方案,主张“用非国有经济包围国有经济”。“产权清晰化”使国有企业“私有化、股份化”。他们还鼓吹“市场自由”,“减少政府干预”等等。中国的某些主流经济学家和改革霸气精英就是从美国的师父那里讨来的药方误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的。他们实际上成了美国在中国施行新自由资本主义的内应。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当不了汉奸,做一名美国颠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应。也是很光荣的。鄢先生你说是吗?

“当初我们为什么要改革开放?”鄢烈山先生的回答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民共和国已经不能沿着自己原先开辟的金光大道走下去,已经饱尝了“山高路险”乃至“山穷水尽”的苦楚,认清了“此路不通”,才痛下决心,另谋出路。还说,对于当时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吃不饱,穿不暖,连肥皂、火柴、灯油都要凭票限量供应,所谓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

只要不是智障或痴呆,在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出生的稍谙世事的人,都不回忘记,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在蒋家王朝丢下的烂摊子基础上起步的,我们在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正确领导下,依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克服和战胜了多少艰难险阻,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勇往直前,夺取一个又一个的光辉胜利!别的不说了,就说我们从54年开始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现已开始进行第11个五年计划,每个五年计划都能提前超额完成任务。使我国成为基本实现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文化技术、现代国防的社会主义国家。何来“山高路险”、“山穷水尽”、“此路不通”?何来“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在苏联逼债,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带走全部图纸资料的情况下,也未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组织本国的专家学者,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很快就胜利建成了苏联原先援建的156项基础工业项目,同时很快就还清了债务,成为一无内债二无外债的国家;两弹一星也提前研制成功。对此,全国人民扬眉吐气,兴高采烈。而鄢烈山却挖苦讽刺说什么“勒紧裤腰带也要造原子弹”。其思想感情同人民大众的距离何止十万八千里!

当初我们为什么要改革开放?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此路不通”的地步,也不是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比不上周边国家,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写在党的文件上的,并且早就公之于众,已经深深地印入了人民的脑海中。鄢先生既然是所谓的时评学者不可能不知道吧?因此,认为具有国际视野的邓小平,更与周边国家发展速度相比较而产生的紧迫感。正是这种种内外因素,达成了“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共识的说法是靠不住的。邓小平同志说过:“建国以后,我们处于被孤立、被封锁、被制裁的地位有几十年之久。但归根结底。没有损害我们多少。为什么?因为中国块头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中国共产党有志气,中国人民有志气。”(《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9页)我们必须坚信,改革开放并不是由某位“大人物”的主观意志想出来的,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改革是什么?总设计师自己并没有搞清楚,他只给出了一个总原则:摸着石头过河。河的对岸是什么?是没有打开的市场经济的闸门吗?是何种性质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还是资本主义的?不管哪一种性质的,我们都要打开,但得做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像有一首歌唱的那样,朋友来了有好酒,要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因为邓小平同志说了“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8页)这是必须时刻牢记在心中的。

鄢烈山兜售资本主义化改革路向之处碰壁后,就拿出所谓斯大林时代的思想印记来说事。自以为得计,实际上正好暴露了他对苏联近、现代史的无知。所谓斯大林时代的思想印记,无非是强调国民经济建设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在全国普遍建立集体农庄等。这是苏联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能够战胜德国法西斯军队,消灭日本关东军的法宝。特别是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红军能够投入上万门大炮,两千辆坦克,千架以上作战飞机,最终使德国法西斯军队占领莫斯科的梦想破灭,几十万德军被全部在莫斯科郊外歼灭。这段历史是不应该忘记的。可惜我们过早地把斯大林的国民经济发展思想抹掉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安排顺序由原来的重、轻、农改变为农、轻、重。致使今天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还相当低。农业现代化更需相当长的时日。

鄢烈山断言:“人民公社的崩溃并不是阶级敌人和反华势力策动的。(为此肯定,莫非鄢先生是和他们相通的?)是谁策动的呢?是共产党人自己用行政权力强制废除的。目的是为了搞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不信?有书为证:“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8、355页)鄢烈山认为人民公社的崩溃“是这种‘一大二公’的乌托邦建设违背人性的必然结局。”什么人性?有脱离一定阶级属性的人性吗?连最简单的政治常识都不懂,还要充当改革精英;邓小平关于废除人民公社的话,简单明了,并已写在书中出版发行,成为历史了。你鄢先生不读邓小平的书,连这点浅近的历史都不知道,还充当什么时评学者?你不是摆出教师爷的架势,挖苦青年后辈,说他们是“九斤老太”,要给他们补历史课吗?到底谁该补历史课,还是由鄢先生自己回答吧!

废除人民公社的指令一下,各地的人民公社纷纷解体。接着大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生产者的私有思想观念得到充分地释放,人民公社长期积累起来的家业被分光拿光。当年有位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对此情景发出一声叹息:几十年集体经济积累起来的家业毁于一旦!于是此公受到在党报上公开批判的惩罚,算是罪有应得吧。但说来奇怪,竟有个别人民公社坚决不散。不过说怪也不算怪,因为我们的国家是人民民主共和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应当由人民当家作主。所以就出现了废而不散的人民公社,甚至还出现一个新建的人民公社,就是西藏那曲西部嘎尔措人民公社。据说办得还可以,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现在到西藏去的铁路已建成通车,鄢烈山先生不妨到那里进行一番实地考察,看看这个公社是如何“违背人性”建起来的?是不是正在“自然崩溃”之中?随便还能接受当地农牧民的再教育,一举多得,千万别把机会错过了,又来胡说八道!

不断编造谎言,谎言又不断被揭穿,这是鄢烈山先生无法走出的怪圈。比如他抬出马立诚的《大突破》一书(马是刘吉手下干将、《交锋》作者之一),说书中“论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就是消灭”,消灭什么?指的当然是个体私营经济了。对此,当年的商业部长姚依林给我们做社会主义改造情况的报告时,曾指出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要求个体私营经济守法经营,诚信做买卖,为社会主义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服务。还特别指出党和政府要求对老字号要特别注意保护,并给予扶持,让其更好的发展。姚依林部长重点提到了全聚德的烤鸭店,东来顺的涮羊肉店,同仁堂大药房,玻璃葡萄常特种工艺品店等等。时间走过了半个世纪,请问鄢烈山,这些老字号是不是都被消灭了?!不但没有被消灭,同仁堂大药房还到国外开了分号。《大突破》一书“论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就是消灭”的胡说,纯属谤文!

鄢烈山有继续编造谎言说:“《大突破》一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历史过程: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打开了市场经济的闸门,那并非某人一时心血来潮拍脑袋或关在密室里‘理性’设计出来的,而是被1700万知青大返城逼出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有和集体企业)根本无力安置这么多人就业,涉及众多家庭的待业青年走投无路直接影响政治稳定,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鄢烈山是不是发了高烧,这么尽说胡话?个体私营经济是被返城知青逼出来的吗?打开了市场经济的闸门也是返城知青立下的功劳?邓小平同志不是曾说过:“建国以后,我们处于被孤立、被封锁、被制裁的地位有十几年之久。”吗?既然返城知青有那么大的神通,为什么不利用它去打开这种屈辱的局面?!

鄢烈山断言计划经济体制(国有和集体企业)根本无力安置这么多人(1700万返城知青)就业。恰恰相反,正是依靠了这些国有和集体企业的雄厚物质基础,我所在的这个中等城市,只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就把返城知青的事体安置妥当,做到人人有事,做个个有饭吃,甚至连集体企业都派不上用场。因为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还新建了不少大中型工业企业,更重要的是,当年大中小型国有企业配套相当齐全,可以说还没有一件被搞垮或被卖掉的事情发生。安置返城知青就业,就没有必要动用到集体企业,把他们安置到集体企业,大多数人不愿意去。再说计划经济体制不仅只涵盖国有和集体企业,还有管理他们的政府机关和有关职能部门,服务于他们的事业单位,都能安置一部分知青就业。最后还有一招,就是参加高考上大学读书。当年高考比较易中榜。

鄢烈山断定:“涉及众多家庭的待业青年走投无路直接影响政治稳定,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试问鄢先生,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上,有哪个地方“涉及众多家庭的待业青年走投无路直接影响政治稳定,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请不要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及广大的人民群众经过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洗礼,树立了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形成了牢固的凝聚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大家同心同德,为建设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努力奋斗。还有一点不应忽略的是,当年大批知青返城时,并没有培育和造就出刁民和弱势群体,因此,所谓“众多家庭的待业青年走投无路直接影响政治稳定,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纯属恶意编造的谎言,其目的是要扰乱人们的思想,以便在乱中谋取私利!八十年代末天安门出现的“六四”风波(也有称为动乱或暴乱的),是由一些知识分子精英,如方励之、鲍彤、王丹之流,用民主、自由反腐等口号将大专院校一部分师生煽动起来的,这与返城知青无关。

鄢烈山同主流经济学家、霸气的改革精英推行新自由资本主义的改革路向,搞私有化、市场化,反对政府干预,把改革引向邪路,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数千万工人失业下岗,千百万工人被买断工龄,几十年的血汗积累被装入个别企业主的腰包。对此种种严重恶果,鄢烈山等这些霸气改革精英不但不加以反思并给予纠正,反而拿这些利益严重受损的弱势群体、及鄢烈山称为“普罗大众”的来开涮,说他们怀旧,及怀念计划经济体制的旧。这种怀旧有什么不好,起码不受失业下岗和被买断工龄的煎熬,还能按时足额领到工资。凡对鄢烈山们的资本主义化改革有意见的,就攻击污蔑他们怀疑乃至反对市场取向的改革开放。割了人家的肉还不让出血,实属岂有此理!

2006年10月8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