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并不是在倡导大家都来“骂娘”
汪洋并不是在倡导大家都来“骂娘”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与网民线交流时,关注到网上有骂他的网友,也有挺他的网友。对此,汪洋表示,网络问政首先应该是平等地问、虚心地接受,不计态度、不问来历,“为什么领导可以发脾气,群众不能发脾气呢?为什么领导可以骂娘,群众不能骂娘?”
此话一出,迅速飘红网络。许多网民为汪洋的话喝彩,以为可以痛痛快快“骂娘”了。但许多网民也忽略了这话的大前提。这个大前提就是“不问来历”,在网络上要问一个“骂娘”者的来历是有点难度的,可能要涉及法律法规许可、地方政府协作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每一句“骂娘”话都要追究,那么我们的政府就可能其他什么事都不用做了,单追究“骂娘”者也够喝一壶了。
所以,汪洋的这番话,仅仅是政府官员主动适应网情的表示,如果以为这是希望或倡导大家都来“骂娘”,那么就是会错意、表错情了。这一点网民尤其是广东的网民要有清醒的认识。网民可以“骂娘”是网络的性质决定,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在网络外“骂娘”。不相信的话,你尽可以去试试当面“骂娘”,就是汪洋有这份挨骂 的雅量,汪洋身边的人不见得能容忍你如此的放肆。就是在广东“骂娘”了没有事,也不能说明在其他省市你能有此幸运。
如果神州大地处处闻“骂娘”声,那么中国特色就将不中国特色了。因此,汪洋这番话的重点在于如何实现网络问政,而不在于可以“骂娘”。以“骂娘”来作比,显然是有所指的。确实,在如何实现网络问政上,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官员在观念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网络不适症相当严重,其言其行太容易被“揪辫子”,这些年来出现这么多的官员雷人雷语,与此不无关系。
“骂娘”固然是一种宣泄的方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公民的一种权利。但是宣泄总因具体的人和事,作为政府部门、官员不仅要正确对待群众的“骂娘”,而且要善于从中领悟、提炼批评和建议,以改进工作和作风。千万不能像河南南阳警方回复网民善意批评建议那样,把群众的“骂娘”,看作是“逆潮流而动”,当作是“螳臂挡车”,更不能以“听其言、观其行、观后效,密切关注你的煽动性言论是否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再视情处置”为相威胁。
如果我们能从河南南阳警方回复体会到一点什么,那么也就能够理解汪洋这番话的初衷。
“骂娘”现象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但无论是在网络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喜欢被“骂娘”。作为一个理性的网民不会以“骂娘”为能事的,希望国家繁荣昌盛,希望社会安定和谐,就是忍不住要“骂娘”,也该多多少少体现出一点建设性来。为“骂娘”而“骂娘”的纯“骂娘”,只能让更多人和事走向我们的愿望反面。
2011年7月6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