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导论

火烧 2022-07-2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本文围绕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展开,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探讨其定义、与资本主义管理学的异同、研究对象与方法,强调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人民企业家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是符合习近平新时代对社会主义人民企业管理者要求的理论新反映。共分六小章:一、第一章讲解了一般管理与企业管理学的概念和定义;二、第二章讲解了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学与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的共性与个性,区分出同异的内容;三、第三章讲解了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四、第四章讲解了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的研究特点;五、第五章讲解了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与方法为根本指导;六、第六章讲解了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科(课程)的任务,指出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人民企业家和开创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企业管理学 中国式管理 管理学导论

  目录:

  一、 管理与企业管理学

  二、 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学与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

  三、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四、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的特点

  五、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六、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科(课程)的任务

  参考文献

  一、管理与企业管理学

  管理。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管和理。‘管’的对象是人、事、物,‘理’的对象是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等的综合性关系。这要求我们要‘管’好对象以服务于目标,又要‘理’顺对象以更好实现目的。管理的对象既然是人事物,这种人事物的组织及其最终目的就必然要求有相对应的组成因素:如办公场地、组织和目标、对象资料和工具、以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等要素或组成部分。这种管理活动,古今中外一直以来都存在,不管是原始部落、宗教集体、国家政事、战争行动、商业买卖等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或工作,都有相对应的管理行为。马克思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1]

  企业管理学。在古代或过去,在没有企业活动之前,管理是一种实践。像一般的农业生产、小手工业生产无所谓现代管理。通常在朝廷治国理政、大型社会集体活动可能有一些经验性的、局部性的总结。但一般都没有上升到系统性、科学性、专业性的理论体系。而自从进入工业社会,诞生出商品市场经济以来,不管在国家、社会、集体活动的哪个方面,管理学都成为一门需要掌握的科学。而其中管理学的分支,企业管理学也自然随着企业管理经济活动应运而生和与时俱进。

  二、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学与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

  在企业管理学理论方面,前期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时期有产生过各种各样的管理理论。如:(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二)、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是一个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步骤和过程);(三)、经验主义学派(认为管理的重点是研究与分析成功和失败的管理经验);(四)、行为学派(用心理学和社会学来研究人与人的关系和人的行为等);(五)、系统管理学派(主张运用系统论方法来研究管理);()六、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因此决策是研究重点);(七)、会计学派(认为经济分析与成本管控是管理研究的重点);(八)、数理学派(认为管理是数学程序、概念、符号和模型演算,重点就是数学模型);(九)、权变管理学派(认为管理的行为与方法必须与环境情况及其变动相结合);等等。[2]这些不同的资本主义管理学理论,是资本主义商品市场经济在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下的产物,反映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社会实践状况。

  同理,社会主义从苏联到今天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经历了种种风云的社会演变和企业管理的丰富实践。我们有过完全的统制经济或计划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也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以及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变革。总之,不管在哪方面,我们的实践经验都无比丰富。

  所以今天我们特别有必要重新深刻总结古今中外以来的所有社会管理实践,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式企业管理实践,以从经验性实践升华为与时俱进的普遍性理论。不仅要借鉴国外优秀的管理学发展经验和理论成果,借鉴其共性的、优秀的、也适合中国发展的经验方面;但也同时批判和拒绝其腐朽的、不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资本主义经验方面。总之,要结合中国国情、中国特色企业管理实践状况和流变,总结出具有中国气派、符合马克思主义、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大国复兴的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企业管理科学。[3]这就要求我们要弄清楚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和研究方法等内容,这对我们创建系统的、科学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三、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在今天社会主义中国,企业的所有制类型主要有:公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民营私有制企业、外资私有制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等。马克思主义企业管理学是属于公有制方向的管理学范畴,而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管理学则是属于私有制方向的管理学范畴。我们对两大方向性质的企业管理学范畴都要研究,既要研究二者的共同之处,又要研究其不同的方面。而我们的重点研究对象是公有制企业管理发展方向,因为中国社会主义和人民代表的共产党人及其组织就是要往共产主义社会发展方向而努力奋斗的。在这方面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和具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不能被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忽悠。若非如此,我们还要啥共产党和坚持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呢。因此,马克思主义企业管理学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公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而对待所有私有制企业我们(人民政府)采取好的方面肯定(鼓励其相互发展促进)、坏的方面否定(引导和管控),即借鉴和批判的态度。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在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下,如何进行企业的管理工作。这包括生产经营管理、人事行政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组织领导等方面。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术语来说,主要指企业管理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方面。[4]

  生产力方面。马克思说过:“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5]生产力的企业管理对象就是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生产资料是指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等方面;劳动者则是指包含体力方面和脑力方面的劳动主体。管理者如何合理组织好生产资料和劳动者,以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就是企业生产力的管理对象。更具体的说,它包括:(一)、工厂、车间或办公地点等的布置和组织;(二)、产品技术标准、工艺规程、操作方法和各种定额的制定;(三)、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设备管理、物资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等。总之,就是研究如何根据国家计划、社会需要和企业生产技术特点,合理的组织产品的生产过程,按质按量、按期地、低消耗地生产产品的问题。

  生产关系方面。主要是研究如何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之间的关系。企业内部关系是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管理者之间、工人群众之间等方面的组织和工作关系。企业外部关系是指:本企业与国家(地方或中央)政府的关系、本企业与各类市场组织或企业的关系等方面。另外还包括:(一)、企业内部生产资源或成果的分配、再生产和投资理财的管理、上缴的国家税收或利润等方面的经济关系;(二)、改革与监督: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经济责任等方面。总之,生产关系方面就是研究如何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本质上是争取“以人民为中心”的最大经济效益生产发展问题。

  上层建筑方面。社会主义企业所有制是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根据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法令、计划,搞好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健全规章制度和有序的劳动纪律。既有宏观主导、调控,又有企业自主独立。从而科学的、稳健的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避免了资本主义所有制两极分化、生产无政府状态和经济、金融危机的潜在动乱因素。

  马克思主义劳动二重性理论告诉我们,在企业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同时又创造了劳动力价值对象一般化。这就要求我们:(一)、要把劳动的最终价值的分配关系处理好(即讲按劳、按能分配的差异性,又讲共同富裕的公平性);(二)、又要求我们要把资本、管理者、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等生产要素组织协调好,做好人事物方面的管理工作;(三)、对价值范畴的管理(货币、价格、成本、利润等)。另外,企业生产管理也要适应市场规律和国家调控的客观要求,同时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关系也要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调整以符合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方面的发展(演变)要求,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6]毛主席说过:“大家明白,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7]因此,要创建和发展世界一流、符合中国国情、科学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就必须下苦功夫,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即摸着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学的石头过河(借鉴),但最终还得走自己的路,从中国式管理实践经验中上升、总结出自己的企业管理理论。久久为功,愚公定能移山。

  四、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的特点

  企业管理学首先是广义的(一般的)管理学分支,它并不是抽象的逻辑理论学,而是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企业本身需要在具体的历史时空政治经济背景下、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特殊定位。并根据国家战略、市场需求状况灵活的调整自己。还得根据市场发展要求与时俱进的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组织成员和体制关系,进行相对应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技能培训和研发活动。另外,企业管理学还是一门经济性特别强的管理科学,不仅需要灵敏的市场嗅觉和前瞻性眼光,还需要不断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企业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五、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企业管理学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方法为指导下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的一个分支。

  指导思想与方法。那么什么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和方法指导下的企业管理学呢。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历史唯物辩证法”。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就是运用历史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方法、立场为指导,从而发展出来的企业实践管理理论。大概有这些方面:(一)、“历史”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宇宙大自然是一个历史演化过程,而人类社会的诞生、阶段性演进与发展是包含在总的大历史性进程中的。而企业管理学也是在商品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诞生和发展出来的。因此必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化”思想,来指导企业管理学的理论实践工作。特别是新时代的今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企业管理学也必须跟随智能时代的到来而进行具有新时代特点的管理学“演进”工作。(二)、马克思主义者是历史“唯物”辩证法的唯物主义者,唯物主义者是以现实的思想态度和实践态度来对待我们的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工作的。因此,主观主义要不得,必须以现实为准绳;抽象公式理论主义也不行,因为现实是复杂矛盾的变化过程,不能拿公式性的企业理论来“万能套”;经验主义也不能包治百病,因为可能现实的活动条件一变,实践行动和理论内容就必须跟着变化。(三)、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辩证法”的辩证思维告诉我们,世界是复杂矛盾和辩证统一的。企业管理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来指导我们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如:对立统一辩证法(如,市场竞争与合作辩证法……);因果关系辩证法(如,决策的正确才有行动的正确……);否定之否定辩证法(如,从挫折中吸取教训从而转化为胜利……);质量度辩证法(如,从量的研发积累到突破限度的技术质变……)、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法(如,同一行业的共性和各企业的特性……)、整体性与局部性辩证法(如,世界市场与一国市场的整体与部分……)、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法(如,在社会发展趋势中把握机会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等等辩证哲学思想与方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最高境界,他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认识世界,特别是在实践中更正确的把握住矛盾的关键,发现复杂现象中的本质内容及其联系,从而指导我们获得成功的实践工作,以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正确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辩证法”用来指导企业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工作,具有无比重大的现实性意义。只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和境界,企业管理学才能上升为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科学”。

  人民政治立场。除了我们要用唯物主义的现实态度对待和尊重经济规律与价值规律外,马克思主义企业管理学的另一个根本点在于它的政治性,即人民性。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寻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追求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企业管理学不同于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学,就在于我们是为当今社会最大多数人,也即体脑劳动人民,特别是工农人民服务的。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就是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共产党人的利益,除此之外,党的管理干部没有任何私利。管理是为了更好生产,生产是为了发展,发展是为了人的发展。因此生产发展是服务于人民的,而不是服务于少数人的(剥削寄生虫)。企业管理最终是要进行利益的公平分配的,而不是两极分化,富的越富,穷的越穷。把劳动人民的工作成果给剥夺,而非劳动者,寄生虫、剥削资本家却获得了绝大部分。因此,我们鼓励勤奋劳动,比学赶帮超,让多劳者多得,让技能更高者、贡献更大的人获得更多。即实现企业管理分配的按劳分配、按贡献分配,但也不会出现两极分化,而是实现共同富裕和共同发展。

  六、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科(课程)的任务

  我们呼吁和创建马克思主义企业管理学,目的就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以培养人民的企业管理者。列宁说过:“要管理就要懂行,就要精通生产的全部情况,就要懂得现代水平的生产技术,就要受过一定的科学教育。这就是我们无论如何都应该具备的条件。”[8]因此,培养人民资产的管理者以管理社会化再生产与发展,任重道远。我们不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我们的人民不掌握资产的管理和社会再生产,资本家就会雇佣和培养它们资本的管理者,以剥削劳动人民。

  好的管理是生产力,因为这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流程和节省资源。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掌握企业管理学。而只有正确的理论才能指导正确的实践,只有在不断演进、变化中的实践进一步发展理论才不会脱离实际。因此,理论的实践和实践的理论是统一的,是发展演进的企业管理学。总之,我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企业管理学理论很有必要,而以上六点的阐述只能算作起点、导论,远远构不成一门学科,各位有志者一起努力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36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李占祥自选集》4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石泰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http://www.cssn.cn/index/index_focus/202205/t20220518_5408634.shtml.

  [4]《李占祥自选集》,5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4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李占祥自选集》,6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7]《毛泽东选集》,2版,第1卷, 17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列宁选集》,3版,第4卷,10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