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大麦地印象

火烧 2015-01-0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讲述大麦地镇从落后到发展的历程,强调艰苦环境下的精神磨练与信仰力量,体现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与希望。

  石碑山下,绿汁江畔的大麦地镇,是一个后起的乡镇。后起的意思,即后起之前是落后的。怎么个落后法呢?据说有位地方大员第一次去到大麦地,看到海拔600多米的江边,一摊全是破烂土掌房的土村子,悲天悯人叹曰:

  ——改革开放三十年,竟然还有这样的地方!

  不论地方大员所“叹”之因果关系、逻辑关系是不是应该完全倒过来讲,不难想象此“叹”像“画了一个圈”似的灵验。没过不久,土村子便“磕头碰着天”、“旧貌变新颜”,这是后话。之前,可以肯定的是,大麦地客观条件十分艰苦,以致被喻为当地的“西藏”。

  曾经在大麦地共事过的同志们相聚交流,大家对在大麦地工作的经历都有刻骨铭心的共同印象,那就是发自内心地充满激情、信心和希望。与此相生相伴的,是大家上下一致、团结互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直有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

  名言道:“艰苦的条件更能磨练人的意志。”意志、立场、信仰等等,皆属于精神范畴。人活在世上,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精神。人的精神既可以脆弱得一触即溃,又可以顽强到坚不可摧。任何力量都很难改造得动的,是个人或群体在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下,历经自觉自主的改造,建立起来的精神。

  一个人若有这样一种精神,则不管身在何处,是苦是乐,他都可以引用基督教牧师的话对自己说:“我很好,因为我胜过我的处境。”

  (2014年1月8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