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凯旋“拦截”总理汇报灾情,看官员对谁负责
近日,随着媒体的报道,全国人民都熟悉了一位普通的农民群众,有网友称之为湖南最牛越级上访户,他就是敢于当着温总理和当地干部的面,讲出“温总理,我向您反映一个问题”的陈凯旋。他带着总理察看村里的塌陷现场,温总理现场办公,亲自督导当地政府,由此而引发了一连串感人的事情。曾兵在感动的同时,也在疑问:群众为啥越级找总理呢?
“越级”是一个特敏感的词,或是由于在本级行不通,或是有着天大的冤屈。至于陈凯旋越级找总理汇报的原因,曾兵没有必要捕风捉影,仅从媒体的只言片语报道中,就不难发现其中的根源所在。报道说:上车后,温总理招呼陈凯旋坐在自己的身旁,笑着对他说:“你当向导,咱们到大坑那里去。”一路上,陈凯旋为司机指着行车的路线。温家宝询问他家里的情况。“是村民们委托我向您反映情况的,没想到您真的一请就来了。”陈凯旋得意地笑着。
千百年来,国人尤其是善良的农民,从骨子里就怕官、畏官又不愿见官。陈凯旋短短话语中,体现出最底层农民的无奈。所以,农民只好按着朴素的思维逻辑,“村民们委托我向您反映情况”,找个大官、清官来表达一下内心的愿望,理论一下灾情应该怎么解决。温总理不拒绝、不敷衍、不变通,“一请就来”,亲赴现场并妥善处理,崇高品德自是不需言表,但反过,在“一请就来”的背后,是不是有“多请也不来”呢?更令人寒心的是,塌陷重灾户朱君的“我每天日思夜想的是,如果中央领导亲自来看看,那该多好啊!”。而其愿望无非是“希望政府能重视补偿问题”。
温总理对陈凯旋反映的问题,首先想到的是“一个大事情”,“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安全”,而当地的一位负责人却说了一大堆官话套话:宁乡县有四个乡镇属于地质沉陷区。前几天下大雨,一些沉陷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不过,已经制定了治理和安置方案,群众也安全转移,请总理放心。有计划、有方案,可就是解决不了、解决不好,如今群众都找到总理了,还要“请总理放心”,丝毫不觉得脸红难堪。这样的干部,总理能放心吗。
可以肯定地说,当地群众应该向领导反映过,或许还不止一次的反应。有多少领导亲赴现场察看过?是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否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群众之所以直接给温总理反映问题,并邀请温总理到现场去看看,这足以说明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失望无奈之后,不得已才“越级”反映情况。假如当地的领导都像温总理一样,闻及群众受灾即刻亲赴现场,快速处理解决,那么群众还能“骑着摩托车,从几公里外的家里事先赶到这里等着总理”反映问题么?
曾兵以为,陈凯旋当面向总理反应情况有一定的偶然性。假如总理不是随机停车,假如总理不是平易近人,假如总理委托当地官员认真办理此事。恐怕陈凯旋就见不到总理,更别提当向导并直达现场解决问题了。或许,陈凯旋还会被当成“刁民”,扣上个领导们认为适应的帽子;或许,被有的领导当成经神病人送进医院,耐心细致的医上几年。如果党的温暖总是让群众从总理的身上感觉到,而不是广大群众身边的干部送出,那党离人民群众就会越来越远。
可以想见的是,温总理亲自查看、亲自部署、亲自要求,在如此高度重视之下,问题肯定会得到圆满的解决。陈凯旋是幸运的,清泉村村民是幸运的。给总理做“向导”的陈凯旋是真正的“凯旋”了,但那些无缘给总理做“向导”的张凯旋、王凯旋们又会怎样呢?群众越级找总理,只能说明当地干部不尽职尽责。说到底,根子还在地方领导。
“群众为啥越级”,就是因为我们的社会里,“级别”只是人治、权力的“等级”,是封建的东西;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工作级别”。官员把对上级负责放在首位,而将对人民群众负责放在末端,所以,凡是领导尤其是高层领导重视的,必是迅速解决、迅速落实。如此,陈凯旋等受灾群众想尽快让当地政府处理灾情,得到合理的补偿,只好越级“拦截”总理汇报了。否则,还有什么办法?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