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报告缘何提“三鹿”?
总理报告缘何没有“三鹿”反思?
在写本文之前,先说点题外的话。
一天,我在一位领导的办公室里谈事情。当正题说完后,正准备起身离开,他突然半开玩笑半带真地对我说:“你啊,有点像三国的魏延,背上也长了一根反骨。如果没有这根反骨,多好哇!”我呵呵一笑,说:“我不是背上有反骨,而是嘴上生了一点刺。”这位领导也笑了笑,说:“那以后干脆叫你刺猬得啦。哈哈!不过,我还是要善意地提醒你,现在的领导,无论怎么说,都喜欢听奉承话,这也可以算是官场上的一个潜规则吧。”我就顺着他的意思说:“这个潜规则,或许就是诺而优则仕,谔而优不仕,对吧?”这位领导用莫名的眼光回答了我。
我离开他的办公室后,就一直想这个问题。我以为,这个世界既需要花之娇柔,也需要刺之耿直。满眼是花,当然十分和谐;但是,没刺的世界,肯定也不会有春的生动、夏的火热、秋的活跃、冬的灵性。
好了,闲话少说,还是回到正题上来吧。首先声明一点,我虽然不是参会的代表或者委员,但我是博客。既为博客,无论是正向思维,还是逆向思维;无论是汇聚思维,还是发散思维;无论是肯定思维,还是质疑思维,只要不违反政治纪律,都应该亮明自己的观点,阐发自己的想法,但绝对不能恶意攻忤,这应该是博客的本色。大家以为然否?
本文的标题原为《我给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挑点刺》。后来一想,似乎不太妥当,就改成现在这个题目了。呵呵。
大家知道,“三鹿”事件,是我国2008年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因为这一事件,一个世界知名品牌被不道德的血液洪流而冲夸;因为这一事件,导致我国乳品行业大洗牌;因为这一事件,给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我重读了温家宝总理2008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他在部署2008年的工作任务时明确指出:“要加强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认真落实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我们一定要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温总理的这个工作部署,既是人民政府对生产企业和相关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也是人民政府对国人的一种庄严承诺。
在这种语境下,“三鹿”事件本不应发生,但是,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而且是一发不可收拾地发生了。如此重大的事件,如此惨痛的结局,教训在哪里?我们是否应该反思?
我反复阅读了刊登在人民网上的供代表委员审议的“两会”工作报告。总的来讲,这个报告很真实,很客观,很具体,很草根,是一个“讲白话”的好报告。
尽管如此,我还是存有些微的遗憾。虽然温总理报告在指出2008年存在的五个问题时,其中也点到了食品安全,可我觉得意犹未尽。我认为,“三鹿”之羞,羞不能已;“三鹿”之痛,痛彻国人。我们不能回避“三鹿”事件,我们必须正视“三鹿”事件,我们必须反思“三鹿”事件。
我不是会内的代表和委员,没有审议权,但我作为人民中的一分子,在会外,我可以听,可以看,可以想。听了,看了,想了,有体会了,就要痛快淋漓地写出来;有看法了,就要真心善意地说出来。基于这种想法,我郑重建议,审议批准后的政府工作报告,应该补充、添加反思“三鹿”事件的内容,这也可以算是温总理对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所做承诺的一个回应吧。
欢迎博友光临强国网:http://www.lnxv.com/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