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军事战略缺失与对策之二
三、周边主要热点
今年以来,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趋于严峻,各种事件频频发生,来得突然也相对密集。在朝鲜半岛,因朝鲜发射火箭导致局势骤然紧张,朝鲜在退出“六方会谈”后,正在加紧准备进行新的核试验和远程导弹试验,这一地区的动荡短期内难以消失,前景也令人堪忧。在东海和南海,海上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有所加剧,相关国家的纷争明显升级,加之中美在南海、黄海相继发生对恃,海上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在西南地区,中印领土争端再度凸显,印度领导人公然前往争议地区视察,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积极推进战场建设,显示“军事存在”,印度国内关于“中印必有一战”的喧嚣声也充斥于耳,可见西南边陲亦不平静。
(一)美国战略威胁已到家门口
随着冷战的结束,苏联退出历史舞台后,美国将他们的目标对准了中国,特别是自9•11之后,美国以“反恐”名义为由出兵阿富汗进驻中亚,并着手进行全球军事基地的调整。将在中欧的基地前移,而在日韩的基地南移,在日益逼近我国的同时,已对我国构成“V”型军事部署。其实自阿富汗战争以来美国在中亚基地兵锋就已抵近我国边境,特别关岛等地的先进武器部署,对我国的东南沿海进一步施加战略压力。
从美国近年来的全球军事部署看,其战略重心的转移已经是很明显的了。美国海军太平洋司令部控制着30万兵力,其中包括以夏威夷珍珠港为总部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海军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包括超过21.3万名船员、海军陆战队员及平民、近190艘舰船、大约1400架飞机以及35套岸上设备。美国加快升级其关岛的军事设施,扩张并深化其港口设施,扩建安德森空军基地。这其中还包括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建设项目。预计该项目将于2012年完成,届时美国在当地的驻军会具备拦截和摧毁来袭导弹的能力。
目前美军在关岛基地部署的B-2隐形轰炸机、F-22“猛禽”战斗机、“洛杉矶”级核潜艇南指台海和南海,北指朝鲜半岛,在威慑亚太热点地带的同时,拥有打击我国腹地的能力。而驻扎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北部大约 47公里 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已经屯兵近万人,离我国西部边境只有 700公里 左右,这里3000多米长的跑道可以起降任何美军大飞机从而对我国形成战略轰炸威胁。
目前美国已逐步将其60%的最新核潜艇部署到太平洋地区,它在这片海域的战略巡航也增至历史最高水平。据称美国海军现役的14艘战略核潜艇中任何时候总有2艘处于维修状态,其余12艘中有8到9艘处于巡航状态,其中6艘左右就潜伏在我国附近海域,其中至少2艘是处于“高度警戒”状态,一旦接到命令它就能在数分钟内发射48枚“三叉戟”II-D5型弹道导弹,这些导弹可携带288枚分导式核弹头。
美国海军在太平洋地区设有大量可供核潜艇补给的港口,包括珍珠港、关岛、加利福尼亚州的阿斯托利亚、俄勒冈州的圣地亚哥等。美国政府曾于2006年公布的《四年度国防评估》报告指出:“随着自身力量的日益增长,中国已经具备了与美国开展军事竞争的巨大潜力,而且,中国的战场破坏性军事技术还有可能逐渐抵消美国传统军事优势”,因此美国正在将其军事战略重点由大西洋转移至太平洋战场。华盛顿政府的转移措施包括将其潜艇部队移至太平洋。受此影响,美军在太平洋及大西洋所部署潜艇的数量由冷战前的40/60变成了现在的60/40,实现了完全逆转。更为重要的是美军的航母战斗群(包括一艘航母、两艘供应舰/油轮、两艘驱逐舰及/或两艘制导导弹巡洋舰,以及至少一艘潜艇及其特定的战斗、反潜和空中电子巡航编队)也已向西调动。目前美军11个航母战斗群的5个现在已被部署到太平洋,并且预计将于2010年增至6个,而且这之中还包括一艘最终会以关岛为母港的航母。
在国际关系中,中国与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利益攸关”关系的国家,美国之所以这样界定,其实质就是把中国作为战略对手,揭示“利益攸关”,其背后就是竞争、就是针锋相对,要么怎么叫“利益攸关”。虽然近年来中美关系维持了稳定状态,但是深层次矛盾却仍然还存在,中美长期战略稳定仍然存疑。特别是随着我国的快速崛起在经济、军事、政治、心理等多个层面对美国形成冲击,而美国的战略则是寻求通过经济、社会和外交手段延缓我国崛起的步伐和规模。他们一方面为了自己经济利益想拉拢我国经济结盟,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利益及其战略利益又处处与我国作对!在美国人眼里根本不愿意看到中国成为世界强国,他们为了阻止,破坏中国的快速发展,不断在中国周边建立军事基地,拉拢敌对势力,缔结军事同盟!目前美国已经初步构建了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
(二)南海各国咄咄逼人,中国投鼠忌器
首先看以下消息:
据俄罗斯媒体近日透露,继俄表示将向越南出售6艘“基洛”级潜艇后,俄罗斯将再向越南出售12架改良型苏-30MK2战机,总额达5亿美元。此外越南还计划向俄罗斯和印度订购先进导弹。凭借南海油气田带来的滚滚财富,越南的军力建设再次进入高潮。与此同时,越南在南海的军事战略及战场建设,也在悄悄进行着调整。
俄《消息报》14日透露,据从俄军工企业内部得到消息,“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与越南国防部于今年1月签署了出售12架苏-30MK2战机的相关合同,俄方将于2010年起向越南供货,合同价值逾5亿美元。此前俄《生意人报》报道,俄罗斯“海军造船厂”总经理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夫 4月24日 宣布,他领导的企业将为越南海军建造6艘“基洛”级柴电潜艇,每艘潜艇定价为3亿美元,合同总金额达18亿美元。此外,越南还向俄罗斯购买了新型堡垒-P岸基反舰导弹系统。越南国防部还对印度制造的“布拉莫斯”巡航导弹和“大地II”型近程弹道导弹抱有浓厚兴趣。
越南耗巨资购买潜艇干什么?答案很明显,那就是在南海建立“潜艇伏击区”与中国对抗。耗资38亿美元购买的13架苏-27和4架苏-30战斗机则被看作越南空军争夺南沙海域制空权的“核心战斗力”,这17架战斗机部署于越藩朗空军基地,隶属越空军第370航空兵师,形成了半径超过 1500公里 、覆盖南沙大部海域的对空对海作战能力。此次12架苏-30MK2战机的购进,将使得越南第三代先进战机数量达到29架,将进一步提升越南空军的远程制海及制空能力。针对中国在南海地区逐渐提升的兵力质量及数量优势,越南近期开始调整其南海军事战略,力图构筑“双线战场”、实现“南北平衡”,即在南海中北部积极拓展的同时,重点建设南海南部战场,特别是南海南部马六甲海峡入口方向,越南计划建立一个“潜艇伏击区”。为此,越南海军制定了“21世纪海军发展规划”,大幅度增加海军军费开支,拨出专款修建和扩建了岘港、归仁、芽庄、金兰等几个中部及南部的重要军港和军商合用港口,并于2007年起在海军内部大规模征选“潜艇苗子”,为越南扩建潜艇舰队作准备。
威胁南海战略通道安全。经过近年来的急剧扩张,越南海军总兵力已达5万余人(含海军陆战队2.7万人),共下辖4个沿海军区,拥有各型作战舰艇120余艘,其中驱逐舰1艘,护卫舰5艘、扫雷舰5艘、登陆舰6艘、潜艇2艘、各类导弹及鱼雷快艇80余艘。根据越军调整后的战略企图,一旦与中国因南海岛礁主权和海域划界纠纷发生大规模海上武装冲突,越军如在南海中北部遭受重创,将启动南部“潜艇伏击区”,封锁其南下进入马六甲海峡的航线。6艘“基洛”级柴电静音潜艇的购入,即是越南潜艇战计划的核心。预计在2010年—2012年左右,越军将具备局部封锁马六甲海峡东部入口的能力。
越方最近任命“西沙地区主席”,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对其做法进行了辩护,称越南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对长沙和黄沙群岛(即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拥有主权。有报道称,越南外交部发言人Le Dung 4月28日 在回答外国记者有关越南任命“黄沙岛县”人民委员会主席一职的问题时称:“越南已经多次重申对长沙和黄沙群岛拥有主权的立场。”“越南有足够的历史证据和法理依据来支持其对这两个岛屿的主权。黄沙岛县人委会主席的选任是按照越南法律的规定来进行的,是多年来进行的平常事。”越南于 4月25日 举行仪式,正式任命“黄沙岛县”人民委员会主席。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中国对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越对西沙群岛不存在争议。越方上述做法是非法和无效的。中方已就此严正向越方表明立场。越南是南沙争端中我国最危险也是最难解决的对手。对于越南在南海的动向,一句话:动手又动口。
在南沙问题上,越南的既得利益最多,占据了23个岛屿,每年开采三千万吨石油,中国仅控制6个岛屿,而且石油开采上根本不能与之相比。把南海问题国际化。越南不但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将世界主要大国都牵扯到这一地区,大有使南沙问题国际化的趋势。为什么呢?因为越南非常清楚知道要独自对抗中国是不可能的,东盟联合起来也不是中国的对手。加强海军实力,扩大军事联盟。越南一直以来推行海洋发展战略,企图以海军为先锋不断向海洋扩展,努力成为21世纪东盟乃至世界的海洋大国。越南海军正在建造30至40艘400吨级的军舰,并计划投入38亿美元,在越南东北部建造一座占地 3000公顷 的大型军港。据估计,这个军港一旦建成,将能停靠4万吨级的战舰,同时还要更换一批远程对海警戒雷达,用以加强对南中国海海域的监控力度。问题是这样规模的军港肯定不是用来自用的,在未来几十年即使全力扩军也不会是中国南海舰队的对手,只是用来作为和大国结盟的筹码,甘当大国在南海的代理人。动手又动口,进退有序。目前金融危机的前提下,菲律宾在南海闹得沸沸扬扬,越南却没有动静,只是搞这些任命主席的虚假勾当,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很清楚在这个当口惹怒中国是不明智的,必须忍耐,犹如鸭子嘴巴上不多声,水下在用力,同时也不放弃小动作,中国除了发表外交声明外也不会有大动作。还是那句话,只有用实力才是我们保证南海利益的根本保障。
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及印尼占据中国南海岛礁多年,并在南海开采石油。最近,还企图向联合国提案,从而将其它侵略行为合法化!南海诸岛远离大陆,面积小而无法支撑成建制部队的军事行动。中国三大舰队以南海舰队为最弱。当然,相对菲、越、马等国来说还是要强些,但这只是表面。首先,在没有航母和空中支援的情况,欠缺大规模和持久作战能力。面对东盟诸国海军胜算几何很难说。再者,东盟的安全是由美国保护的,一但开战美国即会军援东盟诸国,甚至会直接出兵参战。最后,即使打下来了,南海诸岛礁面积很小,无法建立基地。没有基地,没有航母无法持久作战。如何据守?
从非常实际的角度看,打仗是要得到利益的,没有利益的战争是白耗钱财属于穷兵黩武,会使国家进入危险的境地。有人会质疑,南海不是富藏石油、可燃冰、锰、铁、铀等各种资源的聚宝盆吗?根据公开资料南海有含油气构造二百多个,油气田一百八十个。经初步估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二百三十亿吨至三百亿吨之间。但南海石油有个特点开采难度大,南海最大的石油资源全在海盆里,水深有两千到 一千五百米 ,开采难度大,成本高,风险也大。另外,中国目前在南海缺乏转运中心,导致开采出来的资源运送成本相当的高。有人会质疑,哪周边国家怎么开采的?越南,文莱等都是近岸开采,直接用管道输送,不仅技术上容易实现,而且运行成本也够低,我们总不能跑到人家近岸去开采吧?其实,南海问题的本质是美国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南海诸岛属于中国是无争议的。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东盟诸小国之所以敢霸占中国之海疆,除了中国鞭长莫及外,最主要是它们受美国保护的,有美国的支持。南海是美国围堵中国珍珠锁链的一环。现在,虽然世界从两极走向多极,但东盟诸国已经习惯了南海采油带来的好处,习惯美国主导下的国际体系。
从战略上看,中国的命门在东南亚,中国的原料来源、市场及贸易通道都要在东南亚或者要经过东南亚。南海战端一开,中国对任何一国开战都会引起连锁反应,到时不管战况如何,东盟诸国定会在马六甲海峡等地拦截过往的中国船只。以现阶段的能力从南海开采及运输的石油是远远抵不上经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石油(中国80%的石油进口需要通过马六甲海峡)。美国、日本等中国的对手也很乐意来上一下,封锁中国。届时,中国要么发狠利用持久战打烂整个东南亚全取之,先不说这样的战略是否可行,就算可行中国的所得也会远大于所失。要么中国找对手谈判,在没有取得胜利的谈判桌上能谈出什么来,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连现状都保不住。另一方面,无论采用何种战略,战事一开中国赖以发展的和平环境被打破,经多年努力建立的国际影响力也随着战事而化为乌有,国内的某些不安份势力也会跳出来闹事,对中国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了。
(三)印度贼心不死
1.印军在中印边境的兵力部署。
中印边界实际控制线分为东、中、西三段,其中东段和中段是印军重点经营的区段。东段是印军重点经营的区域,印度鹰派认为,一旦中印再度开战,中国藏南地区将是决战之地。总兵力超过5万人的印度陆军第4军在这一带苦心经营40余年,下辖主力全是经过特殊训练的山地部队。
第4军以阿萨姆邦中部的提斯普尔为核心,配置格局“前轻后重”,其中第2山地步兵师、第21山地步兵师放在中印不存在争议的阿萨姆邦境内,只有第5山地步兵师靠前放在中印传统习惯线以北的那加,对中国边防重镇察隅构成直接威胁,该师总兵力约1.65万人,配备印度豹武装直升机、105和 130毫米 牵引重炮、BMP-2战车等重武器。
印度军方认为,中国军队作战的最大目的是歼敌,而不是简单地夺取所谓藏南地区,第4军靠后配置的方式就显示出印军仍害怕中国军队会像1962年那样穿插围歼其主力。
除了第4军,总部设在西里古里的印度第33军被视为印度对华军事准备的第二梯队。1975年印度悍然吞并独立国家锡金后,这个军就把主力集结在锡金境内。考虑到不丹已经是印度的被保护国,所谓中印边界东段和西段的地理隔绝已然不具有意义,若真的战火再起,印度第33军极有可能从锡金突出进击中国,与盘踞在中国藏南地区的第4军夹击中国军队。
不过,33军在作战部署上却十分危险,该军战斗力最强的第17山地步兵师就驻扎在距中国乃堆拉哨所以南不到 100公里 处,同属第33军管辖的第20山地步兵师(驻比纳古里)、第27山地步兵师(驻噶伦堡)则作为后应部署在二线。
在中印边界西段,由于克什米尔问题,印军的部署带有防巴和防华的双重考虑。参与1998年卡吉尔战争的印度第15军历年来保持高度战备,系印度三支最前沿部队之一,它下辖第19山地步兵师(驻巴拉穆拉)、第3山地步兵师(驻列城)和炮兵第3旅,直接威胁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唯一陆路咽喉喀喇昆仑公路(第15军哨所离公路最近处不过几十公里)。
受英国殖民传统的影响,印度从尼泊尔招募大量廓尔喀雇佣兵,迷信这些异国士兵更能打仗,迄今印军现役7个廓尔喀联队(含大约40个营)中的4个都配给第15军,但只有少数尼泊尔人能成为低级军官。
边界问题牵涉到了中印两国民族情感问题、西藏问题甚至中印与南亚其它国家的关系问题。边界问题还牵涉历史、法律、地理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变得十分复杂,短期内难以解决。随着印度军力的增长,印度军方一些权威人士多次宣称:中国只要不从“它占领的领土撤出”,“中印边境之仗非打不可”,这是“印度最后的选择”。所以,不排除今后边境上爆发一场新冲突或进行局部战争的可能性。
2.印度国内现状。
印度国内教派林立、民族众多,转移国内矛盾的视线也是边界不稳定因素之一。长期以来,印度国内民族和宗教问题十分尖锐和突出,一旦出现危急事态,印度当局往往通过对外诉诸武力来转移国内视线。1987年出兵斯里兰卡、1988年初又在中印边境调集重兵,进行火药味十足的军事演习,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解脱。如果今后出现国内矛盾激化、内政、外交和宗教问题,或者民族矛盾,不能排除印度政府故技重演,在中印边境挑起战火。
1962年印度的失败使印度感到了耻辱,他们不是冷静反思自己侵犯中国领土的罪行,而是怀恨在心,时刻准备和我军再作一次生死较量!随着印度军力的逐步增强,现代化装备不断列装,在客观上又刺激印度的不正常心理。而印度的这种不正常心理,将会增大爆发突然事件和冲突的可能性,使边界斗争中的真正因素在扩大。
1998年12月,时任俄国总理的普里马科夫在访问印度时,提出中俄印三国组成“战略三角”的构想。2001年开始,三国开始经常讨论组成“战略三角”的问题,2002年后,三国更是形成了借联合国年会的机会,进行三国外长会议的惯例。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表明双方将进一步推动“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随后的温家宝访印更是通过签署联合声明,将中印关系升级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尽管两国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是,由于对外战略的差异,彼此之间也互存戒心。
3.印度是中国国内麻烦制造者。
去年“3.14”拉萨发生的暴力打砸抢烧事件,就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由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随后,以CNN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媒体罔顾事实,对拉萨事件进行连篇累牍、触目惊心的歪曲报道;还有奥运会火炬传递路途中,藏独分子小丑般的拙劣表演、妄图阻碍神圣的奥运圣火等一系列事件,不能不说背后有美国的影子,只不过美国还没有公然地跳出来而已!与此同时,印度媒体往往混淆视听,如炒作“中国攻击印度网络”、“中国核潜艇威胁”之后,印度媒体又爆出“印度与中国正在秘密进行核军备竞赛”的消息。《印度日报》8日报道称,印度和中国这两个2050年即将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国家,目前正在进行着将耗资数十亿美元的、秘密的核军备竞赛。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和平2007反恐军演即将开始的时候,澳、印、日、美“四方倡议”出台了。印各大媒体无一例外地提到了两个词:“标志性”和“牵制中国”。
印度为在战略上威慑中国,一直大力发展战略攻防能力,仅2007年就先后试射了“烈火”、“大地”、“蓝天”等型导弹,并注意在战略力量领域深化与美国、俄罗斯和以色列等国的合作。还计划在中印边境地区修建61条公路,修建工作预计在2012年完成,在计划修建的61条公路中有21条位于藏南,其余40条公路将分散在另外几个与中国接壤的省份。
经过30多年大规模扩军,今日的印军已经远非1962年的印度军队所能相提并论了!虽然中印关系近年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发展,但是,印度当局并没有放弃侵占大片中国领土的野心;视中国为潜在敌人和对手的战略并没有改变,印度对我西南边疆的威胁依然存在。
印度的军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较高,大约是20%左右,而他的军队人数是中国的1/2,三军总兵力大约为126.5万人。尽管印度国内有大约2亿人还在解决温饱问题、也有3000万的失业人员,但它为了实现自己所谓的“控制印度洋”和成为地区乃至“世界军事强国”的战略目标还在全力推进中。我们千万不要再以过去的眼光来看待今日的印度了,任何对印度的轻敌和麻痹只能是十分有害和危险的。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