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乔良:中国新军事变革不能走尾随式发展道路

火烧 2008-01-27 00:00:00 时代观察 1033
文章强调中国军事变革不能走尾随式发展道路,需结合武器信息化、编制体制和军事思想三方面推进。指出美国在军事思想革命上仍处于摸索阶段,未来十年全球军事变革仍将持续深化。

中国新军事变革不能走尾随式发展道路
 

        问:作为一份以报道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的刊物,创刊近20年来很少涉猎军事改革内容,今天,我们注意到一些经济学家做研究时要向其他领域的专家探讨,尤其是军事专家。国防建设、军事变革也不断进入读者的视野。所以在本刊《中国未来十年》专题里,想请您专门谈谈对未来十年的中国军事变革的展望。

        答:中国人有句古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强大的国防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保障,而强大的国防首先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军事变革,在国外也叫军事革命,它是以美国肇始的武器革命为端,这次武器革命是和信息技术的革命紧密相关的,这一轮革命主要标志是武器的信息化、真正实现了远程精确打击,因为武器信息化之后才能做到远程精确打击,但是一场军事革命光靠武器革命不能完成,还必须有军队的体制编制的革命和相关的作战体制、作战方式,或者通常我们所说的军事思想的革命,即武器革命、编制体制革命,(乔良将军吧收集)军事思想革命,这三样东西合到一起才能完成一次军事革命。

        我认为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的武器革命到21世纪初叶已基本完成;编制体制的革命还在摸索,美国也反复了好多次;而军事思想的革命则远没有完成,所以这一轮的革命估计在全世界范围内还得有10到20年才能划一个句号。

        为什么说美国人在军事思想革命方面的路还远没有走完?到现在为止,美国人别出心裁地提出为一场战争设计一种理论,自认为这是新发现的一种规律,实际上任何东西都有它的规律,如果是为一场战争设计一种理论的理论,这种提法很吸引人,也似乎饶有新意。但这也同时等于说战争是没有规律的,或者说现代战争是没有规律的,这种看法并不正确,因为现代战争肯定是有规律的,由于美国人处在一种摸索阶段他才会为一场战争设计一种理论,但实际上当所有这些现代的战争一场接一场的发生之后,他们之间一定会出现一种规律性。为什么呢?因为既然是以信息化武器为标志的,那么以信息化武器来打的这一场战争,他们之间一定会呈现相似风貌,在相似的风貌下一定会有共同的规律,所以为一场战争设计一种理论是因为没有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并不能因此得出现代战争无规律的结论。

        眼下中国军队正在加紧推进新军事变革。其实中国的军事变革一直在进行着,中国从1985年大裁军到现在已经裁减了近200万员额,这支军队一直在削肿,消肿实际上是军队变革的一种外围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触到了编制体制变革,但是编制体制变革不是以消肿为唯一的目的的,中国军队要想完成一次军事变革,就必须连续完成刚对我谈的那中个要素,这是个规律性的东西,缺一不可。

        编制体制的变革是根据什么来的呢?当武器革命发生之后,有了新的充分的信息化武器的时候,什么人去使用它,一个什么样的编制体制最适合这种武器性能的发挥,这时你的编制体制就要跟着武器走,当武器和编制体制都出现变革的时候,(它们之间是不能独立完成的,实际上一个什么样的编制体制更适合这种武器)这个时候就需要更高的东西出现,就是军事思想,实际上武器、编制和军事思想它们三者之间是互动的,有了这个才可能导致对下一个问题的思考,而由于下一个问题反过来对武器或者对于编制如何更好呢,都会有一些新的设计,新的设想,三者是互动的,我觉得中国军队的军事变革基本上三个问题都触及到了,但是还需要非常深刻的触及才行。

        1980年代的马岛战争发生,对中国军人产生了一次冲击,但是由于这场战争是一场中小规模的战争,而且那时电视这种媒体的介入还不是很充分,冲击不是那到直观,真正的冲击是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国军人可以说是在震惊的情况下开始了一些主动的思索。

        在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的空军用超级军旗式飞机发射飞鱼导弹击沉了当时英国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说明超视距的攻击武器已经成熟,实际上这种武器在越南战争的后期美军已经开始使用,到了科索沃战争,这种以远程精确打击武器为作战模式基本完成,它的主要标志就是这几场战争。

        但是编制体制的革命,美军到今天还在磨合,美国一会儿要编数字化部队,一会儿又取消数字化部队,这就说明它在编制体制方面还没有完全摸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子。我估计这次伊拉克战争之后要做出调整,因为它面临的战争越来越非对称,为什么?因为现在能美国进行整体的正面对撞的国家和军事集团几乎没有,在非对称这种条件下作战,美军原来那种庞大的体制显然是不合适的,军队的小型化肯定是未来一个比较基本的方面。

        军事思想革命,我觉得美国人现在还没有完全摸到门径,这个是和什么有关呢,我觉得是西方的兵学的传统主要是源自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虽然在他之前就有许多军事名家,但是能够把西主军事思想集大成者就是克劳塞维茨,所以西方的军事思想基本上是源自于克劳塞维茨,克劳塞维茨的一个长处是德国思想家们的共同特点,严谨、缜密,逻辑性很强,它的这样一些特点反映在作战中是一定程度缺少灵活性,(乔良将军吧收集)《战争论》基本上是拿破仑战争的总结,尽管拿破仑在欧洲的军事统率中已经算是一位灵活用兵的高手了,但他的基本作战样式仍是两军对阵式的决战,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呆板的传统方式。这次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开始正规军打得非常痛快,但是对游击队几乎一筹莫展,这里面原因也很复杂,不完全是因为美军应对无策,这里面包括了我们原来在以前的著作中涉及的问题,比如媒体对于战争的介入。

        而对付游击战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游击战是最难对付的,这是自古就被证明的事实,拿破仑横扫欧洲的时候,他对付不了西班牙的游击队,对付不了俄罗斯的普加乔夫的游击队,英国日落帝国已经把全世界都拿下的时候,它对付不了美国的华盛顿对他展开的游击战,日本人多次击溃国民党的正规军,却对付不了八路军的游击队,中国在朝鲜虽然不能完全算是游击战,但是毕竟美军这支二战的胜利之师面对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游击传统的这样一支军队,在一定程度上咱们也在打正规战,但咱们的正规战实际上是运动战,运动战在某种程度上是受益于游击战。

        说到中国的军事变革,由于我们的兵学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的军事变革一定要充分的吸取中国兵学传统中是优秀的一部分,绝对不能跟在西方的军事变革后面后亦步亦趋。

        问:我们的兵学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中国兵学传统中最主要的就是求变,强调灵活强调变化,而不是强调阵地战,不是强调硬碰硬,孙子兵法的灵魂实际上就是灵活变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孙子兵法的灵魂。

        抗*美*援*朝结束的时候,克拉克将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的时候,感叹说:“美国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他为什么有这样一种感叹呢?是因为美国用他的方式和一个与他完全不同的对手,而且对手使用的是与他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作战思想、作战方式去跟他作战,他认为是错误的敌人、错误的地点,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但是反过来,实际上是美国人全错了,因为美国人以为用他的方式必定能拿下朝鲜,可是没有想到,他遇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志*愿*军,打了八年抗战又打了三年解放战争的解放军组成的志*愿*军,有这个传统,必定是和西方全部的模式格格不入,在这种情况下,谁更有优势呢,朝鲜战争充分说明东方的兵学传统在某种程度上优于西方。因为从武器从国家实力上中国远不如美国,可是最后我们能打得美国在谈判桌上签字。

        中国人用自己独特的作战方式是完全可能做到以弱击强、以劣胜优的,但这是从与对手的整体实力对比而言。中国人的作战从整体上,(乔良将军吧收集)包括共产党前几十年获得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解放战争胜利一直到抗*美*援*朝的胜利,总体上都是以弱击强、以劣胜优,有一点千万不能误导读者,我们从来没有在一个具体的战争上或者战役行动中,是以劣胜优的。战争年代,我军的军事思想始终是强调在每个具体的作战行动中一定要数倍于敌人,就是说,必须在某个局部对敌人整体上是占了优势的情况下才能取得作战的胜利,无论是平型关大捷还是后来的三大战役,每一场具体的战役我们都占优势,整体上我们处于劣势,但是,每一次作战具体的战役和战斗我们都是数倍于敌人的兵力,最后还是以优胜优甚至以优胜劣,所谓以弱击强、以劣胜优是指整体而言,而不是指一个具体战斗,不是指一个局部。

        问:提到现代化,人们总认为是西化,更具体的说是美国化,那么怎样才能在实现国防现代化和军队现代化时,继续保留和发扬自己的兵学传统?

        答:虽然中国也开始引进、自产信息化武器,但是不一要按照西方的方式使用它,按西方的作战方法,西方的编制体制去编制部队,所以说所谓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一是首先建立在中国兵学传统基础上,包括对武器的发展和研制,武器的引进,我们不能完完全全的跟在西方后面走,不能认为只有有了西方先进的武器我们才能跟西方抗衡,我们是一个大国,特别是一个东方在国,你能够跟西方好的多媲美或者抗衡的东西一定是有你自己特点的东西,你用跟别人学来的东西跟别人去抗衡,基本不是你的长处。

        一支强大的军队首先要有适合它的武器,但并不是有了先进的武器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为什么呢?这个先进的武器是西方人发明的,他的发明是适合他的,适合他的作战思想,适合化的编制体制,更适合他来作战,当我们拿到它的时候,如何使用这个武器,我们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方式,独特的方式是从何来的呢?那就是你的思维,独特的军事思想,别人拿着武器是这样使,而我拿武器可能是换一种方式去使,比如说同样的武器美军可能是用正规战的方式,而同样的武器到了伊拉克、阿富汗手里可能变成游击战的方式,比如说毒刺式导弹是美军的主要的步兵防空武器,后来配备给了阿富汗的游击队,游击队拿它不像美军那样正规作战,而变成游击作战,把当时前苏联军队打得很狼狈,现在伊拉克的军队没有了,可是毒刺导弹还在游击队手里,他跟美军的作战方式完全不同。

        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就是同样的先进的武器,你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去使用它,而且效果可能完全不同,中国应该走的是这条路,你的武器可能跟你的对手相当,但是你的作战方式不一定跟对手一样,作战方式不一样,势必你的编制就不同,所以说既然使用方式不同,你的作战思想指导你使用这种武器的方式就会不同,编制体制也会不同,这就是中国军事变革将来要选择的路径。

        问:选择这种路径,如今在决策层已达到共识还是处于探讨阶段?

        答:现在我们还处在一种摸索的状态,什么方式是最适合中国军队?既是现代化的军队又是有中国特色的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编制体制的军队,我们还不是很清楚。这个也难怪,整个中国军队进入军事变革期晚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基本上晚5到10年,我们军事体制的变革也还在摸索,应该说过程还没有完结,但你是否完结是你的事,国家的经济生活发生这么巨大化,国家的国力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它必然要求军队,必须随时保障我国家经济发展已经达到的程度,军队得随时随地保证国家,保障国家的安全,军事体制,整体军事变革没有完成,并不是你不保卫国家安全的理由,你还得同时担负这个任务,这实际上出现一种矛盾,我们现在没有遇到真正的大仗,没有遇到真正的战争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无法检验军队,军队还可以有一定的时间来调整自己,而军队现在调整的步伐应该说也比较快,不过我们现在一方面说没有真正的战争威胁,实际上我们也回避了一些风险。

        问:那么,在未来10年会不会因为军事改革落后于经济改革5-10年,在安全保障方面有什么大的问题?

        答:中国军事改革的启动虽然说比改革开放要晚,但中国军人还是很努力的,我接触过的许多中下级军官,还有一些高级军官,他们都有强烈的使命感,我们国家正处于在千年难遇的机遇期,如果最终重新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而经我们之手新打造一支与之匹配的强大军队,这对于每个中国军人来说既是他的职责,也是他的荣耀。

        第二,针对中国大规模的入侵肯定在近未来时段内不会发生,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这个能力,另外,也没有这个需要,所以针对中国的大规模入侵的战争这种可能性很小,不过,将来在局部地区由于利益磨擦最后导致军队卷入的事情不会少,就此说将来会有考验中国军队的时候。

        第三,我们国家这几任政府埋头发展经济,力求跟各个国家都保持良好的关系,避免争端,顶多有些经济磨擦,这些问题都是容易解决的,而且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中国的经济与世界各国包括与美国、欧洲、日本的关系更多的是互相融入对方,经济、贸易的磨擦会有的,但是最后大家都会认识到一点,对抗对谁都没有好处,就是所谓打死了蚊子拍出的是你自己的血。

        问:但是这种局部的冲突不会改变国家的整个发展方向,而正好有个机会锻炼军队、考验军队,是这样吗?

        答:对,肯定是这样。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