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中国制药业被外资吃掉了,药怎能不贵?

火烧 2008-01-2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指出中国制药业被外资逐步控制,导致药价飙升,部分外资企业通过合资方式占据市场,核心技术掌握在外方,国产药被压制,药价虚高,引发对医药市场被外资渗透的担忧。

中国自己的制药业就这么被外资吃掉了,药怎能不贵?
 

 作者:在故宫里骑自行车 提交日期:2008-1-19 16:31:00 

昨晚看了CCTV6的一个电影《暮鼓晨钟》,讲一个国有企业是怎么被家贼、外盗算计,有着核心技术自助知识产权,却差点宣告破产被外资控股,一位英雄人物力挽狂澜,工厂回复生产工人免遭下岗,圆满结局。。。

可是现实中,有多少国企就这么被吃掉了,当官的捞够了换个位子继续捞,工人们下岗了自谋出路,国内的市场被外资渗透进来,貌似GDP升了,可是得偿所失吗?

就说中国的医药市场吧,被外国人赚走了多少钱了?!借合资渗透进中国,完成布局占领市场,中国的厂房建在那里只是把进口药品分装一下,核心技术还是人家的,几万一支的抗肿瘤药,几个疗程下来就几十万,有医保的国家负担,没医保的砸锅卖铁。。。

-西安杨森,比利时杨森与汉中制药合资,现在外资几乎100%控股,西安杨森的吗丁啉(多潘立酮片,10mg×30s)的市场价是19.3元,国内同类产品零售价仅4.5元; 数据表明,西安杨森部分产品价格是国内同类产品的四五倍,有的甚至高达30倍;达克宁进入国家医保。

-葛兰素史克,葛兰素与西南药业合资,生产抗乙肝药贺普叮( 成分:拉米夫定),中国是个乙肝大国。新康泰克,芬必得,等等,大家耳熟能详。

- 诺华,瑞士诺华与北京紫竹合资,目前外方100% 控股。

- 辉瑞,世界最大的制药企业之一美国辉瑞公司与大连制药厂合资。在1989年建立时外方与中方的投资的比例为60∶40;后来变为65∶35,到2002年前后,外方股权暴涨至97%,中方为3%。目前中方股权已经减至1%,另外99%的股份则牢牢控制在辉瑞手中。

-罗氏,瑞士罗氏与上海三维合资。其产品抗肿瘤药物-赫赛汀”,通用名是“注射用曲妥珠单抗”,每支440毫克,报价高达22538.21元/支。在广东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采购时,专家再三砍价,但药企“有恃无恐”,报价基本是“寸土不让”。最后大方降价0.21 元。赫赛汀在香港的零售价格仅为16000多元。

改革开放开始时,老外刚进来,摸不清情况,需要本地企业,现在人家站稳了,中资就被踢开了。你们中国人也控股?那怎么行?老外要自己说了算,再说,有中国人在旁边看着,老外怎么敢把自家的核心技术放过来?

现在可好,外资引进来了,优惠政策给着,钱被人家赚着。想叫人家降价?没门! 几次药品降价,降的全是国产药!

作者:在钢丝上骑摩托车回复日期:2008-1-1918:27:01  
看了LZ的帖子,真的有所感触!虽然只是从医药行业来分析合资这个特定时代的特定产物(为什么说合资是特定时代的特定产物呢?据商务部在2005年发布的《2005年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中强调,松下、宝洁、西门子、日立等公司陆续将他们在中国的合资公司转为独资,报告称,外商要求独资的趋势已不可避免,"离婚"已经势在必行!而且商务部也正式对外披露中外合资已趋灭亡,"合资中国"这个时代的产物即将终结),但LZ透过现象能看到本质,着实令人佩服!

我想在LZ的基础上,加一些我的个人观点,以供天涯朋友参考:
“合资”是一个中国特色的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以国营企业为主的合资公司,必定带有浓厚的政府色彩和背负着沉重的政治任务。20年来,“合资”企业为中国带来了改革开放急需的资本(当初国家的想法也许是一厢情愿,以为能带来核心的技术,现在看来,我们被欺骗了),同时,也带来了东西方文化与价值观的激烈冲突。为此,我们伟大的荣毅仁先生(合资概念的始作俑者)曾经呼吁,要依照市场规律来解决经济领域的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却无法抵御那些非市场因素的影响。结果导致:1.合资时代鼓励了一些既得利益者利用法律漏洞大肆鲸吞国有资产;2.合资时代成了外国资本瓜分中国市场的饕餮大餐;3.合资时代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梦想完全破灭;4.合资给外资企业太多的优惠抑制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等等等等......

如今,让我们站在今天回首过去,我们有太多的责备可以说出口,就像站在山顶对迷失在山间小路的登山者大加耻笑一样“理直气壮”。但是,在那个混沌的历史节点上,谁能够未知先觉地对不确定的未来给出最佳答案呢?

 因此,我们后人能认识到其中的本质,觉得已经足够了!就好像我们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10年前读的地理课本,觉得超搞笑的道理一样!

其他制药行业:

华药集团:国内最大抗生素生产基地,2004年销售收入78亿元,居全行业第二。2005年落到行业第四,亏损2千万元。公司陷入债务困境。2004年进行股权改革。将所持有的上市公司“华北制药”4.07亿股国有股折10亿元,另5820万国有股以2亿元卖给荷兰DSM(欧洲最大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一并抵偿所欠“华北制药”债务。DSM遂获得华北制药7.4%股权。2007年2月DSM再用3500万美元购得华北制药25%股权;另出资1.06亿美元与华药集团的青霉素和维生素业务合作成立新公司,占49%股权。DSM成为华北制药第二大股东。

哈药集团:2005年,香港中信资本、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联合投资获得控股权(?)。

盖天力:2006.10,拜耳医药保健(BHC)与我东盛科技之启东盖天力制药公司签署协议,以10.72亿元收购后者的“白加黑”感冒片、“小白”糖浆、“信力”止咳糖浆等业务和相关资产,收购金额10.72亿元(1.08亿欧元),东盛科技仍保留部分西药OTC业务。此为医药领域最大外资并购案。2007.2,住友商事株式会社和住友商事(中国)有限公司分别购买河南天方药业集团16%和4%股权。天方药业由此从国有股份企业变为中外合资企业。(目前国内大部分医药企业都是外资控制的合资企业?)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