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乐于当“农民”的背后
公务员乐于当“农民”的背后
蔡金安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今天,笔者又开了眼界:有不少堂堂公务员,竟乐意把户口迁入农村,回村“当农民”。
这是咋回事?记得毛时代有个红军团长方和明回村当农民,而如今,这些公务员是不是也高风亮节起来,放着亿万人争抢的金饭碗不要,而要到农村去捧泥饭碗呢?
否。事实出入很大。
据新华网杭州7月13日电 在就业压力增大、无数人争考公务员的今天,浙江义乌市却出现部分公务员把户口迁入农村,愿意回村里“当农民”的怪事。
前不久,义乌市200多名拥有农村户口的公务员,被市纪检委、市委组织部等部门要求从农村迁出户口、办理农转非、退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
这些公务员的“村籍”为何要“开除”?说来话长。
巨额利益驱动公务员“进村分钱”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在义乌市拥有农村户口,关系到旧村改造补偿等利益。据义乌市纪检委副书记胡爱芬介绍,如果本人户口在农村,旧村改造能分到108平方米的宅基地,可以盖起4层半的房子,这中间有巨大收益:一方面,宅基地可以参与流转,当地市场价每平方米都超过2万元;另一方面,盖起的房子可以利用地处义乌小商品城附近的区位优势,开展物流运输、物业租赁等业务,每月可以获得比许多城市居民还要高的收入。“除获得宅基地、盖房子外,农村户口还可以拿征地补偿费,并每年从村集体资产出租、物业等经营收入中获得分红。”一位村民说。
据浙江省农业厅经管处处长童日晖介绍,全省已推行了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对村集体所有的资产清产核资,量化为股权,均摊到村民身上。目前,已有千余个农村完成了这项改革,去年人均分红500多元。
由于补偿总额是固定的,公务员如果挤进来与农民争利,必然侵害农民利益。以土地征用补偿费为例,集体土地被征后全村拿到的补偿总额是固定的,可村里多一户,大家均摊时就会少分一部分钱。
一些公务员长期拥有“双重身份”
“农民公务员”怪事引起义乌市委高度重视,从3月到4月间,义乌市多个部门联手开展调查清理工作。
根据调查,近年来共有94名公务员把户口迁入农村,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调查还让更多户口始终在农村、一直拥有“双重身份”的公务员浮出水面。他们先后把195名“农村籍”公务员户口迁出,还对40人办理了农转非、退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等手续。
一些公务员不愿迁出农村户口
把公务员户口迁出农村涉及巨大的经济利益,不少人不情愿。
“这次清理太突然了!”稠江街道办一位自小在农村长大的公务员说。他与同事都被要求填写了一份“公务员户口情况调查表”,结果就被要求将户口迁出,并办理了农转非手续。“填写这张简单的调查表,让我‘丢掉’了上百万元的资产。”他心有不甘。
清理行动在机关干部中引起震动的同时也带来争议:一位政法系统干部表示,这种强行迁转的办法不够人性化;有一个局的局长户口被从农村迁出后很不理解:“我天生就是农民,为什么非要把我从农村赶到城里?”
胡爱芬对此表示,开展这项工作是得罪人的,而且得罪的多是熟人,可为了解决问题不能怕得罪人。
义乌市委领导表示,对拒不配合者,先免职再清理其农民身份;今后如果再出现这种情况,市管干部一律免职。
公务员“当农民”暴露 “潜规则”
义乌市公安局办证中心负责人徐丽芳等人表示,在浙江省这样的发达地区,“农民公务员”双重身份的现象不只在义乌出现。由于很多利益都依附在户口上,只有多个部门共同努力,在户籍改革中将农村户口和其背后的巨大利益脱钩,才能真正堵住漏洞。
有的干部认为,公务员把户口迁到农村,反映出一些“潜规则”:为什么公务员迁户口这样容易?因为有的公务员掌握了相当多的资源,完全有办法操作;同时,有的村干部由于看中一些公务员手中的权力与资源,也比较欢迎公务员户口“下乡”。真正让这些“追逐利益者”出局,还有赖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一些权力部门手握的垄断资源逐渐取消。
这些高高在上的公务员思想并不高尚
真相揭穿后,人们对这些公务员,有的只是鄙夷和愤怒。这些被国家花大本钱关照着的公务员,法律意识竟然这么淡薄,思想品德竟是这么低下。
这些公务员一方面享受政策给予的高工资高福利待遇,一方面又化身为假农民,获得征地补偿、参与村集体分红、享受旧村改造政策等好处。本来他们“人上人”的待遇已经够好了,还不知足,趁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之机,非法把户口迁入农村,拥有双重户口,攫取巨额资产,侵害农民利益。难怪这些高高在上的公务员不嫌“农民”的身份低微,而乐意屈尊去当“农民”,是有巨利可图啊。想当年,农民长期承担上缴农业税与统筹提留款义务,与城里人相比同命不同价时,这些公务员对农村躲得远远的;现在情况变了,农民可享受集体资产的收益了,这些公务员却化身假农民来侵蚀真农民的利益。
更可气的是,这些来头不小的公务员面对清理行动,竟有抵触情绪,对与民争利的可耻行为不以为耻,反而感到理直气壮。这些脑子里浸满了私利的公务员,我们怎么能指望他们为百姓办正事啊?
可忧的是,“农民公务员”不单在义乌出现,其它地方还大有人在。公务员“当农民”暴露 出的“潜规则”,更是令人忧心忡忡。这些手握重权的公务员,能轻易将户口迁往农村,也一定能干更多其它违法的勾当。有些村干部为了私利,也不惜丧失原则迎合这些公务员,狼狈为奸。他们共同绘出一幅群丑图。
2010.7.13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