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农民看社会

火烧 2010-03-2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从农民视角出发,讲述其生活状态、思想观念及与社会的互动,探讨农民在现实中的生存挑战与选择,反映农村社会的真实面貌。

我就是个农民。

农民就是生活在社会下层依赖土地维持生活的人。我为什么做农民?究其原因,主要是自己文化程度低,社会关系差,且个人的生存能力又是相当的有限,所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也只能做农民。

农民接触最多的就是一些农村的事情。土地、季节、春种秋收啦、农作物管理、付出与回报、投入与收获.....有人说农民是小资产阶级,希望发家致富,崇拜赵公元帅,眼光很近,除了看到碗里的和锅里的就再也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

是的,他们就是这样。他们没有丰富的思想和高深的理论,他们不会对社会未来充满美好幻想的展望,他们也没有伟大的信仰和崇高的理想,他们只关心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在做什么,生活有什么变化,是穷了还是富了,孩子们上学有无学费,老人们住院有无医疗费,房子旧了是否该翻盖一下,儿子和女儿大了,他们要娶媳妇和找婆家,今年相比去年和前年家庭收入是否增加了一些,除去日常开支,年终结算是亏损还是有些结余,一年年下来,自己得到了什么,明年的地里,自己是种粮呢还是种菜?还是先种粮后种菜或是先种菜后种粮?自己怎样才能在自己所拥有的这“一亩三分地”里多刨出一些“钱”来.....

农民大多是穷人,虽然穷,但是人。他们讲道德,有尊严,尽责任,为人处事慷慨仗义,心直口快。依赖土地生活的众乡亲之间为人处事鲜有弄虚作假之徒 ,对待老人鲜有忤逆不孝之辈,对待朋友和客人从来都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是因为习惯的劳动和生活的磨练吧,在社会的强压下他们极具涵养和承受能力。

农闲时节,他们也去资本家那里做工,赚钱补贴家用。这些人大多不读《资本论》和《毛泽东选集》,他们对剥削和阶级斗争的问题不太了解,也没心思去了解,他们只读生活。在工作与不工作之间他们选择工作;同样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谁给的待遇好一些,他们就会给谁干。他们喜欢老板们之间自由竞争,在竞争中,他们可以选择出对自己有利的一方,为其工作。

社会中有许多自认为高深的思想家,想觉悟和改造他们。他们不远千里、万里,抱着厚厚的一摞书跋山涉水的去农村,他们要去那里做老师、做教授、做先进思想的启蒙者,做社会伦理的教育家——然而他们都失败了,离开时,他们对农民的结论是:小农意识、小资意识、封建保守的落后分子,不可挽救、无法挽救.....

农民依然是农民,他们依赖土地,他们在生活中劳动,他们在劳动中生活。那些教授的离去对他们来说,就像风吹蓝天中飘去的云儿一样自然。他们知道,云儿是无根的,悠悠的在万丈山巅上盘旋徘徊,可他们在山底,云儿距离他们很遥远。

才来的时候,教授翻开了《资本论》一字一字的对他们解释说:“你不要为资本家工作,你为他工作,他就会榨取你的剩余价值,这叫剥削。”农民说:“资本家开厂子雇工人的目的就是赚钱,只是我们赚钱,不让人家赚钱是不合理的。只有资本家开厂子赚钱了,这个场子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也才有工作,才有劳动收入,才有好的生活;资本家开厂子赔钱了,厂子关门了、破产了、倒闭了,我们就会失去工作,没了工作......所以,我们是希望资本家赚钱的,我们情愿接受剥削。”

教授又翻开了社会学书籍,引经据典的说:“自由市场,弱肉强食,相互竞争,畜生法则。”农民说:“市场竞争有何不好?先进的科学技术淘汰落后的科学技术,先进的设备淘汰落后的设备,集中管理淘汰凌乱管理,形式上,多样化淘汰单一化,工作上,专业化淘汰繁杂化,生产流水线代替....另外,在资本的竞争中,工人们选择工作还可以“货”比三家择其优呢?”

教授们被农民气得不行,愤而回到大城市精研《资本论》和《毛泽东选集》去了。发誓再不回来。通过在农村的切身体验,他们惊讶的发现,广大的农民们,不是和他们一起的,农民们是和资本家一起的。他们咬牙切齿的诅咒着:“当代这些耕种土地的小资们,虽然生活贫穷,但是他们早已从信仰上彻底背叛了马克思和毛泽东,他们已然成为革命的敌人。”

工农联盟中的“农民”不开悟,教授们就去了工人那里。工人们对着劝他们不要为资本家工作的教授,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你不让我工作,说会被资本家剥削,我不工作,没有收入,你让我吃什么?难道你非要我饿死不成吗?滚!”说着抡起了当年主席称颂过的“黑手高悬霸主鞭”的“黑手”,冲着教授挥了过来......

教授捂着自己被揍红的脸,到了流民(没工作,也没土地)那里,劝其学习马列主义,劝其革命。流民说:“我们的当务之急,不是学马列而是找工作。道理很简单,学马列不能饱肚子,找到工作,才能有收入,有了收入才能饱肚子。”

教授们很痛苦,不是为自己,是为“执迷不悟”的农民和工人,是为马、列、毛泽东的在天之灵。他们猜想着:“此时此刻的革命导师马列毛如泉下有知,他们对当今的社会现状,对眼前的这愚痴的工农,对自己这样坚定的导师思想的继承、捍卫和传播者,他们该是多么的痛苦和无奈呀!”

其实这些教授不明白的是,改变应是双方的,是他们这些人改变工农,还是被工农改变?是生活来源于理论,还是理论来源于生活?人们是为了革命而生活,还是为了生活而革命?教授“高人”做了很低级的事情,他们把工农的聪明当成了愚蠢,他们把工农的现实经验当成了愚昧无知。有史以来,世界上所有伟大的领袖、导师、思想家们,有谁的智慧不是工农智慧的综合体现呢?他们的智慧首先是来自工农,其次才是指导工农。社会上无论多么伟大和高深的理论都是为现实服务的,并在现实的实践中得以纠正和完善而不是相反。“高人”们之所以“高 ”就是因为使用了“削足适履”的错误逻辑。现实是脚,那些理论是鞋子,人们应该以脚为标准,用它试鞋子;不应该以鞋子为标准,削足适履。

“高人”们面对工农们在工作与不工作之间的选择工作,在同样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谁给的待遇好一些,就给谁干的行为,说工农是小资,是落后,是无可救药,这是否脱离实际?你来到社会中看一看,那里的人们谁不是这样做的呢?不这样做的人不代表高尚和觉悟,而代表腐朽和落后,是社会中的另类,是在社会中注定会被孤立的一小部分。可对社会的正义变革是人民的事情,不是一小部分人的事情,社会中的另类是没有能力带领人民去完成对社会变革的任务的,因为从他们错误的思想行为决定,他们已经和人民分道扬镳了。

资本社会的发展本质就是扩大社会矛盾。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城市与乡村,人与人,它他们之间都是这样。两极分化,虚实分明。资本政权是为富人服务,压迫穷人的;无产政权是为穷人服务,镇压富人的。资本主义的社会里——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统治的社会里,也存在局部的社会主义——局部的无产阶级政权;社会主义的社会里——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统治的社会里,也存在局部的资本主义——局部的资产阶级政权;如不这样人们就不能完成对社会的变革,如不这样就没有社会的质变和量变。世界上的所有国家、社会、组织、团体、人都不是绝对而是相对的,称呼上的绝对只是抽象的绝对,而现实中只是相对。

资本主义制度必导致资本社会的两极分化,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少,穷人越来越多,对国家政权的统治人们满意的越来越少,不满意的越来越多。社会矛盾的急剧扩大,阶级冲突的迅然激化。面对此情此景,社会中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应该为人民的利益考虑,为人民的生活着想,急人民之所需,给人民之所求。在工作与不工作之间,要让人们选择工作,如果人们没有工作,就该努力为人们找到工作。在高工作待遇和低工作待遇之间要让人们选择高工作待遇,如没有高工作待遇,就该努力为人们争取高工作待遇。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社会中真正的左派,都要把自己融入到民众之中,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他(被帮的对象),面对这种情况,我该做些什么,我该怎样做?

资本主义的灭亡不是因为剥削而是因为不能延续剥削(人们失去工作)不是因为市场竞争而是不能延续市场竞争(经济危机)在两极分化的社会发展中,资产阶级政权所抛弃的东西正是无产阶级政权所需要的。资产阶级政权造就了大批的下岗失业工人,无产阶级政权的任务就是为这些人找到工作;资产阶级政权造就了社会中太多的穷人、难民、无依无靠,无法生存者,无产阶级政权的任务就是解救他们,让他们劳动,自食其力;提供社会福利,对他们的基本生活给予合理保障。

网络上总能听到一些“高人”说:“当今的社会不能变革,是因为人民不觉悟,条件不成熟等.....”我问他:“你说人们怎样才算觉悟?我带领一千多个朋友去找你行不,对你,我们也没有别的要求,你只负责给我们提供饱饭吃就行,这远的路程,我们去你那里,你总不能让我们饿着吧?”他的回答是:“你怎这样没有觉悟?你们自带干粮不就行了?你们做的事情是自己的事情,因何非要我管饭?我自己还不知道去哪里蹭饭吃呢?”我说:“这就是了,我们这些人,也包括你,还是先填饱自己的肚子要紧,当前来说,什么是觉悟?觉悟就是让大家填饱肚子。什么是条件?条件就是努力寻找和创造能让大家填饱肚子的机会。”

资本社会的本质就是扩大矛盾分化,有一实就有一虚,泾渭分明。资本发达国家实了,资本发展中国家就虚。沿海企业实了,内地企业就虚。城市实了,乡村就虚。富人实了,穷人就虚。资产阶级实了,无产阶级就虚。官资实了,民众就虚。黑社会实了,白社会就虚......“实”被资产阶级政权占有了;“虚”就该被无产阶级政权占有。无产阶级不要和资产阶级去争“实”,那样做的结果是以卵击石。人们正确的斗争策略应该是避实就虚,捏资本软肋,以不变应万变,把无序的资本变化控制在有序的无产政权的计划之内。

资产阶级的骨干去资本发达国家了;无产阶级的骨干就要坚持在资本发展中国家。资产阶级的骨干去沿海企业了;无产阶级的骨干就要来内地企业。资产阶级的骨干去城市了;无产阶级的骨干就要来乡村。资产阶级的骨干结成了富人联盟;无产阶级的骨干就要结成穷人联盟。资产阶级的骨干动员官资;无产阶级的骨干就要动员民众。资产阶级的骨干对人民行使黑社会的残暴;无产阶级的骨干就要组织民众对他们罢工、抗议!

当然,敌我各自的阵营中都有敌对的因素,但那是偶然的,不是主流。主流才是必然因素赖以生存和壮大的根本。对于那些自己阵营或对立阵营中的偶然因素,人们正确的做法是逐渐的影响和改变。

富人们吃一顿饭就能花上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如把这些钱给穷人就够花上几年甚至几十年;富人们买辆卧车就能花上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如把这些钱给穷人坐公交、自行车、人力三轮,就一辈子也花不完;富人们买套楼房用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如把这些钱给穷人在乡村建房,几乎都够一个庄的人住的了。在高档住宅区富人们买一平米楼房就要花上几万元,如把这些钱给几个穷人,他们在乡下买得(签长期承包合同)土地,精耕细作,春种秋收,他们可以一生一世衣食无忧。

远方的情况,不得而知。但在我的家乡,人们花上八千元就可以承包,获得一亩地二十年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也就是说你花上八千元,二十年之内这一亩地就归你了。这里气候适宜,一年可以种两季粮食,无论是玉米、小麦、稻米,种一季每亩都能打一千多斤,一年种两季可以收获两千多斤粮食,还可种菜,还可养殖,另外种粮国家不要土地税,不用缴公粮,国家还有针对农民的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补贴。人们在农村如果过普通的生活,一亩地养活一个人,是没有问题的。当今农民们的生活质量比以前提高了,先前做饭是烧大灶,现在是烧煤气,在冬天先前是用柴禾取暖,现在是用燃煤。就是说在农村生活,人们如果条件差一些,没有钱买煤气,没有钱买煤,人们烧些柴禾是一样能生活的。

前些天在网络上聊天,从网友那里得知,他们那里(黑龙江)的土地的承包费还便宜,一亩地承包二十年只需四千元就够了,而且土地多的是,人们在那个地方,一次就能承包到几千亩。

别的地方的土地政策我不太清楚,大概全国的农村大多都是这个样子的吧。

买一平米楼房的钱,就能买到二十年时间人们对几亩地 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也因此,掌握这几亩地的几个人,二十年内通过种地就可衣食无忧。土地承包合同,人们是和政府签订,政府不倒,合同不改,具有二十年的法律效力。政府如中途变卦,那要承受很重的违约赔款的。

记得主席说过,人们思想上要政治挂帅,生活中要以粮为刚。政治挂帅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粮为刚,当然就是保障人们的粮食需求,而能保障人们粮食需求的唯一办法就是控制土地,有了土地人们就能劳动,就能自供自给,就能自食其力,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我的土地,我愿种什么粮食就种什么粮食,无论是转基因粮食还是非转基因粮食都是自己做主。既然能自供自给,那么国际上的粮食多少与我何干?粮价高低与我何干?粮荒不粮荒与我何干?我自己能满足需求,并不依赖于你,你又能奈我何?

人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粮食的收成是以水利为保障的,有水既有粮,无水既无粮,水多即粮多,水少即粮少,对粮食来说,合理的水源供给很重要。我们这三十几年的粮食丰收,与毛泽东时代兴修的几万个水库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今天的水利设施和三十年以前相比怎样了呢?事实是,已经遭到了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性的,毁灭性的损坏,且如今气候干燥,水位下降,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土地耕种面积因为房改和乱砍乱伐林木等缘故正在逐年减少。那个时候毛主席就说过中国人多地少,是个农业大国,中国的问题主要是农民问题。可那时的中国仅是四亿人口啊,现在相比那时人口陡增了两倍还多,且土地越来越少,又加上水利的被破坏,气候的变暖,水位的降低,环境的污染,外帝国的威胁,内昏政的无序管理.....诸多种种不利因素,将来的粮食在中国是个什么概念?是危机!是必然发生的危机,是不可逃避的危机!

全国关心国家前途,关心社会未来和人民生活的左派们,大家赶紧行动起来吧,走出城市,走出繁华,奔向农村,奔向那些土地,勇敢的去占有它们,拥有了它们就拥有了以后,掌握了它们就掌握了未来。花上八千元人们就买下了一个人二十年的生活保障。人们钱多就多买,不是只为自己,更为了那些生活困难的穷人们。钱少就少买,一个人买不起,就大家联合在一起集体买。把金钱换成土地人们不亏,金钱可以变成废纸,但是土地不会,它会给你生活,在动荡的社会中它是人们的希望和力量。

那些死啃书本拘抱“宣传”的书呆子们,你们快从书本中走出来,为人民做些实际的事情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