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升平和针贬时弊
歌舞升平和针贬时弊似乎是水火不容的二个极端,也许未必。世界的本质也许就是阴阳互融体,而非你死我活对立的矛盾面。
歌舞升平可能提高信心,可能加强凝聚力;亦可能昏头晕脑,可能使怨气积累,可能自我陶醉积重难返,可能直至病入膏盲而不觉、、、针贬时弊可能推动社会进步,可能有益振兴(国家)中华,可能发散怨气;亦可能难见希望,动摇信心、、、二者各有利弊。
封建皇朝时期开明的当权者知二者的利弊,一边歌舞升平,一边“化钱”养谏官,使这二者各自发挥所长。共产党显然比封建帝皇更开明:确立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实施着“批评与自我批评”措施,创建了政治协商制度、民主集中制度、、、欲防止国家向“病入膏盲”一路滑下去。
通常情况下,当权者易欣赏歌舞升平;而留传百世的确是针贬时弊居多。从屈原、岳飞、李白、杜甫、曹雪芹、鲁迅、、、都能看到针贬时弊的影子;当权者(含帝皇)的言论,往往仅是“圣旨”而已,调门唱得再高、再好,也会随着时间而淹没。
忠言逆耳。这句话也许有不少人会赞同;逆耳未必是忠言,这个观点也许鲜有人会赞同。某些人以“针贬时弊”为幌子,把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中国文化、、、凡是中国的东西都抨击得一无是处,把他国描绘得光辉灿烂,这类“逆耳”显然和忠言毫无关系。忠言,也许不该以是否“逆耳”作为判断,而该以是否忧国忧民,是否意在振兴中华作为判断。闻过即改,无则加勉。无论“逆耳”是否忠言,从某种意义而论,能够常听到“逆耳”之言都是有益的。
针贬时弊有个最基本的立场问题。站在为民请命、振兴中华的立场上针贬时弊,理当尊重;站在崇洋媚外立场上,往中华民族、中国文化上泼脏水,理当质疑其意图。中国人理所当然为自己的历史、为中华民族、为中国文化而骄傲、而自豪,师古不泥古,古为今用;中国理直气壮学习、借鉴他国(管理、科技等)文化,融汇贯通,学洋不崇洋,洋为中用。
子不嫌母丑。中国有安居乐业、风平浪静的歌舞升平载舟史,也有官逼民反、波涛汹涌的改朝换代覆舟史;中国为精忠报国、赤心义胆者(岳飞等)立口碑、心碑,也为追名逐利、引狼入室者(吴三桂等)立耻辱柱;中国(百姓)欣赏揭竿起义、改朝换代的英豪,成败与否都能得某种敬重;鄙视卖国求荣、摇头摆尾的孬种,富得流油照样给其某种蔑视。中国百姓有极高的宽容度,看似一盘散沙,一旦“地火”聚集,揭杆起义改朝换代烈焰熊熊;中国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称,可以容忍对当朝(政权)不满者,甚至赞赏改朝换代者;不能容忍对国家、对民族、对文化不满者,更加蔑视卖国求荣者。中国百姓对国家之根、民族之魂、文化之本是万分珍惜的,绝对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把国家之根、民族之魂、文化之本放在“市场”上待价而估。
中国历史(经验、教训)丰富多彩,鲜有国家能与之相比拟。中国人为自己丰富的历史,为自己多彩的民族,为自己灿烂的文化感到骄傲、自豪是天经地义的。任何以混淆视听、偷梁换柱、潜移默化手段玷污中国历史、贬低中华民族、糟踏中国文化的意图都将是徒劳的。
一个不热爱自己历史、自己民族、自己文化的国家是很难有希望的;一个不学习、不借鉴、不融汇他国先进(理念)文化的国家是很难发展的。学习、借鉴、融汇他国先进(理念)文化必须站在热爱本国基础之上,这是原则,也是根本,不得越“雷池”半步。缺乏原则,模糊根本,只会收获本末倒置、得不偿失成果。
歌舞升平,理当以百姓安居乐业为依据,不以粉饰疱疮、讳疾忌医为基点;针贬时弊,理当以振兴中华为依据,不以仰人鼻息、崇洋媚外为基点。
山石
题外:同样是针贬时弊,同样是一见血,也许有个很重要的分歧点:立场。立场不同,一方是割瘤疗疮为治病、为健康;一方是放血断骨为加害、为夺命。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