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话语权不妨多多“自娱自乐”
争话语权不妨多多“自娱自乐”
中国民营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日前发布了中国首份国家信用等级报告。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为中国公司债务评级。大公国际自称独立于中国政府,并保证公正评级。
BBC中文网报导,这是世界第一个非西方国家评级机构首次向全球发布的国家信用风险信息。
分析人士认为,大公国际的报告是为了挑战西方评级体系。成立大公国际的真正目的是与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等西方评级机构竞争。大公国际发布的国家信用评级报告所使用的评级标准,不同于现行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这被视为中国参与制定国际评级新规则,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
对此,国内舆论中有不和谐的声音出现,正色告诫道,别“自娱自乐”。
对此的对此,本人不敢苟同。中国改革开放,与世界接轨,除了发展经济,外争的就是国际话语权。这些年的实践表明,就是因为缺乏“自娱自乐”精神,结果常常被人“娱乐”了,与世界接轨变成了与世界“接鬼”。
尽管中国的经济已强大到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国市场对外界也充满诱惑力,但在给予中国以与实力相称的话语权方面,西方世界依然极不情愿、吞吞吐吐。
怎么办?等人家顿悟后送货上门,是做大头梦。
当如大公国际发布中国首份国家信用等级报告那样,可以每年发布世界人权状况评估,也可以每年发布世界环境状况报告,等待诸如此类情形可以尽情发挥。你只要发出去,就会有人听到,至少是中国的声音通过一个渠道传到世界上去了,人家如何反应是人家的事情,我们只管说就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一些政府、国际机构对中国的报告,曾经对我们产生一些什么影响,中国发布的报告也一定或多或少产生一些同类反响。
话语权要争也要创,我们自己开创的,中国的想法,中国的眼光,中国的观点,中国的标准,当然是其中就有之意。好好想一想吧,与其竖起耳朵留心别人说我们什么,还不如让别人竖起耳朵留心可国在说什么,在方面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大公国际在金融领域为“自娱自乐”方面开了一个好头,中国其他的领域也不妨多多地“自娱自乐”起来,至于有用没用,别人听或是不听,则是话语权争夺战中的常见现象,不可不在意,也不必太在意。
2010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