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说雷峰塔

火烧 2011-09-02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围绕雷峰塔的倒塌与重建,结合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展开,探讨法海与白蛇传的传说,以及雷峰塔在文化与信仰中的意义,体现鲁迅笔力对雷峰塔的深远影响。
   知道雷峰塔,那是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法海的角色印象很深,凄美的《白蛇传》故事,多了许多的看头。一段很美的传说,经由现实中具体的点地,越发有些真实,越发有些凄美,也越发有些愤慨,继而似乎飞转身去,少年的慷慨,年少的意气,一并合作起来化成剧情细节,拔刀见不平了。甚至回到家中,咬牙切齿大吃起螃蟹来,就为幸灾乐祸那缩藏在壳里见不到天日的法海了。

   雷峰塔早倒了,鲁迅当年的欢呼,略略懂些法海类们的旧恶势力。倒了就倒了,没啥感觉,倘若还那么立着,就不该是好事。更多的视角和简单的思维,投影在美丽的故事里。

   悠悠晃晃,几十年过去了,雷峰塔的事,想起的时候,多半是传说搬上电视,或谈到、看到、想到鲁迅时,才偶尔一闪而过,也没多进一步地思维开去。

   今年的夏,到了杭州,到了西湖,崭新的雷峰塔身影,才忽然想起前些年挖掘重建的报道,才又回想起了课本里鲁迅的雷峰塔。

   现在的雷峰塔,架势很猛,罩住清理出来的原来的塔心,倾斜的砖土结构,就是一大卖点。传说的青白蛇原来是胡编的,法海自然也就虚无的了。塔心的地室皆有文物出土,弥漫着的是佛的气息。

   说起佛,舶来的信仰,汉化后,沉淀了太多厚重的文化,终同化成了绝大多数精神的寄托和诚惶诚恐的恭敬信仰。当儒、道、佛融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后,几千年的封建权威就赋予了至高无上的一统地位,奴役也就上升到了精神的高度。这个世界未知的、不解的,困惑的、恐惧的,也就有了归附,也有了些慰籍。

   约定成俗的东西,有时是可怕的。人的惰性,人的奴性,重重束缚起自己,明亮的眼睛模糊了,创造的力量尽消化在精心构筑的藩篱里。

   鲁迅欢呼雷峰塔的倒掉,因为倒掉了的,在他的眼里,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座塔,别家人看来极普通的事,没人会多注意并探究的,倒了就倒了,报端一角说个事,也算是个新闻,以资闲谈的话料。

   想雷峰塔这么出名,盖是鲁迅笔力的功劳吧。倒了许多年了,今重建了,比之过去更加堂皇了,重现夕照的美景,塔顶观光,西湖一览收眼底,好不羡慕。

   雷峰塔,倒也好,建也好,永远不再是娘子心碎之地,最是好,幸之哉

                                                                                                                      记于  2011.9.1 晚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