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的两个关键问题
社会管理的两个关键问题
一、管理者必须树立平等的心理和立场。
社会管理者的第一个关键问题是把心摆正,把立场搞正确。对被管理者的疾苦动真感情。
现在的管理者要不就是居高临下,一副救世主嘴脸,要不就是假惺惺,说话不嫌腰疼,
要不就是作秀,皮笑肉不笑,没有把自己摆在与被管理者平等的位置。在管理者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比老百姓高贵、高明、高尚。老百姓虽然表达不出来,或者不愿意说穿,但内心的感觉是共同的——假的!管理者没有站在被管理者的立场思考问题,如果不能设身处地的观察分析思考问题,自然不能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管理者“一顿饭一头牛,屁股底下坐栋楼”,老百姓呢,头上顶着看病难、左肩担着上学难、右肩扛着住房难,对这些问题,管理者三十年前说,只要改革就有希望,二十年前说,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希望就在前头,十年前说,小康已经基本实现了。老百姓心里清楚,有人小康了,有人富裕了,有人发达了,有人富贵了,那都是故事,和自己还是那样遥远。管理者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不站在群众的立场,那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怎么能搞好社会管理呢。
二、管理者必须制定公正的制度和政策。
不要因人而异地、看菜下饭地、人为地把政策搞花、搞乱。由于不平等的立场,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又针对三六九等的人制定三六九等的政策,这样设计和炮制出来的制度和政策必然是不公正的,造成了这些人和那些人永永远远不会一样。比如退休制度,都是生物学社会学意义上的人,都是老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老人,都是同等学历的老人,都是对中国建设做出贡献的老人,都是工人阶级这个领导阶级的成员中的老人,都是共产党员先进队伍里的老人,都是退休养老的老人,退休金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特需特供还不算),这是养老的需要吗,是工作需要吗。这里说的是相同的人都有如此天上地下的差别,如果是不同的人呢,那差别就是天外和地底下的差别了。这都是“恶法”使然,所以,公正的制度和政策尤为重要。通过政策法律来调整利益。社会管理者急需要调整或制定系统的良法和符合群众利益的政策。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