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刘泰特谈话161:人性善的圣人政治文化的致命危机

火烧 2011-07-0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中国以德治国的文化危机,分析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指出言行不一导致社会动荡,强调政治宣传与实际行为的脱节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上一文谈论中国专制等级少数人统治的道德素质依据,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是中国政治文化的理论基础,但是中国文化历史实践证明,这种政治理论是形式主义的,是很不成功的。  

中国有句政治警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顾中国历史,中国政治“失道”的多,鲁迅甚至认为中国文化的历史,是吃人的历史,是中国人奴才精神的历史,退一步说,中国历史发生了很多次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社会生灵涂炭,这在全世界绝无仅有,中国人已经被驯化成奴才精神,已经如此甘心于屈辱的地位,却还屡屡揭竿而起,说明中国民不聊生已到了忍无可忍,连奴才的地位都坐不稳,也说明以德治国文化在历史中是多么不堪一击,以德治国文化内生性的包藏有致命的社会危机。  

那么这种致命的文化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首先,我们假设如若以德治国的理想能够真正实现,那就根本不会产生文化危机。  

任何政治文化都会追求一种理想价值,关键不在于它的理想价值多么动听和美丽漂亮,多么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关键是在于,它的理想价值能不能实现!  

《老子》八十一章讲了一句很具有批判性的话:“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如若不能实现,再好的理想价值也不过是画饼充饥,更令人担心的是,“美言”会被盗用为骗人的工具,摇身一变成为李林甫式的口蜜腹剑。  

中国文化遭受多次毁灭性的历史灾难(农民起义等阶级斗争),不都是因为中国文化实际价值观与理想价值观完全背道而驰吗?不是充分证明中国文化理想事实上是在缘木求鱼吗?  

这种理想与实际的对立,这种言行不一的矛盾,是如何的损害中国的文化?  

概括的说,言行不一即理论脱离实际,会把中国社会矛盾掩盖起来;矛盾被掩盖,矛盾对立斗争就不能及时化解,对立双方就会越来越水火不容;这种对立性也表现为理想和实际(形式和内容)的对立,随着实际越来越背离理想,政治理想就越来越成为政治泡沫,当这种泡沫彻底粉碎,实体政治也就被彻底的否定和推翻。  

   

言行不一的文化,一般是政治理想定位很高,而实际上根本做不到所产生的文化矛盾。  

那么为什么把政治理想定位的很高?  

这是因为少数人专制等级统治,实际是压迫大多数人,但是统治艺术必须采用欲擒故纵,相反相成,也就是统治阶级越是谋求自私的特权利益,它的政治理论就越是否定自己的特殊利益,而把自己说成是大众利益的代表。  

这种声东击西的高调政治宣传,看透了其实是一种野蛮的很不高明的强词夺理。识别它的方法是:听其言,观其行。  

言行不一文化政治内容是:  

统治者把自己标榜成社会正义的化身,实际上统治者是以人间上帝的身份自居,给自己带上了神圣的精神光环,逼迫民众崇拜他们(官本位);统治者头顶正义光环,真理永远掌握在他们手上,如同狐假虎威,高高在上,作威作福,谁敢反抗,谁就是藐视真理,谁就是大逆不道;如同正义精神不能讨价还价,他们的权威也不容置疑,如同正义精神永远不易,他们的政治地位也是稳如泰山,永远不变。  

言行不一的文化,必然会导致政治悲剧:  

它的无限高的政治格调,是它政治地位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依据;而政治地位至高无上,必然导致少数人垄断了政治权力;政治权力垄断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腐败(参见上文人性原罪政治文化论述);这种腐败由于没有制约它的文化对立面(因为高调政治形成的绝对文化优势,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统治方式,以金字塔垂直高效的权力结构,占有了一切文化资源),而无法无天,泛滥成灾;统治文化矛盾的对立面被极端的压迫,而使矛盾被掩盖;在掩盖封闭状态下,矛盾发展会越来越尖锐;矛盾越尖锐,就是理论越来越脱离实际,实际的极度腐败和童话美丽般的理论,终于发展到纸包不住火,理论和实际反目为仇,社会不能再容忍它们彼此反差和两极对立发展,于是社会文化毁灭性的自我爆炸。  

陈胜起义“伐无道,诛暴秦”,就是以一种理论和实际一致的文化口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即用统治文化的道,去打倒统治文化本身。  

可见,中国文化的自相矛盾,即理论脱离实际,既为中国专制文化长期延绵提供了思想制高点,又是中国专制文化腐败和经常性崩溃的根本原因,堪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中国文化就是如此经常性的自我毁灭,但它又有顽强的生命力,中国文化顽强的生存韧性,就如同一首诗的描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也可以作一个比喻,中国文化如同一个家庭,家长的思想要求很高,家教很严,但是因为家长言行不一的本性难改,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这个家庭不服管教起来造反的逆子也是最多。  

   

中国农民大起义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历史规律,这种文化现象,是国际学术界一个重大文化研究课题,本文的认识意在抛砖引玉,如若有助于增进这方面的认识,本人甚为鞭策。  

中国文化一而再的发生了如同人间末日一样的历史大灾难,后来中国人看到历史经常这样重复,有点好了伤疤忘了痛一样的麻痹,已不再有震撼性的心惊肉跳,如若我们设身处境,会是多么痛感绝望!多么悲天悯人!  

   

进一步认识理论脱离实际的文化,还必须借助比较分析它的对立面,即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  

相对说,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它的理论调子不会很高,因为太高了,实际就联系不上去。因此言行一致的文化方向,决定了这种文化不能唱理论高调。  

这种文化肯定也有深刻矛盾,但是因为它靠近实际,文化实践中的矛盾没有被掩盖,矛盾充分得到暴露,也就意味着矛盾的对立面有对等独立条件进行斗争,这就是矛盾的开放性;实现了矛盾开放性,就能实现矛盾双方的相互制约;有了这种制约,矛盾双方在斗争中实现利益协调和妥协,即产生矛盾的统一性,这就是真正的矛盾双方通过斗争而实现和谐的路径,而且是唯一的哲学精神意义的路径。  

这也是为什么西方文化历史上,没有发生过中国特色的民族自我毁灭(农民大起义)一样的文化大危机。  

   

那么什么样的政治文化要求理论调子比较实际?什么样的政治文化要求理论调子很高?  

一般来说尊重民意的政治文化,理论调子比较实际,也即民主文化。民主文化能够使社会大众保持较好的个人独立性,而独立性是实事求是和言行一致文化生存的基本条件,反过来说独立性文化是言行不一政治文化的克星。因为文化有个人独立性,文化才会有是非价值观,而具有是非价值观的文化,最不能容忍的谬误就是虚假的言行不一。  

而代表少数人利益的专制等级文化,必然和言行不一的文化臭味相投,他们谋求自身狭隘的特殊利益,这种自私利益是不能公开主张的,恰恰相反,实现这种特殊利益,必须欲擒故纵,如同辩解“此地无银三百两”,少数人越是谋求自己的利益,就越是口头的去主张谋求和实现广大民众的利益。  

这一点《荀子•王制篇》讲的很透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决定权在老百姓手上,但是我又可以骑在他们头上(水能载舟),实现这一目的必须懂得水性,民心好比水性,笼络民心简便易行的方式(性价比最高),就是给老百姓戴高帽子,讲老百姓喜欢听的话,对老百姓甜言蜜语。  

赢得民心的目的是为了水能载舟,这种少数人和多数人权力的绝对差别,这种政治制度等级压迫的本质,决定了中国的文化永远存在着理论和实际的根本对立性的矛盾。  

   

最后作一个小结:中国文化是一种政治理想很高调的文化,但是这种理想永远是叶公好龙,夸夸其谈。在口头高调文化的背后,中国文化实际内容是等级森严的政治压迫,而人性原罪的特点,是不受约束的权力永远也不会喜欢上公平正义!让政治特权喜欢上公平正义,就如同使狼喜欢上羊,因此中国文化的政治理想,在特权等级制度下是普遍的被束之高阁,不仅如此,中国政治理想文化为政治特权精心打扮,进行理论辩护,客观上有助纣为虐的嫌疑。  

中国文化表面很高雅,很好看,但中国人得到的仅仅是华而不实面子上的虚荣,而实际生活充满着不平等的屈辱。  

中国文化理论和实际的背离,使中国成为个人权力被剥夺的最多的野蛮国家,正是以这种剥夺为代价,使中国对外形象表现为没有个性活跃的礼仪文化大国。  

   

再结合上一篇文章(《少数人统治的文化属性》)进行小结:  

基督教认为人性是恶的,因此它不相信任何人,任何人要搞个人崇拜都是一种妄想!西方文化因此而走上民主和法治。  

中国文化相信人性是善的,人性善的代表就是圣人,中国文化绝对崇拜圣人政治,它幻想圣人的出现!幻想百姓能得到圣人的感召!它赋予圣人至高无上的上帝一样的权力,但是天地不仁,圣人一样的政治领袖在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而恶棍一样的 暴 君在中国历史上却层出不穷。  

人本性是善?还是恶?人类文化的实践难道不是充分的给予证明了吗?中国文化对人本性的历史取向难道不需要幡然悔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