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挂帅政治:人教社何需自辩,“削鲁”人性老文章

火烧 2009-08-14 00:00:00 文艺新生 1033
文章批评人教社削减鲁迅作品为政治挂帅体现,强调教材变化反映社会价值变迁,呼吁人性追问与教育公平,引发对教材内容与政治导向的讨论。

挂帅政治:人教社何需自辩,“削鲁”人性老文章  

作者 苏  杜  

时间 2009-08-13  

(本文大意:不讲阶级,取消斗争,不分社资,告别革命,不分公私,兴私灭公,“削减鲁迅”正是题中应有之义。反对前30年的“政治挂帅”,留下了后30年挂帅的政治。诸君何需忙自辩,“削鲁”人性老文章。)  

看到“人教社否认将大幅削减中学课本中鲁迅作品”的消息,不禁一笑:诸君何需忙自辩,“削鲁”人性老文章。“讲政治”“顾大局”大义之下,至多,诸君也只是“践行”了一下相关理念,“守土有责”而已,何必“这是一个伪话题”呀,“初中数量基本未变”呀,“高中有所减少”呀,“随时代而变化”呀,,“教材出版不再一统天下”呀,一个劲地解释起来没完没了呢?  

 三十年来,早已明明白白地不讲阶级,取消斗争,不分社资,告别革命,不分公私,兴私灭公,所议所持,所崇所尚,无非生产资料以私有制为主,经营方式以资本主义至上,外经外贸听凭WTO裁决,划界分边不惜让地赔款,今日抬出孔子,明日推出老庄,卖儿救穷不无所动,开胸验肺医院获咎,贪污腐败符合规律,黑黄毒赌全是个案,如此治下,此等大局,连写个贴子发几句牢骚骂两声大街的小民都要以“扰乱治安造谣诬陷”进局子,况鲁迅乎!要他“下课”,从教材中“削减”,留几篇“闲适”的文章以示“公开公正公平”,在资改派思想指导下工作的人教社诸君,“削鲁”不正是题中应有之义吗?这岂是走一回《故乡》,看一出《社戏》,就能遮挡得了的?  

我对人教社这番剖白的不以为然,完全可以从《瞭望》文章《母语教材60年:从政治挂帅到人性追问》中得到印证。《母语教材60年》说,“这30年中,语文教材不仅回归本来面目,而且增添了平和自信、视野开阔的广大气象。有专家指出,时至今日,语文教学尽管各类试验本众多,但总的趋势是在逐步增加表现‘人性、心灵美’的内容。从政治挂帅到人性追问,这不但是语文教材的选择,也是民族生存条件的投影。与此同时,这30年中社会价值的快速变迁,一一映射在语文教材中,历历可数。”这“表现人性、心灵美总趋势”,这“从政治挂帅到人性追问”,这“30年中社会价值快速变迁的一一映射”,真是概括得太好了!这“30年中社会价值快速变迁”在教材中的“一一映射”,这30年政治的一颗颗“帅印”,真是历历在目,人人共睹!自辩自解“基本未变”“有所减少”的人教社语文编辑,自拉自唱“人性、心灵美”的《瞭望》政治作者,尽管鲁迅死了70多年,还是在他的法掌中翻着小跟头,仍然像当年梁实秋没有办法让煤油大王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心酸一样,还是没有办法让任志强知道房奴们的心酸,没有办法掩住陈国君要通钢工人“一律滚蛋”的切齿之声。  

    打倒了前30年的“政治挂帅”,留下了后30年挂帅的政治。 “表现人性、心灵美”的“总趋势”,原是70多年前趋势的余波,“人性追问”,问的还是70年前的老问题,“削鲁”也不是这30年才有的新鲜事。略有不同的是,那时的“削手”,肩出的是青天白日,当今的“削手”,打着的是一面红旗。人教社的语文编辑毕竟是语文编辑,比《瞭望》的政治作者,的确还多读了一遍鲁迅的《文学与出汗》。急急忙忙出来自辩者,无非是受不了鲁迅外科手术式的打击,举旗以避险,多了一点心曲。文人好为文啰里啰嗦,治者重于政大刀阔斧,一般舞台,同样故事,谁家挂帅,谁来帮腔,不必瞭望,仅瞄一眼,足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