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左青进厂“主动促成劳资纠纷、激励工人”?(一组讨论)

火烧 2010-07-22 00:00:00 网友时评 1027
左青进厂主动促成劳资纠纷激励工人引发讨论,文章分析其行为是否合理,强调集体行动的重要性,指出个体激励不足,呼吁关注工人自身经验与斗争实践。

左青进厂“主动促成劳资纠纷、激励工人”?(一组讨论)


原文《大学生深圳下厂总结报告》

http://www.reviewing.cn/fact/2010/0718/article_2256.html


A:

“短期下厂的青年,通过刻意制造在一定限度内的与厂方的冲突(要自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突的激烈程度)……尝试做到对工人的启发,以冲突为话题与工友开展交流”。这个思路很不现实。如果加上许多前提:进厂者背后有强大赤色工运与左翼学生群体,所在厂存在较尖锐的劳资对立,那么(预先进行多方协调、谋划的前提下)通过短期打工者主动出击“打头炮”的做法,不失为工斗的一个必要环节、一种可尝试的手段。

现阶段而言,盲目地主动制造纠纷“激励工人”,我觉得没啥好处,甚至有点犯傻兼不负责任。1 。很容易让人觉得你不是脑子缺根弦就是别有用心。2。这么做的左青,出发点恐怕比较轻率。闹不成倒好了,闹成了多半有后遗症。3。会造成东厂、老板不必要的警觉。

个体左青真想让工人看到某种榜样作用,必须在工业区长久谋生。不说“有威信”,起码得和大家处得来。另外,一定要讲究策略,不能把斗争搞得很突兀。一个学生呆几天就跑,工人不会觉得你和他们是一体的,也不会觉得你的冲突和他们相关。何况,既要让工人看到反抗有结果,更要让工人感受到集体行动的力量。这都不是干几天跑去要工资能达到的。


B:

某些泛左学生可能觉得自己人多,“倒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可以连续不断地“给工人充电”,直到大家有反应为止。


A:

这种进厂几天吵完架就跑的左青再多些,老板们不免怀疑假期工都是来故意挑事的。当一种出路已经被工人经验证伪,向他们宣传你的“个体成功”,徒增笑料。不是谁的“以身弘法”,而恰恰是工人自己通过产业生活和(最为关键的)集体行动得来的经验和结论,构成了阶级觉悟的基石。即便作者这次离职和索要工资100%顺利,他拿个体案例来“教导”工人的行为,与阶级自我解放的原则仍是100%背离。

B:

工人本身的遭遇往往导致自身消极对待个体维权,乃至不相信任何“行动”能争取自身权益。争取个人权益的示范,至少意味着一种思路:应向工人展示“行动是有效的,至少值得尝试”。应该看到作者的“激励”设想,是希望介入阶斗的表现,这种倾向值得珍惜(在新民国,不少泛左学生并不关心工斗,而更喜欢自娱自乐发明理论)。珍惜的方式,不应是虚假迎合他,而是尽力寻找现实的合作点(比如请他协助采访有罢工经历的打工者)。要害不在于使出浑身力气说服他“放弃有害空想”,而是捕捉类似青年身上建设性服务阶斗的可能潜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