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肃咋这样令人心仪不已?
阎肃咋这样令人心仪不已?
![]() |
|
人民网记者李舫在《空政文工团艺术家阎肃:德艺双馨 放歌时代》报道的开篇写道:
一出戏,盛演五十年,哺育数代人;
一首歌,传诵江南北,感动亿万心;
一个兵,剑舞半世纪,深情洒蓝天;
一个人,八十年呕心沥血,风雨兼程,六十载痴情吟唱,矢志不渝。
一生放歌时代,堪称德艺双馨——这就是著名艺术家阎肃。
这五个“一”,是著名人民艺术家阎肃光辉一生的生动写照,它真切展现了阎肃“披肝沥胆,壮心不已,愈是艰险愈向前”的伟大人格,真挚讴歌了阎肃“饱蘸笔墨,叱咤风云,深情讴歌主旋律”的纯洁情操,真实反映了阎肃“扎根军营,情系蓝天,不断创造新奇迹”的不懈追求。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阎肃随全家逃难到重庆,迫于穷苦在教会学校读书,随后坚决投考重庆南开中学。校场口事件爆发后,他读到《共产党宣言》,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从此,他像一团烈火迅猛地投入新的事业,并写下自己的誓言:“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1962年,年轻的共和国刚刚经历三年困难时期,国民士气亟待振奋。阎肃从当时广为流传的小说《红岩》中得到灵感,他决心创作一部教育人民、感召人民、振奋人民的艺术作品。
在他的艰苦努力下,功夫不负有心人。1964年9月,《江姐》公演,旋即轰动,一年内连演200多场,观众无不热泪盈眶,拍手称道,毛泽东主席也深为感动。在接见阎肃时,毛主席握着他的手,一番鼓励后,送他一套《毛泽东选集》。阎肃坚定地回答:我一定好好努力!
“我一定好好努力”,脱口而出的七个字,重若千钧。这短短的七个字,成了他一生一世对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这套《毛泽东选集》,成了他一生一世的珍宝。
这个承诺,这套《选集》,增添了他不断拼搏的力量,也强化了他不断拼搏的责任。
凭着这种力量和责任,他六十年如一日,创作了上千部作品,旋律传遍大街小巷,其中百部作品荣获“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军战士最喜爱歌曲等全国全军大奖,尤其是《江姐》、《党的女儿》等均获文华大奖和文华编剧奖,《忆娘》、《红灯照》获得文化部大奖。他的成名作《江姐》,在半个多世纪里,先后复排5次,演出500多场,创造了中国歌剧史上的奇迹,影响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凭着这种力量和责任,几十年来,阎肃上高原、下海岛、走边防,几乎走遍了空军部队,为官兵讲课辅导,培养文艺骨干,创作百余首军歌、师歌、团歌,深受官兵爱戴欢迎。阎肃也先后被评为空军优秀文艺工作者,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凭着这种力量和责任,他60年讴歌时代,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军队,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容不得艺术一丝“走调”。他非常反对艺术创作走“下三路”,他认为这不仅是艺术的倒退,也是人格、党格、国格的倒退。
凭着这种力量和责任,这位始终活跃在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第一线的老人,担任着中国红歌会终审评委、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名誉主席、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等10多个社会职务,每个职务他都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他当评委,是出了名的“只认作品不认人”,无论获奖者是名不见经传的小辈,还是大名鼎鼎的大腕,他都坚持从作品质量出发,不分出身、不看地位、不徇私情。
凭着这种力量和责任,阎肃始终把培育新人作为己任,不仅在艺术上手把手毫无保留地传授,而且用人格的魅力感染和教育青年演职人员。在他的帮带下,文工团先后涌现出了词作家石顺义、车行,作曲家孟庆云、姚明,青年演员刘和刚、王莉等一大批优秀人才。但他对待家人却很“严肃”,不仅坚决反对老伴创办文化公司,而且还声明家人都不可以做。
阎肃的作品、成就固然令人心仪,但阎肃的情操、人格更令人心仪!
再看看时下某些所谓的艺术家,不是象蝇子一样地走穴,就是象妓女一般地无耻,在他(她)们的身上,充满着淫秽的骚臭和金钱的铜臭,哪里还有一点点新时代艺术家的气息。和阎肃比起来,他(她)们的人格相差何至十万八千里,他(她)们不过是一具僵尸,不过是一撮粪土!
今天,阎肃已80高龄,但他还象80后那样,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理想,充满追求,还在选择新的跑道,还要和历史赛跑。让我们用最真诚的心,祝愿人民艺术家阎肃永远年轻,年轻永远!
下列文章您或许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