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潜规则正向公理演变
所谓潜规则,是指看不见、摸不着,没有明文规定,但又是约定俗成、广泛认同、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而公理是经过长期反复实践检验,不需要证明的、真实的客观规律,是推出该系统内其他命题的最基本命题。潜规则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但在一定范围内却左右着人们的思想、行为,甚至是事态的发展进程,而潜规则一旦变成了公理,不仅违背了自然法则,还将可能对理想信仰和社会秩序带来空难性的毁灭,那就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了。因为潜规则来自于有握大权的强势一方,作为弱势群众的平头百姓,只有等着挨宰的份。
政府及官员掌控着公权力,无疑是现实中最强势的阶层。近日,福建紫金矿业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当地人无人敢用自来水,污染区水产业基本绝收,流域内养殖户可能被迫转产,污水进广东境内,汕头梅州水源告急。随着事故的深入调查,又有内幕不断揭密。紫金矿业聘任了多位退休官员,每人坐领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年薪,而且还有一些在职政府官员到紫金挂职、锻炼。其玩法与手段比当年的“红顶商人”还要高超。关于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的背后,当地官员和群众都讲,“与地方政府保护有直接关系。”其实,这就是官场潜规则逐渐走向公理的典型事例之一。
年初,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到焦作市人力资源市场参加“应聘”,却因年龄大遭到拒绝。卢书记自嘲地说:“呵呵,59岁的人家不要。”而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为什么愿意重金聘用年龄一大把,还要当成“爷”一样供养着的退休官员呢?陈景河曾对媒体表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紫金能高速发展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分不开。”这样的发态发言听着耳熟,政府官员说过,企业老板也说过。曾兵以为,这都是实话。而所谓政府支持,落实到具体实际的还是诸多官员,至于是如何支持,怎样支持,那就看双方配合是否“默契”了。
从已曝光的内幕来看,紫金矿业的污染问题已有多年,在今年的高考前夕,当地教育局发出的一则临时紧急通知:参加高考的学生不要随意吃鱼。但是,不知因何却作为“初犯”,屡屡顺利过关?而在7月3日发生的事故,直至12日才发布公告,瞒报事故达9天之久。但最为有意思的还在下面,政府部门果断采取措施,38名官员将因紫金矿业案受处分。紫金矿业的善后处理也是快速而老道。如果说,之前是养着的退休、在职官员发挥了人脉和影响力的作用,那么,后来是否有政府官员在指点迷津呢?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默契配合的确是可圈可点,然而作为此次事件的最大受害者的普通民众,则因“会引起恐慌”而被屏蔽在外。
其实,官员下海经商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官员受聘于上市公司也不是什么秘密,有许多官员因此而大发了横财。据《投资者报》报道,A股上市公司聘请了1599名前官员作为公司高管,其中1324人的官职为处级或处级以上,甚至有11人为副部级以上高官,最高年薪达到663万。企业雇用在职或离任官员最大的目的,就是利用政府官员盘根错节的关系,为减少来自政府的政策干预和行政管制创造条件,以降低与政府处理关系的成本,但同时,也为权力寻租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一规则,国际跨国公司也运用得娴熟老道。
占据国家政策优势、国有资源的大型企业,是盘剥弱势百姓的又一群体。近日,《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再一次告诉我们,在强势之下的百姓个体是多么无奈。梁玉祥经过一年多艰难诉讼,付出近两万元诉讼费用后,终于赢来了初步胜利,法院判决上海携程商务有限公司赔偿他通讯费200元,上海携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付给他2000元。但同时还判决,对于本案的受理费2300元,原告梁玉祥负担2250元。也就是说,获得的赔偿,还不够支付本案诉讼费。维权成本过高的“惨胜”将导致消费者在“两害相比”之时,最终选择忍气吞声。这样的实事,将会鼓舞商家侵犯消费者正当权益的信心。而并非有些官僚和专家们叫喊的,消费者“维权意识差”。
就紫金矿业事故来看,无数的报道都同时指向了当地政府和官员,是因为潜规则在当地已经变成了公理。能怎么处理?无非是找一些替罪羊来承担负责,比如当地行政一把手、主管领导及环保局长等,是最合适不过了。据当地官员透露,“有时候省里有官员到了上杭都是直接与陈景河接触,县里的领导只能应陈的约请去陪同”,上一级官员是否为将来退休搭建后路?耐人寻味。曾兵以为,从打击治理多年的煤矿业,到上市企业雇用高官,到法律偏袒强势企业,再到紫金矿业聘任当地官员,无数的实事都说明,强势群体正在变本加厉蚕食弱小,强者更强、弱则更弱,在有些地区和领域里,潜规则已经变成了畅通无阻的公理,成了无法破解的命题。
新闻链接: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705/20100705003859589.html
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4IT2/zjkyfsxlsg.html
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7/13/content_3321596.htm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