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民生10条”是科学发展观的经典解读与实践

火烧 2010-07-21 00:00:00 网友时评 1028
文章围绕重庆‘民生10条’展开,解读其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案例,强调民生改善与政策落实,涵盖社会保障、改革开放等核心内容。

“民生10条”是科学发展观的经典解读与实践

作者:冰忆无痕       发表时间2010-7-21    11:45

来源:http://bbs.12371.gov.cn/thread-58300-1-1.html

近来,重庆三届七次全委会提出了一系列在今后一段时间将重点关注并解决好的几大民生问题,被称作“民生10条”,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大媒体也对其进行了竞相报道,在重庆乃至全国掀起了一轮新的舆论高潮。顾名思义,所谓“民生10条”就是要在一段时期内重点投入,着重办好一批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从老百姓的油盐柴米入手,狠抓民生工作。这无疑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经典解读与具体实践。

回顾以往,中国共产党历来都是把人民大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也是其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首要考虑的问题。建国之初,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烂摊子,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进行了土地改革,首先保障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此人民大众有了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其主人翁地位得到了真正体现。

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国家搞的是计划经济,虽然就现在的眼光来看,计划经济的弊端和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下,计划经济体制是符合当时我国的实际情况的,因为对于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对于新生的人民政权来说,生产力的相对低下以及不稳定的社会现实状况客观上决定了我们必须在经济上要实行相对集中的管理办法,进而推行计划经济体制。试想一下,如果在那个时候就大力搞以高度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市场经济,那么作为绝对弱势群体而存在的人民大众就必将被剥夺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基本权利,因此,在这样的历史环境和客观条件下,推行计划经济体制就是一种全局观的体现,是率先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必然选择。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也一直在为解决好我国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而不懈努力。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转折,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从税费改革到取消农业税,再到对以种粮直补为代表的各种农业补贴政策和措施的相继出台……这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江泽民同志在阐述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曾经说过,“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事实上也只有在社会发展中充分实现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中国才算是在发展之路上取得了真正的进步。

从理论上讲,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要想在新时期、新环境下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继续当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先锋,从而继续引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潮流,也必须要在发展过程中做到“时时事事以民为先、以民为重”。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史的经典论述,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变革、推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决定力量,没有人民大众的参与就没有历史的真正进步,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在新时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就必须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而中国共产党也只有继续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才能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把目光拉回到现在,立足现实,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当下需要具体努力的社会发展方向。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既然是“以人为本”,那么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就应该要充分体现“人”本身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通过“人”自身的努力来最终实现“人”的价值就成了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谋求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全社会的和谐进步。

那么,“人”本身的作用和具体价值该如何体现?重庆“民生10条”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切实解决好了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油盐柴米、衣食住行问题也就从根本上解决好了“人”与社会发展的同步问题,因为只有当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到了一个高度的时候,“人”本身的价值才能够充分得到体现,社会也才能够真正和谐起来,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又能够推动“人”与“社会”迈向一个更新的发展平台。

由此看来,重庆“民生10条”的提出,不仅仅是对以往历史的认真总结,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是对科学发展观实质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具体实践,必将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比较大的贡献和经验借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