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利比亚局势浅析

火烧 2011-08-30 00:00:00 国际纵横 1042
本文分析利比亚局势,指出反对派已占据战略优势,政府军处于劣势。结合军事、政治、国际形势,预测反对派将在短期内控制全境,卡扎菲政权难以为继。

    利比亚事件从今年的2月15日开始,至八月底,已历半年。事件过程多有起伏,但现在看具体情况,虽然各种来源的消息比较芜杂(尤其是反对派与美英财阀控制下的媒体所进行的心理战、宣传战更是加剧了这一混乱程度),但是仅仅需要较少的分析,即可以看出利比亚局势现状:反对派组织已经处于优势的战略地位上,且拥有战术上的优势,而以卡扎菲为代表的现政权则处于战略、战术上皆为劣势的地位。

    首先从目前的军事情况进行的对比来看:反对派武装虽然不能说拥有多么强大的地面力量、控制多么广阔的国土,但是其单纯的军事力量已经超过了政府军部队的军力,更何况其还有北约组织的空军支援。虽然属于水平较低的空地协同阶段,但是对于反对派单纯的暴力水平的提升依旧是显而易见的;而从双方控制的国土比较,虽然南部大沙漠的很多地区反对派仍未涉足,但是北部的主要交通枢纽、工业重镇、经济中心尤其是作为利比亚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首都的黎波里都已经基本被反对派武装控制,而政府军在各作战单位建制已被基本打散、余部只能固守个别据点保持各自为战的态势。总之,双方在军事实力与战略态势的对比上,反对派武装占据优势已确属无疑。

    其次从利比亚的国内、国际政治形势来看:在意识形态这一层面上双方无所谓正误——与其说是双方的基本属性本来就是“进步”与“反动”,不如说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行打造了反对派的“进步”、卡扎菲的“反动”这一思维定势并且日夜不停地向利比亚民众乃至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洗脑灌输,其后果则是利比亚现政府一方在意识形态领域输掉了宣传,完完全全的被妖魔化;国内政策受制于军事行动日渐处于劣势的影响、而国际关系则受到了利国内局势及意识形态斗争两方面的影响,直接造成了目前利比亚国内、国际政治形势与政治的力量对比全面地有利于反对派,卡扎菲为首的政府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总之,我们通过分析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项实力对比、以及考虑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影响,可以这样认为:利比亚国内的总体局势已经逐渐明朗,现政府(或者曰原政权)统治已基本处于末期,按照现有态势计算,反对派借助国内政治军事形势和国际形势一片大好的客观条件下,凭借其主观能动性在一到两个月内确立对利比亚全境的基本控制还是没有问题的。尽管卡扎菲一再声称其撤出的黎波里仅仅是一种“战术性退却”,但实际上,除非他有足够的实际能力或者政治影响力可以迅速召集较大规模的力量进行反攻,通过一个相当大的决定性胜利或者一系列小的军事胜利来挽回军事上的劣势、重新控制一定面积的国土、同时扳回一些政治上的失分,比如回到今年八月初或者七月中旬的战线,那么还有得一拼。如果他没有这种实际行动、或者政府军余部在三周之内都没有较大的反攻动作,那么只能说明政府军确实已被击溃且基本无翻盘的可能,同时也说明了卡扎菲的政治生命已基本宣告结束了。接下来他是战死,还是被俘、抑或是以部族为依托转入地下展开游击战,那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我们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这样认为:目前这个时期对于利比亚而言是一个有着较大变动的时期:对于利比亚人民而言这是一个政权更迭,并且有可能带来价值观、意识形态、所有制、政治制度、人民民主权利全面更迭这样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而对于新的统治集团而言这是一个权力真空、亟需确立与瓜分一切的时期,也是重建利比亚统治秩序的时期;而对于国际上的各个“利益攸关方”而言,这是一个可以借助利比亚国内的各种变动而重新瓜分各自利益、求得利益最大化的时期。

    现在有很多自称“为民请命”的先生们、老爷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去利比亚庆祝“革命成果”了,精英人士们将这一胜利理所当然的又一次称为“民主自由的胜利” 或者是“普世价值的胜利”。甚好,越是这样的老爷们吠得欢,就越显出他们对于政治常识不甚了了、对于意识形态不过尔尔、完全是一脑袋糨糊跟风喊口号的丑恶本质来。

    利比亚的问题果真如某些先生们信誓旦旦的、是“民主与独裁”、“人权与暴政”的较量吗?显然不是。作为决定国家性质的根本属性,利比亚从所有制上来说,除作为经济命脉与关系民生的部分产业为国有制之外,北部地区以班加西、米苏拉塔、的黎波里等地为中心同样有较多的产业资本、商业资本为私人所有制。同时在南部沙漠地区还有多个以畜牧业为主的部族保留着相当浓厚的封建经济成分——利比亚国内的基本所有制以私有制为主,基本的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关系;而从利比亚的国家政治架构与人民民主权利上看,该国不存在西式民主典型意义上的政党,却允许存在作为反对党雏形的“利比亚国民大会”等反对组织并且可以公开进行政治活动,如2008年左右该组织就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当然目标不是“民主”而是“原教旨主义”。该国国民同样享有一定的民主权利:选举官吏、集会、游行等等。利比亚是北非阿拉伯世界中较早出现女官吏的国家,体现出了该国的政治进步性。而今年年初反对派组织的游行在初期并未受到非法干涉,同样也体现出该国国民所享有的民主权利是确实可信的;从宗教与政权的关系上看,利比亚完全做到了政教分离,政治首脑没有宗教职务,除政权之外没有一个宗教领袖作为“隐形的第二领导人”存在。从这一意义上说,利比亚的政治组织远远比阿拉伯世界普遍存在的政教合一的国家如沙特等或者世俗政权后面拖着一条宗教尾巴的的伊斯兰国家如伊朗等要进步。

    众所周知,所谓民主的本意并不是某些先生们津津乐道的“平民直选秀”,民主的根本应当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民意影响与自上而下的政治制衡求得统治阶级内部的各方利益均衡化、在全国各阶级中求得各阶级的关系的缓和。这些利益除了一般关注的政治利益之外,还应当有经济、发展等权益。而利比亚一直以来实行的社会福利政策无疑是这一本意的具体体现:比如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医疗、教育、住房甚至和燃料。利比亚的福利一度达到过很高的水平,这也是不容抹煞的事实。因此,从根本的所有制因素联系该国的政治体系、公民权利、宗教地位等因素综合考虑,利比亚的国家性质应当是具有一定的较为落后(相较于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的所有制成分与经济成分、公民具有较为完善的民主政治权利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某些“人民之友”的先生们、老爷们拿着英美媒体的鸡毛当令箭,用来攻击利比亚是“专制暴政”,骂得连伊德里斯王朝都不如。只能说明他们的智识浅薄,又不肯看书读报,其结果必然是“无的放矢”。鲁迅先生曾经说,“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人民之友”的老爷们只不过是披上了时髦话题的外皮,其本质上依旧是恐吓加辱骂,甚至连恐吓和辱骂都不如,是变着法儿造谣加恐吓加辱骂,或者是用恐吓和辱骂来对付自己先前的谣言罢了。

    那么,相比较利比亚的现政权,利比亚反对派又是一些具有何种所有制基础、拥有何种阶级性质的组织与个人呢?我认为,利比亚反对派分为以下几种:第一、以班加西为中心,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利益如政治权力、经济利益分配不均而心存不满的私营资本的商业资本家、产业资本家等等,如私人资本企业业主、小商业资本业主以及部分脑力劳动者如律师等等;第二、以瓦尔法拉部族为中心,由于部族之间生产生活资料分配较为不均而心生怨恨的部分平民;第三、部分倒戈的前政权高官,这部分人具有相当强的政治影响力,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利比亚现政权里的代表,但是他们从动机上来说其所秉持的机会主义成分超过了其他任何高尚的理由,这是一些附和“革命”的家伙。以上三者与现政权的矛盾,存在着一定的由于政治、经济利益不均衡所引发的部族矛盾的成分。第四、前伊德里斯王朝遗老遗少和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这些人谈不上具体的所有制基础,也没有正常的政治诉求和意识形态指导,浑水摸鱼反攻倒算才是正经;第五、以海外的民主派为核心,这一派在利比亚国内存在着一定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基础,其目标只不过是打算将利比亚的国情硬套到西式政治经济体制的模子里。这一派人至少从表象上看初步形成了反对派组织的整体意识形态,而且因为高举的“鲜明旗帜”与西方贩卖的价值观如出一辙而颇得欧美垂青。这两派人在利比亚国内的经济基础较弱,但是政治影响力还是有的。

    从反对派的人员组成中可以看出一定的端倪:从反对派组织的阶级成分来看,以利比亚的私人资本所有者及部分国家资本主义大资本家为领导,以部分海外民主派人士为其提供表面上的意识形态基础,这是利比亚“革命”的领导阶级。而参加“革命”的阶级具有鲜明的部族分布特征:他们一方面是作为利比亚国内的被统治阶级而存在的,同时从国内部族矛盾上来讲他们又是作为一个较为弱势的有一定的不平等因素的部族而存在的。故而,从利比亚“革命”的领导阶级、参加阶级所拥有的所有制基础、生产关系来判断,他们本质上依旧是以私有制为基础,拥有社会化大生产/雇佣劳资关系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以及部分中产阶层。因此,我们通过分析利比亚国内反对派各部分与现政权的主要矛盾、分析反对派的所有制基础与阶级状况、参照利比亚前政权领导下的阶级分布与国家性质,我们可以得出利比亚问题究竟是“革命”还是其它的什么的结论:利比亚的事件从根本矛盾上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是从内战爆发到外部军事势力大规模介入,这一阶段的根本矛盾无疑是统治阶级内部的范畴;而第二个时间段则是帝国主义国家大规模军事干涉开始,这一阶段的根本矛盾则是全体利比亚人民与帝国主义国家以及其国内代理人的矛盾。而利比亚事件的性质则是带有浓厚的部族冲突色彩的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战争,是利比亚国内不同部族之间、统治阶级各派别之间的一次较大的利益重新分配。有人认为利比亚的根本问题在于部族矛盾激化(这一“激化”是由于所谓的东西部发展有天壤之别这一立论依据得出的),但是我们通过对于利比亚的黎波里、班加西的市政建设工程的直观比较、通过对东西两个地区经济发展建设规划的对比尤其是东西两个区域的居民所拥有的政治、经济、生活、发展等权利的比较,可以得出二者的差距还没有达到足以使矛盾激化的程度。所谓的部族矛盾激化从根本上看应当属于意识形态及领导阶级作用的结果,部族矛盾应当从属于已经对现政权的权力觊觎已久、且已孜孜不倦地捣了十几年乱的民主派、反对派作为“革命”的领导阶级与现政权在权力分配上的矛盾:从利比亚最初的示威活动可以看出,最先打出的口号总是时髦的“民主、自由、人权”,这一“著名”的口号已然决定了利比亚“革命”最初与部族矛盾并没有多大关系,部族矛盾与其是自然爆发作为“革命”的原动力,倒不如说是后天被催化出来利用成了“革命”的助推力。

    利比亚的这一事件既然属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也就无所谓“进步”“反动”之分了,西方媒体一力制造出的“独裁”与“民主”的较量则更是无稽之谈—— 从现实的政治意义上考量,只有通过宣传战抹黑对手,才能为自己的单边行为打出一个“师出有名”的包装,就如同美国《独立宣言》里同样把一个好端端的君主立宪英国斥为“暴政”“专制独裁”一样如出一辙;而从文化冲突来讲依旧是西方文化的“二元论”“绝对真理”与宗教上形成的对外歼灭“异教徒”对内建设供“万国仰望的山巅之城”这些政治极端主义、宗教主义思想在作祟,绝对真理导致西方人对于自己的国家文化、意识形态、价值体系的绝对自信,导致在思想上的日益偏仄。具体来说就是认为自己的一切,从意识形态到生活方式,从文化传统到吃饭睡觉都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自认为自己是“山巅之城”,虽然凄风苦雨依旧赖着不下来不说,还一定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半推销半强制地贩卖自己的那一套,只要任何国家与其有一点不一样,那可就不得了了,西方的老爷们可就如苍蝇一般嗡嗡嗡嗡个不停的让别人顺从他们。至于顺从完了是个什么结果?西方人要么揣着明白装糊涂,要么就是不知道。基督教文明本质上是一个外向型的具有极强的侵略性的文明,再配合着无利不起早的嗜血资本家,那可真是“糟糕透了”。利比亚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总之,俗话说,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科学家会武术,流氓也挡不住——一回事矣。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腥风血雨以后,利比亚在未来三到十年内会有何种走向呢?首先解释一下三的意义,第一,按照反对派公布的重建计划,一年之内工业恢复到战前水平,三年左右的时间对于一个仅仅经历过低烈度战争、拥有一定的工业基础的国家来讲,基本恢复到战前的水平是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的;第二,按照军事斗争的一般实践经验来看,原政权的军事单位及其支持者在三年内对现政权将有一个较大的抵抗时期,而且应当注意,这是排除了一切可能激化的矛盾和通过这些矛盾可能会形成的一切战争的策源点。仅仅是从统治阶级内部已经弱化或者有缓和趋势的矛盾来看。那么,现在假设利比亚局势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将会有一个什么走向呢?

    首先是从利比亚国内的被统治阶级来看,我们已经注意到,利比亚的所谓“革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先进生产关系代替落后的生产关系、一个先进阶级代替落后阶级的革命,因此它必将会成为同埃及革命一样的结局,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依旧存在,当然,参加战争的利比亚平民倒也有一定的可能得到点战利品,可问题是这和阿Q的“同去革命”有什么差别呢?同样,利比亚的无产阶级也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阶级关系的缓和,但是这种缓和,第一,缓和毕竟是缓和,还是无法改变根本的阶级性质与阶级对比;第二,缓和这种关系还需要考虑到利比亚的社会情况,一个部族林立的社会如果这种关系受到部族分布的影响无法平衡,那么部族矛盾又会成为一个突出的矛盾;第三,甚至有可能这种缓和的措施都拿不出来:利比亚卡扎菲政权所实行的高福利、完善的社保体系和大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其经济基础是来源于重要工业部门的国有化,一切利润上缴国家以维持庞大的财政预算。而这样的国有措施显然不符合西方的“价值体系”,一旦利比亚新政权进行私有化“改革”,那么失去了这么大一块财政收入蛋糕之后原有的福利水平如何保证还有好戏可看。某些民主老爷们往往会用“民主带来的先进生产关系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劳动产品”来搪塞,且不说这一妄下结论式的论断与昔日的“一句顶一万句”有什么两样,我们倒是可以计算一下:假设利比亚现有的国家财政收入为10个单位(假定这10个单位全部来自于石油部门的利润),现在石油企业贸然私有化,一瞬间放开,盈亏自负,3年后保持住10个单位的利润,但是现在上缴国家的变成了税收,只有2个单位被当作税收上缴了,其余部分除了支付产业工人的工资、成为再生产的资金之外被作为剩余价值占有掉了。那么若要达到原有的财政收支水平,就需要石油部门的利润达到50个单位,也就是需要之前5倍的劳动生产率。这显然是开玩笑。即使达到这一水平,那么也意味着该国可持续发展的时间缩短到以前的1/5,对于一个缺少发展后劲的国家而言无疑又是一场灾难。总之,利比亚国内的无产阶级在没有正确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必然依旧处于根本的被压迫的地位上,食利者依然是极少数人。

    再从这次“革命”的始作俑者、利比亚的统治阶级们来看,这些人大体上决定了利比亚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走向,如果利比亚在一段时间内不出现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那么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依旧是利比亚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就意味着这些统治派别将会基本保持一个稳定的态势。在之前我们分析过一定的反对派力量的构成,现在我们不妨再对其重新进行一下分类:一、前政权派,拥有较大的政治影响力与较强的经济实力的本土派别;二、民粹派,以各部族首领为代表,拥有本部族内部的政治号召力,一切讲求实际利益的本土派别;三、新贵派,是借助这一夺权行动成功上位的派别。包括私人资本家、律师、海外民主人士等等。这些人政治影响力值得质疑,但是应当有西方国家的支持。

    从这些派别内部的固有矛盾来分析,作为两个实力最强的派别,前政权派与新贵派的矛盾应当是所有派别的矛盾中的主要方面。而其它小派别如伊德里斯王朝小派别、穆斯林战斗队极端组织派别虽然同这两大主要派别有异常大的矛盾,但是其政治影响力与经济实力还不足以造成这种矛盾迅速表面化、公开化。前政权派与新贵派的矛盾一直存在,而且一直处于表面化的临界点,比如最近的尤尼斯被刺案件,尤尼斯作为目前前政权派占据主要位置的反对派政治组织的军事领导人,其被刺案件在半个多月的时间内一直处于秘而不宣、淡化处理的状态。这也就显示出了目前前政权派在斗争需要的情况下在隐藏着某些矛盾,而这些矛盾是伊德里斯王朝派、穆斯林极端组织派造成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因此,属于新贵派与前政权派的矛盾可能性较大。这一矛盾的渊源依旧是来自于利比亚矛盾的根源。而作为利比亚部族社会一支很重要的政治派别,各个部族长老组成的民粹派则是双方都要极力争取的对象。总之,这三支政治派别各有优势,也各有劣势,重点集中在新贵派与前政权派上:新贵派高举着光鲜的意识形态大旗,但是同各个部族打交道的能力还是一个问号;而前政权派有着和部族打交道天然的优势,但是毕竟是前政权的高官,在政治资源等方面并不占优势。

    通过一些基本的、表象的分析可以初步看出利比亚未来可能的政治走向,重点在于处理的矛盾是调和两个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两个政治派别如何通过利益允诺与实现来拉拢部族。总之,利比亚的事件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从国际上的角度来讲,这又是一次帝国主义国家侵犯别国主权与领土完整的严重事件。接下来怎么发展,值得继续用阶级分析和矛盾分析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考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