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监管,莫让“清水衙门”沦为“腐败重灾区”
文章指出水利等清水衙门近年频发腐败,需加强监管与制度落实,防止权力滥用,确保资金透明,严惩腐败行为。
加强监管,莫让“清水衙门”沦为“腐败重灾区”
十八大以来,中央以高压之态惩治腐败,成效明显,“老虎苍蝇”落马不计其数。通过对“官员落马记”调查,可以发现很多公众眼里的“清水衙门”也沦为了“腐败重灾区”。在一个小小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区水利局原正、副局长竟然均向施工方公然索贿,这是河南省南阳市检察院干警近日挖出的案件。结合此前的一些典型大案,如江西省九江市水利系统“窝腐案”涉及158人,贵州省黔东南州查办水利系统窝案涉及5县33人,可以看出,职权官员从水利工程招投标频频“渔利”已逐渐趋向常态化。以前提及水利系统,很多人都认为是“清水衙门”,没什么“油水”可捞,但为何近年来工程腐败案件频发?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水利工程建设,每年都有大批的专项资金用于水库的综合治理、河道疏浚、堤坝的除险加固等工程。同时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需要通过层层报批、施工资质审查、工程监理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几乎都需要水利系统“深度参与”。一些工程相关方为了获得这块“唐僧肉”,自然少不了“上下打点”水利系统的官员。一些党员干部经不住金钱诱惑,利用职权之便搞贪污腐败。
针对如此“猖獗的顽疾”该如何“药到病除”?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制度的落实以及完善的监管体系。有了制度就有对应的约束,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受到很好的制约防止了部分官员“一手遮天”的现象;监管系统要合理、完善,让权钱在阳光下运行,让公众心知肚明;当然严厉的惩处是必不可少的,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三木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