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扬:寒碜走红的政府大楼“不寒碜”
寒碜走红的政府大楼“不寒碜”
郭扬
最近,一组关于文成县府大院的照片在朋友圈内被频频转发。照片中,陈旧的楼面、木质的地板、手扯的开关......让不少网友直呼很温暖,“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么‘寒碜’的县府大院。”
据了解,文成县府大院位于大峃镇建设路125号。整个县府大院内除了一幢80年代建设的主楼外,其余建筑基本上为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有的建于解放前,有的则是在五六十年代。(1月15日《温州网》)
我们看到,一走起来,地板就嘎吱嘎吱响,问起是哪年修建的,那真是吓一跳,这幢楼的前身原是清朝末年的一个祠堂,其实现在支撑着大楼的依然是木头柱子,只不过五六十年代人们在柱子外面砌了砖墙,进行了加固改进。
尽管建筑面积不大,县府大院里面却容纳了25家机关部门、585人,因此办公用房十分紧张。对此,文成县机关事务机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温州网记者采访时笑称,当地最不担心的就是办公面积超标的整改问题了。
政府大楼如此“寒酸”,跟一些装修豪华,格调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政府办公楼虽然没法必,然而在群众的眼中,却是最美的,因为只有政府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百姓才能过好日子,共产党员应保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只有真正把百姓放在心上装在心里,才能真正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要深知“守业难”的道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则的传统美德,在新时期更要发扬这一优良传统。
寒碜走红的政府大楼一点也不“寒碜”,在群众的心中是最美的政府大楼,因为要将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到更多的民生领域上,一切属于人民,取之于民更要用之于民,好钢要花在刀刃上,将省下来的钱更多的投入到民生领域,投入到百姓需要的地方去,这样,人民群众才会得到真正的实惠,百姓才会真心实意拥护党和政府。(郭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