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古诗罗隐 罗隐《登夏州城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罗隐《登夏州城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夏州城楼原文:
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登夏州城楼注释
1夏州:即赫连勃勃修建的统万城,北魏置夏州,唐为朔方节度使所辖。又名榆林,城在无定河支流清水东岸;紧倚长城,向来以险隘著称。故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2寒城猎猎戍旗风:《乾隆宁夏府志》和《朔方道志》均作「寒声猎猎戍旗风」,此从《全唐诗》本。猎猎:风声。戍旗:要塞戊军之旗。3危楼:高楼。4唐土地:指包括夏州在内的唐朝广阔国土。河:一本作「川」。5千古魂魄晋英雄:是指在晋朝时期,北方大乱,五胡乱华,先后建有十六国,其中匈奴人、大夏世祖赫连勃勃,就是夏州城建城之人(当时叫做统万城)。大夏建国后,晋朝和大夏国的赫连勃勃作战于统万城(也就是夏州),边塞战士死伤阵亡极多。晋英雄即指此。]「晋」:一本作「汉」。6离心:别离之情。边马:边塞地区的马。7塞鸿:边塞的大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边塞鸿雁可以寄书,古人有「雁足传书」的故事。8儒冠:古代把读书人叫做儒或儒生。「儒冠」就是儒生戴的帽子,表明他们的身份,但不一定有特定社会地位。校尉:武职名。隋唐为武教官,位次将军。这句说要投笔从戎,弃文就武。9六钧弓:钧是古代重量计量单位之一,一钧相当于三十斤,六钧即拉力一百八十斤,用来比喻强弓。《左传·定公八年》:「颜高之弓六钧。」这句说能用长戟和强弓去作战。
登夏州城楼鉴赏
此诗载于《全唐诗》,《乾隆宁夏府志》与《朔方道志》亦收录此诗。罗隐是个十试不第的读书人,但据说是因为人很丑才屡试不中,因此郁郁不得志。罗隐由于科考屡屡失败,曾经起过投笔从戎之心,于是在登夏州城楼时写下了这首诗。
此诗吊古伤今,慷慨激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唐末七律的独特成就。清人洪亮吉《北江诗话》评曰:「七律至唐末造,惟罗昭谏最感慨苍凉,沉郁顿挫,实可以远绍浣花,近俪玉溪。盖由其人品之高,见地之卓,迥非他人所及。次则韩致尧之沉丽,司空表圣之超脱,真有念念不忘君国之思。孰云吟咏不以性情为主哉!若吴子华之悲壮,韦端己之凄艳,则又其次也。」此诗颈联「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沉郁有味,有无穷牢愁见于言外。由登楼兴叹,逼出结联投笔从戎之意。然亦非抒其壮志,而是发其余悲。虽「棱棱有骨」(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却不免衰飒,终是晚唐风调。
诗词作品:登夏州城楼诗词作者:【唐代】罗隐诗词归类:【吊古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