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建国后面临的转变
中国共产党建国后面临的转变
建国是一个转折点。建国前的一切成功的因素在建国后在抽象的意义上是具有借鉴意义的。但在具体上是完全不同的。
1.1 目标转变
建国前的目标与建国后的目标根本不同。建国前确定的目标、方法有理论有实践具有创造性。但是其出发点在各个阶段的目标都以公益性来定的,才取得人心,才能在凝聚力上占有优势,并取得了由弱变强的胜利。对此,从毛泽东的各种论述中显示共产党没有清醒的认识。实际上,建国后要不要仍然以公益性为目标,什么是公益性目标,共产党缺乏理论与实践,也缺乏主观的自觉性。共产党并没有将公益性作为建国前的各个具体目标的出发点。实际上,只有继续以公益为目标才能继续取得社会凝聚力,只有不断提高社会生产方式的先进性才能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实力,在国际事物上才能有发言权。继续以公益为出发点,才能确定各种具体目标,建立、调整各个时期的目标体系,才能使政治继续具有有社会动员力,才能使自己的政权建立在全国的自觉基础上。我们的目标就是凝聚力,以凝聚力来感化怀疑与误解的社会势力,进行对少数人与外来敌对势力的斗争,达到巩固政权的目标,而不是以对内树立各种斗争对象,通过内斗实现共产党的政权稳定。
马克思没有给出治国之策,只是原则上给出经济模式。但是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的成功在于效率,资本主义危机的失败也在于消灭了效率提高的因素。所以马克思指出经济模式的选择应以效率为出发点。马克思没有明确的给出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商品经济学缺乏公益性本质。但,从历史与我国自己的实践中充分证明,我们所要批判的是资产阶级以增殖货币资本为目标的商品经济学,我们所要建立的是以公益为目标,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或生产方式。
社会的前进是生产方式的进步,而生产方式的进步的标志实现社会财富增长的效率与经济性,在于公益。建国后,我们在所有制上做了很多文章,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公益理念,经济目标、在效率与合理性上缺乏批判的能力。缺乏公益理念,就不会有健康的理念。没有健康的理念就没有健康的行动。因此,才会出现大跃进、大炼钢铁、一风吹,盲目的否定了计划经济而屈从西方商品经济实现所谓世界接轨,造成了中国经济的畸形发展,资源与环境的破坏,使中国的存在与发展严重的过度的依赖西方,其可持续性、独立性受到严重的威胁。
1.2 政治文化转变
建国前后的文化转变应当是由暴力文化转变为治国文化。治国文化与暴力文化的根本不同。暴力文化是在敌对斗争,生死斗争过程中形成的。暴力文化就是生存权力斗争文化,斗争双方实行的是不择手段的文化,是通过无规则的手段破坏对方秩序的文化。暴力文化是专制文化,服从文化。而治国是需要建立公共秩序,具有共识、言行一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遵守的诚信文化,相互尊重的文化。没有诚信文化就没有秩序。而这种诚信与秩序首先需要执政的共产党正如在建国过程中那种为民族奋不顾身先锋队一样做出榜样。治国文化是发展生产追求公益的文化,是实现公益道德的文化。建国后的暴力文化只是维护与暴力文化相反的诚信、公益道德文化的工具。在治国文化中,暴力文化不能作为唯一的文化,而且其使用范围是受到限制的文化。在治国文化中,社会文化的主导是诚信、公益道德。而建国后,共产党在这方面两种文化不分,将对敌斗争的暴力文化用于国内的统治,做得越来越差
在组织上,即权力分配上,建国的政治文化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文化,因此,我们的干部不懂军事是不行的,是权力政治的内行。建国后的政治主导方面是治国政治,需要将政治扩展到一切领域的得失,在治理国家的实践中建立社会治理文化。我们需要懂得各个实践领域的专家进行专业领域的得失的判断。对专业领域的负责就是对社会的负责。但是,建国后直至今日,我们的干部政策仍然不以专业领域实践能力为准,仍然以所谓政治忠诚为准。在运用干部上,缺乏专业性考核。与战争年代相反,主张外行领导内行。这种政治文化仍然停留在权力上,使用干部的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3 知识的转变
建国前需要的知识与建国后需要的知识完全不同。建国前运用的战争政治知识,战争艺术。建国前的这种知识大多数是在残酷的实践中锤炼出来的。建国后这些战争艺术只适用于特殊的时间与范围,经常性的更大范围需要国家治理,国家建设知识。治理文化的对象与领域宽广,关系复杂性,系统性都是战争文化所不能比的。所有这些,需要继承与实践摸索。需要利用国内外专门知识,培养大量各方面的专家。现代国家不可能建立在知识的荒漠上,建立在完全的个人实践直接知识的积累上。一个国家各个领域的知识水平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水平的高低。我国不仅是一个物质落后的国家,也是一个文化普及、专业水平落后的国家。权力政治斗争知识绝不能成为一切人的必要的普及知识,更不能取代专业领域的知识。各个领域知识的普及与专业的提高是一个国家成功失败的关键。对此,毛泽东十分无知。但是,文化革命使我国在专业教育科研领域全面倒退,文化革命成了一个抛弃各种专业知识、否定专业教育的革命,充分暴露了共产党在这个问题上认识错误。
1.4 镜子转变
无论是文化转变还是目标转变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反省与纠错。建国过程中,这个镜子是社会强加给共产党的。建国前,共产党面临的不仅是强大的社会物质对立面,也面临强大的社会精神对立面、舆论对立面。只要共产党有丝毫的错误都会付出血的代价,特别在弱小的时候。社会的对立面纠正了共产党的错误,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但是在建国后,在强大的专政下,这个镜子消失了。自发的个人都是自主意识很强的,一般是听不进不同意见的。社会统治者同样如此。掌握强大国家机器的统治者往往会将不同意见置若罔闻,或消灭之。如果统治者不能自觉的建立社会反省机制,这个镜子是不会自动出现的。没有镜子,就没有社会的各个领域与具体问题的反省,也很难有统治者对自身的社会行为的反省。不论是吸收别人的经验还是利用自己经验都需要从实践中学习,没有社会镜子如何能够从实践的社会效果中得到真理性认知呢?中国共产党恰恰是一个缺乏自觉性,忽视了社会镜子的党。没有认识到建国过程中社会镜子对于自己发展的作用,因此建国后由本性出发不自觉的砸碎了这面社会镜子,使得自身的问题难以发现也难以克服。这些问题不断积累导致了文化革命,导致了至今的贪腐。
2015年1月21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