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与疏--一味地加高堤防未必是好事
在经历了百年不遇的风雪天气、干旱、炎热等极端气侯之后,中国南部的洪涝灾害再次袭来。据中国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显示,7月8日以来的强降雨已造成长江沿线的湖南、湖北、江西、浙江、重庆等10省市局部地区遭受洪涝灾害,累计洪涝受灾人口已经接近3000余万,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亿元,而且灾情还再继续恶化。
其实,一味地加高堤防未必是好事。
因为发展经济,因为改善民生,你在围堰造田,你在取沙盖楼,你在劈山修路,你在斥巨资加高加固堤防,同时你也在不断地打破自然界固有的平衡。其实,早在汉代,先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一个道理,叫做“左堤强,则右堤伤;左右皆强,则下游伤”。一个流域是一个整体,当你加高了左堤以后,洪水就要往右边淹,而且淹得会更厉害;如果两面河堤都加高,洪水就直接送往下游。无休止地加高加固堤坝,虽然会暂时地挡住洪峰,却把风险转移,江河下游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了!要知道,我国东部的发达程度远远大于中东部地区,沿海地区都是江河的下游,下游往往是经济更发达的地区,那损失将更大!为何不两害相权取其轻呢?
全线加高堤防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与其把大量的人民币投入到加高加固堤坝上,倒不如把局部的堤防降低,科学设置溢洪道、涵闸和可溢流段,还可以在山区修建不连续堤防(便于支流洪水倒灌),让洪水一时泛滥之后重新退回主渠道。这样,当遇到超标准洪水,溢洪道及涵闸泄洪仍然无法阻止洪水满顶时,只要我们就地取材,加固原有堤坝就可以了,也可以用塑料布、篷布、软帘(如竹席、草席等)等覆盖坝顶及外坡,甚至可以在可溢流堤防段事先把坝顶内外坡都用水泥钢筋加固好,以防止冲刷堤坝。因为超标准洪水发生以后,它只会漫进堤坝外,漫出来的洪水破坏力很小,而且只要堤坝的主槽不被破坏,洪水主流还是沿着河槽下泄的。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在后面看到有水漫进来,有充分的时间转移。如果提前在溢洪区再做一些工程,还可以进一步减少损失。这样事后排水也很容易,而且大灾之后用不着首先去修筑堤防,直接重建家园就可以了。总之,只要提前科学设置、来洪科学调度,洪水漫堤又何妨?
由洪水漫堤反而利于抗洪救灾,我想到了战争。一切战争的目的都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为了避开与强敌决战,电影《南征北战》中我军大踏步地后退,终于在运动中找到歼敌战机。凤凰山阻击战中,某营坚守摩天岭高地。敌军依仗先进武器和优势兵力,向摩天岭高地轮番强攻。当高地即将失守时,战士们机智地装死避过汹涌的敌群,待敌群冲过战壕后,这些勇士立即从两个方向向已经过去和正在冲来的强敌射击,给强敌以突然而强烈的杀伤,终于又守住了阵地。正是逼敌锋芒、彼竭我盈,取得了摩天岭阻击战的重大胜利。
由洪水漫堤反而利于抗洪救灾,我想到了治疗疾病。治疗痢疾拉肚,是必须要等腹中脏物排净才敢补的。小时候乡亲们看不起病,许多孩子夏季都爱起疖子,患部红肿、热痛。有经验的家长尽量不让患儿挤压搔抓,等脓疖彻底溃透后再去挤压,排出粘稠的浓液,大多自愈。如果在脓疖“毒火”正旺时挤压,不仅加剧肿痛,而且溃脓的面积更大;如果脓疖发生在面部、上唇和鼻子周围的“危险三角区”,可因挤压搔抓致细菌逆行经静脉进入颅内,从而引起危及生命的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由洪水漫堤反而利于抗洪救灾,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许多人采取“堵塞”的方式不准孩子进网吧,不准孩子翻杂书,更不准孩子看黄碟,结果收效甚微,青少年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青春期发育的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孩子们就偷偷地自找答案,因为没有通过正常健康的渠道得到科学的引导,有的从黄书、黄色录像上寻找答案,不免以讹传讹,甚至出现了少女怀孕、小学生自杀等恶劣事件。如果我们采取“疏导”方法,通过开设生理健康知识讲座、“悄悄话”信箱、心理咨询室等措施告诉、教育孩子,他们可能就不会误入歧途了。
由洪水漫堤反而利于抗洪救灾,我想起了政府的信访工作。为了化解矛盾、维护形象,现在各级政府成立有信访办,各级党组织又成立了“群工部”(区县级的群众工作部都是副处级),内部规定不得越级上访、不得5人以上集体上访、不得重复上访、不得到省政府上访,更不得进京上访,不得……并明文规定了“三零”目标,完不成者“一票否决”。“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本意就是说阻止人民批评,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古代有拦辇(天子之车)告状、击鼓鸣冤的惯例,让群众骂骂娘、出出气天会塌下来吗?我歌颂躬身下访、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的人民公仆!
其实,我们的老祖先早就发现了治理洪水的规律,大禹治水就是由鲧的阻塞洪水变为疏导河流,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因此居于三皇五帝之列受到华夏儿女的世代敬仰。天不变,人已变,道亦必变。一切事物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人为地改变必然劳民伤财,并受规律惩罚,倒不如顺其自然而治之,利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常怀忧患之心必顾忌自然环境,常修为政之德比顺应民心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