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有制的若干思考
现在“公有制”名声并不好,部分群从对“公有制”很是失望。甚至觉得还不如资本主义小私有制好。道理很简单,小资本主义企业,还养了一批做工的工人,“公有制”经济制控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权,沦为龚断行业。其中工作人员也沦为帮闲员工,百姓子女很难招入进去,多是些有关系有权势有背景者的子女。
先看看看国有经济,以前叫全民经济。现在很强大,对于这个事实,用不着再以数据引证,“国富民穷”是当前中国的一大悲剧。这个现象,说明国家经济得到了壮大。而日见其多的巨额外债权,则更进一步证明,中国的财富不但富养了国内一批人员,同时也壮大了国家在国际上的“财富暴力”。
但是国家的富有,并没有带来全民的公共富裕,GDP的长期拉升,也没有为民生福利带来好处,相反,百姓医疗、读书、就业、养老、保险、住房等等实际生活问题,却在GDP和国家财政的上升中,日益变得沉重。民不堪其负,久矣!为什么呢?而且每轮中国经济上升,出口必大量上升,随之国内物资必少,物价又跟着上升。百姓受益不大,沉重却在加深。这样看来,我们的国家实际就像是一个大买办资本家,将国内产品源源不断的往外送,廉价地出卖百姓的劳动积累了国家财富,失却的却是财富在国内的民生之用。
所以,当前“国家经济”,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而是类似于国家资本主义——买办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再来看看地方政府的经济。当前“土地经济”已成为中国地方政府的生命底线,温家宝先生对房地产讲话中,多次说到两难问题,其中一点,就是说地方政府财富赤字过大,每年只能以不断上拉的土地财政支撑地方的开支。
而绝大多数的地方开支并不是用在百姓头上,百姓不其益,反受其害。这个害处之一就是地皮不断升值,百姓购房成本不断加大。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房地产中地方政府坐收其中55%的比例。这也就是中央为什么打不下房地产的根本原因。
地方政府的开支基本是用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重复性的基础建设的投资,二是行政办公开资,三是部地地方财政开支。
地方政府管理下的集体经济,也不是很好,许多集体企业的员工,工作权无保障,时时面临失业,老了也没有退休保障。与私人企业打工并无二样。
如果思考,就不难明白,当前的“公有制”经济,为何并不得老百姓好评。一些过急的人士,甚至产生了仇恨公有制经济的心理,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吞食百姓财富。并且由于“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以私吞公,借公肥私的现象日益严重,所以就难免天下共愤之。
当前公有制变了味道,全有所有制变成了“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变成了“集团经济”,所以骂公有制是欠妥当的。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