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夏粮收购遇冷,粮食就要涨价了!

火烧 2011-08-25 00:00:00 网友时评 1031
夏粮收购遇冷,农民惜售心理强烈,粮食市场调控能力受影响,粮价上涨风险加大。粮食成本增加,农民面临卖亏不卖损耗的两难,小麦价格未达预期,市场收购进度缓慢。

  尽管我国今年克服了冬春连旱的特大旱情,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尽管丰收之后粮食收购价高于国家制定的最低收购价,但《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小麦主产区山东、河南、安徽等地了解到,农民待价而沽,惜售心理强烈,夏粮收购进度偏慢。业内人士认为,粮食不能大量收购进入国有粮库,将使国家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受到影响,粮价进一步上涨的风险加大。(经济参考报  2011-08-22)   

   

  在小麦主产区淮北市,小麦商品量应是60%左右,也就是66万吨的商品麦。但截至7月31日,包括中储粮、国有粮食企业和社会加工企业在内的各类主体共收购小麦31.5万吨,仅占小麦商品量不足50%。百善镇是当地有名的粮食加工企业聚集区。在往年收购季节,企业和小贩的收购招牌林立,加工企业门前都排着长长的售粮车队,但今年好景不再。偌大的中心粮站空空荡荡,没有一辆卖粮车。站长陈华说,目前该粮站只收了2000吨商品粮,“现在收购已经停了”。  

   

  到百善镇鲁王面粉有限公司售粮的经纪人周平,说起今年收购一个劲地摇头———“不好收,不好卖。”去年他一天能收一车的小麦,但今年两天能收到一车就不错了。而且除了大的加工企业,很多企业也不怎么收粮了。  

   

  在河南,截至7月31日,全省共收购新小麦181亿斤,比上年同期减少202亿斤。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的内黄县小麦年收购量一般在2亿斤左右,但今年各种收购主体加在一起,实际收购量也只有2000万公斤左右,只相当于往年的十分之一。  

   

  何以至此?显然是因为农民种粮所付成本较高,粮价不足以平衡成本;加之目前国家没有启动托市收购,粮食收储企业所需资金量大,回收周期长,没有农发行的贷款支持,根本干不下去。  

   

  尽管今年小麦开秤价格比去年高出0.05元左右,但给农户带来的并不都是喜悦,普遍存在“卖了嫌亏,不卖又怕损耗”的两难心理。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农民刘勤会说,今年遭遇大旱,不少田地普遍多浇了一到两遍水,即使算上国家发放的每亩10元浇水补贴,成本仍然增加了不少。如果是用井水浇地,每亩种植成本要增加七八十元。即使用河水浇地,成本也要增加四五十元。如果算上浇水所花费的人工,所增加的成本还要高。刘勤会说,今年他种植了15亩小麦,收获、晒干之后大约有1.6万斤小麦。除掉1000斤留作口粮,其他都是商品粮。但目前价格不高,近期不会卖。  

   

  除了浇地成本增加外,农资成本也在增加。济南市济阳县孙耿镇农民孙军华说,刚收获的这茬小麦,肥料成本每亩增加了50元左右,农药增加10元左右,收割费增加10元左右。“各种费用加起来,今年小麦成本比去年要高100多元。虽然今年小麦价格比去年高几分钱,但净收益却下降了。现在大家都希望小麦价格能达到1.1元以上,这样才能保证和去年的收益差不多。”   

   

  淮北市粮食部门的一项调查也显示,2011年农民的种粮成本每亩较上年上涨了155元,其中抗旱增加成本75元、化肥增加成本60元、农药和人工成本增加约40元,而收割成本减少20元。受此影响,今年的种粮收益较上年每亩减少144元。   

   

  近年来,五花八门的商品都在涨价,其理由都有成本增加这一项,既然它们能涨,为什么粮食不能涨?再说,现在的人民币越来越毛,钱不值钱了。6年前,基层公务员月收入也不过千把元,可现在新参加工作的也都接近2000了。搞建筑的小工,一天也能挣百十元。与此相比,粮食涨价势在必行,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人们要吃饱肚子,就等着多掏腰包吧!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  邱海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