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毛泽东思想、公有制是培养独立主体意识知识分子的沃土

火烧 2010-09-2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毛泽东思想与公有制如何塑造独立主体意识的知识分子,分析当前政府与民众利益分离导致知识分子困境,强调战略思维与国家长远利益的重要性。

 9月14日 ,《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论坛》发表“关于‘战略知识分子研究’调查综述”,表达了目前需要何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帮助其运筹帷幄,共克时艰的想法。  

    从一般规律来说,人才的比率与人口基数成正比,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为何会让执政者产生如此强烈的人才饥渴呢?    

一、利益奖惩机制与知识精英的附“势”    

   “国难思良将”,这篇调查结果的公布可看作是政府张榜求贤的前兆。    

    在任何国度,无论在哪一个阵营,知识分子都热衷于把意见或者利益转变成理论。在各种社会群体当中,只有这个群体将这种生存方式当作自己的生存意义所在。如果知识分子不这样做,只可能是社会环境的压力使然。国家应该反省,数量庞大且拥有程度不同“智囊”情结的专家学者无法成为它所需要的“战略知识分子”,其原因完全在于它自身多年来对知识分子群体设立的制度性奖惩机制。    

   年过50岁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一段历史:建国以来,“文革”前后,自改开之初,特别是毛泽东建国后,无论在朝在野,各类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尽管改革之初是以人文知识分子为主,对西方社会科学还处于学步阶段,但知识分子整体却有一番蓬勃向上之气像。为什么时光流逝了20年,中国已成为世界培养博士数量第一的大国,反而缺乏“具有战略思维,擅长基础性、前瞻性、趋势性研究”的知识分子呢?    

   原因在于形势与当年完全不同。毛泽东主政时期是知识分子产、学、研最为宽松的时期。改革刚起步时,受毛时代遗风的影响,政府与国家利益及人民利益在基本方向上一致: 发展经济,让民众脱贫致富。先富带后富,那时还被理解成无论阶层,只要敢于下海吃螃蟹就可以成为先富者。当时虽然有高干子弟利用价格双轨制的便利致富,但官僚集团利用权力致富远未像今天这样普遍化且公然抢掠。在80年代,知识分子无论是建言还是献策,不至于要面对政府利益与人民利益(包括国家长远利益)分离甚至对立这种非常困难的局面。    

二、政府的利益与民众利益之分离导致的知识困窘    

   但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举凡“改革”,莫不是以损害民众利益为前提,而国家利益本应以民众利益为基础,这时却被政治利益集团挟持。比如政府要卸包袱(即放弃政府在教育及医疗等社会福利方面的责任),进行了国企改革、医疗保险体制改革、教育收费体制改革等。每次“改革”都成功地让政府节约了大笔公共开支,最后让民众背上了住房、医疗与教育这新的“三座大山”。在政府财政收入攀升的同时,民众的钱包却迅速瘪下去,国(官)富民穷终成难以逆转之局。到此时,政府利益与民众利益及真正的国家利益发生严重对立,知识分子建言献策必须要有所选择:是为政府及利益集团说话还是为国家长远利益考虑为民众说话?而政府的奖惩机制使做了不同选择的知识分子的命运判若云泥,为政府与利益集团说话、努力论证各种政策合理性的知识分子在得到物质奖赏的同时也提升了地位;对政府及利益集团持批评态度的知识分子则均被边缘化,甚至被视为异议人士予以打击。  

    现时期,政治精英集团已经堕落成自我服务型的自利型政治利益集团,其利益的满足完全建立在对民众利益的掠夺之上并于国家利益有损。这种局面造成的社会矛盾日趋激烈,这也是大量“维稳”的来源。  

    步政治精英集团整体堕落之后,知识精英也日趋堕落。中国知识界开始渲染向慕西方民主,认为国外的月亮都比中国圆;而从本世纪初开始,论证现存体制合理性的“中国模式论”成了不少学者与研究者的热门。  

    但面对日渐严重的社会矛盾,作为社会大脑的知识精英仅有忠诚的姿态是不够的。政府出于自身利益需要,希望他们能够谋划出一些管用的策略,既能保证政府执政的持续性,又能让民众相信政府仍然是人民安定生活的唯一保证,这样的“高招”有待破解。体制内一些有危机感与责任感的专家虽然提出一些建议,但因为这些建议需要政府削权让利,减少掠夺并尊重民众的基本权利,比如建议将民众的利益述求当作正常的诉求而不是破坏稳定的因素。一些了解农业、金融、地产、社会分配等方面弊端的专家因为深知政府秉性与病根所在,在执政集团利益与民众利益严重分裂之时,根本无法求两全之策,干脆缄口不言。  

三、缘木求鱼的道德标准    

    调查对“战略知识分子”还提出了道德标准,即要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该调查痛心疾首地说:“调查结果表明,少数知识分子对资本的屈从,成为金钱的附庸,已成当今知识分子最严重也是最危险的‘病症’之一。在资本和权力威逼利诱下,部分知识分子不堪一击,失去‘自我’,丧失独立的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有的成为富翁们的传声筒或吹鼓手,附着在富人权贵的羽翼下,成为资本和权力的附庸。表明当前部分知识分子浮躁功利、精神沦落,随波逐流,败坏了学界风气,严重冲击了知识分子应该坚守的底线。因此,战略知识分子形像的确立有利于引导知识分子摒弃那些‘为金钱或利益集团代言’等种种不良行为。”    

   可以说,造成中国知识分子“失去自我”,“丧失独立的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罪魁祸首,正是国家近些年来改变所有制,对资本、信仰、金钱和享乐丑恶现象漠视的结果。  

  

   毛泽东思想要求知识分子将自己的利益和国家、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同呼吸、共命运。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广大知识分子在小我与大我之间找到了利

益共同的述求点。知识分子只有在毛泽东思想下,才能真正拥有独立自主的自我

意识。因为只有和人民的利益保持一致,知识分子才有无畏的批判精神。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