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纪念鲁迅

火烧 2010-09-27 00:00:00 网友杂谈 1036
文章回顾鲁迅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探讨其批判精神在当代的意义,强调鲁迅思想对现实的指导作用,呼吁继承鲁迅精神,推动社会进步。

鲁迅是我第一个偶像。

接近不惑的我,现在想起来还是非常疑惑,我从小学起,一直是数学好,语文差,不是一般的差,尤其是作文。在高考的时候,我的作文得了零分。但从小学三年级《给颜黎民的信》,我就非常喜欢鲁迅的笔调和文风,在小学五年级学习《少年闰土》以后,我模仿其作品,做了一篇歌颂我们学校看大门老大爷的文章。结果那是第一次语文老师表扬我的作文。到了中学,碰巧碰到一个喜欢鲁迅文章的语文老师,尽管我的总体成绩优秀,语文成绩一直是我的老大难。一向腼腆的我大胆从语文老师那里借到了《两地书》,那时候看看鲁迅这么理智、睿智的人物怎么谈恋爱的。直到高考,我的语文成绩仍然没有起色,但是鲁迅已经深深的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我有时候梦想,我如果能够写出鲁迅那样的文章,我将会是最幸福的人。但我知道,我做不到——对于鲁迅的文章,我只有欣赏的份!

到了大学,我基本把鲁迅全集看完,毕业后,买了几个版本的鲁迅全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波折,鲁迅在我心中深深的积淀下来。似乎,这个时代,鲁迅真的不需要了。

没有承想,毕业几年后,特别是和社会接触的多了,现实把鲁迅又推到了眼前。而且,正是当局要驱逐鲁迅的时候。

鲁迅的文字简练,用词精确,逻辑清楚,能够抓住要害,一击而中。眼下的人,要升官发财,需要的是油腔滑调,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当然,这样的功夫也不是容易做到的。这和鲁迅的得罪人的为人处世,完全不是一条路子。

但是,鲁迅得罪的是小人,争取的是大众,得罪的是个人,维护的是民族。

鲁迅从失望沉默到旁观呐喊,再到英勇的战士,鲁迅的转变,其实就是一个急速变革时代的缩影。但每次都是在进步,都是在走向为大多数人,为中华民族而战斗。鲁迅从揭露大众的愚昧到讨伐学者之流,从相信进化论,到相信阶级论,从批判到建设,每步都是清楚而无畏,坚定而勇敢的。

时间是永远向前的,但人类社会却并不一定会是直线向前的。因为,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制度,只要多数人没有觉醒,无论有什么伟人改造了世界,多数人还是会被少数人欺骗、愚弄,所以,鲁迅提出了立人的主张。

文化普及比枪杆子更重要,枪杆子可以得到政权,但是和平年代,文化可以延续政权。而大众的觉醒,才是真正的民族觉醒。

时代已然到了21世纪,鲁迅先生诞生了129周年。鲁迅的批判和自我批判精神,是废弃还是扬起,似乎到了一个关键时刻。

那么我们可以自问一下

我们的社会制度实现公平了么?没有。我们的能力能够保卫家园么?不能。我们的财富分配公平么?不是。我们周围没有对手了么?有。我们不需要发展了么?不是。这些简单的事实,明确的回答,已经足以可以说明,鲁迅先生仍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仍然需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甚至需要批判和自我批判。

内因决定外因。中华民族的自身因素,决定外部周围一切国家对待中国的态度。

认清中国的现状。这不是说给外国人的,更是说给自己听的。因为,在中国人眼里,有截然相反的两条中国现状,在外国人眼里,也一定是至少有两条截然相反的两条中国现状。我们到底是强大的狮子还是肥大的猪猡。看看周围的邻居们怎么对待我们就知道了。

鲁迅先生曾经对中国绝望过,但是,支离破碎倍受欺凌的中国在毛泽东的带领下,挺过来了。结果,60年过去了,这个稳定的基业,是更加稳固了,还是被葬送掉了。看看我们的邻居怎么对待我们就知道了。

以前是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现在是,我们把钱送给敌人造枪炮打我们。

以前是众志成城无所畏惧,现在又回到鲁迅先生生活的攘外必先安内,甚至到了安内就是攘外,引外以安内,帮外就是安内。等等。这是鲁迅当年的推论,现在,一切都变成现实。仅此一篇文章,鲁迅就永垂不朽!

以今观史,鲁迅遭到的谩骂、污蔑、诽谤、恐吓、封杀再正常不过,但是鲁迅没有停止他的笔,他深知中华民族的周围是一帮悍匪,他也深知汉奸会层出不穷,所以,他去世的时候,说道:“让他们去怨恨去吧,我一个都不饶恕”!

以此来纪念鲁迅先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