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力:自由主义的破产与国家主义的兴起
自由主义的破产与国家主义的兴起
作者:冲击力
今年经济界闹得最大的莫过于“徐工并购案”之争,这场争论意义非凡,关乎政策前景极大,关乎国家主义极深。
这场争论的真正主角是三一集团的向文波,以他的身份参与这场争论非常的微妙,他是近年迅速发迹的民营企业家典型,这一向是主流经济学家力捧的对象,但是这一次他却以经济爱国主义为旗帜坚决站到了主流经济学家对面,严厉批判了将国家战略产业拱手让予外资的做法,而这种做法本来主流经济学家的“改革”的标志性步骤和“成就”,所谓全球化、国际化嘛。
主流经济学家应该会感到难堪的,因为这件事甚至可以表明这样一点:他们竭力催生的新生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实际上与他们的理论前途并不一致,那么他们的利益基础又在哪里呢?
当民营和国企之争被内资和外资之争所渐渐代替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虽然悄悄然不露声色),主流经济学家将越来越得不到民营企业家的支持,而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反而可能会结成利益统一战线。那么主流经济学家将彻底依附于外资成为买办走狗,当然这是他们的必然归宿,只是不愿意明显表露而已。
有意思的是,向文波的文章也被连片地贴到左派大本营“乌有之乡”的论坛上,“乌有之乡”同时也是批判主流经济学家的大本营,原来,左派对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支持更加有力!
看来历史又证明了一点条中学教科书上的规律,当民族矛盾大于阶级矛盾的时候,民族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事实也是如此,这次争论在很多方面实际上涉及了不同历史观和政治观的争论。这些年网络争论中“汉奸”一词的频繁使用,本身就表明民族矛盾的不断上升,民族矛盾的上升不仅仅是大过了阶级矛盾,而且也是强化了各阶级的整体利益,要维护民族整体利益就必须调节阶级矛盾,加强阶级合作,形成整体竞争力,利益使然,国家主义就成为必然选择。
当然也许在某个临界点上,外部压力的增强可能使内部矛盾更激化,也可能使内部矛盾缓和,这主要看统治集团的选择。今天似乎也是处在某个临界点上,徐工并购案悬而未决,整个政策走向并未明朗,统治者会作何选择呢?是团结各阶级积极应对外部竞争,还是奉行不设防的开放主义和不干预的自由主义,从而内未皆输?
中国政府应该在吸取教训(比如石油公司对外并购的挫折、铁矿石谈判的失败)。其实,本身提出“自主创新”这个著名口号就强调了一种内外有别,这种内外有别当然是利益,也正是民族主义的核心。这次“徐工并购案”当然也关系自主创新,都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若企业都不是自己的了,还谈什么自主创新?所以此类争论才会急剧升温,这至少可以让中国人更加明白中国自己的利益在哪里,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利益。这种基本问题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被人有意地搞糊涂了,在根本利益不明确的情况下,许多荒谬的改革就能够在喧嚣声中被推行了,想起来可怕。老帝国主义的老师以前是直接打学生,新帝国主义的老师是先把学生教傻了再打,幸亏中国还能被打醒呀,就看有没有力量挽回了。
总之,今年,新民族资产阶级的举起了经济国家主义的旗帜,赢得了新左派的支持。实际上,这是一种趋势——自由主义的破产和国家主义的兴起!
要明白在当前形势下,能够打退自由主义的将不是社会主义的阵线,而更可能的是国家主义的阵线(社会主义还需要更长远的努力),俄罗斯的转变可供参考。这也是中国的战略敌人所决定的,它用自由主义不但要打垮你的社会主义制度,还要彻底打垮你的国家,这足以在中国逼出一条国家主义的统一阵线,这其中有无奈,同时也提供机会,历史往往是这样的。
很多年前,何先生就揭示阴谋式改革的最后步骤是让外部资本分解中国骨干产业体系,今天的事实表明这最后步骤已经在展开,阴谋已经到了图穷匕见的关头,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的激战已进入高潮阶段,非主流经济学家的代表扬帆也已经旗帜鲜明地宣扬起国家主义,在此关头,支持新国家主义论坛的各位可要振奋呀。浪淘风簸自天涯,吹尽狂沙始到金!